描述:观书有感 1、“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蒙冲”也写作“艨艟”。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蒙
1、“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蒙冲”也写作“艨艟”。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蒙冲巨舰”,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
2、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3、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4、南昌有青苑,学人一秘境。荒漠生绿洲,迷航作灯影。开窗豁胸襟,医世分橘井。时见喑矇来,忽生欢喜性。同人竞相招,汲深思幽绠。时聚朱与张,辩难发深省。倏忽三十年,功德令人景。昨夜飞徵笺,为此兴油咏。
5、第流程清晰。范老师的这节课可以说是我们一般吟诵课堂的基本教学思路,课前音乐游戏铺垫激发兴趣,课堂伊始介绍诗人积淀情感,朱子家乡人讲朱子,自豪感油然而生,范老师运用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把家乡、诗人、文化融为一体。接着学习字词疏通文义,通辞达意,这是吟诵基础;然后吟诵涵泳进入意境,学习两首诗,这是课堂重点。最后立德树人提升境界,把从诗里提炼出来的中华文化精神与学生自身相联系,吟诵古诗与当下结合,联系生活对学生教育。
6、过花阴径小绿窗闲,古牌挂春风。有照雨篝灯,生云竹石,待客帘栊。插架牙签玉轴,对帙觉尘空。万籁萧萧静,真意谁同。 摇曳青萝凉影,爱壁间图画,楼上纱笼。向蒲团端坐,无数蠹书虫。羡此地名流星聚,卅年来誉满豫章中。留雪爪,下层楼去,我亦飞鸿。
7、 庆元二年(1196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今黎川县社苹乡竹山村)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在此期间,他往来于南城、南丰。在南城应利元吉、邓约礼之邀作《建昌军进士题名记》一文,文中对建昌人才辈出发出由衷赞美。又应南城县上塘蛤蟆窝村吴伦、吴常兄弟之邀,到该村讲学,为吴氏厅堂书写“荣木轩”,为读书亭书写“书楼”,并为吴氏兄弟创办的社仓撰写了《社仓记》,还在该村写下了《观书有感二首》。
8、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漂流。
9、这首诗中,既有时令感,又有动态感,具有勃勃生气,显然不是抽象说理。然而它却确实蕴含哲理。细心的读者会在诗人留下的空白处展开丰富的联想。比如读书,现在拿起大部头著作越读越有味,可当初才识字,看一篇文章又是多么艰难。
10、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1、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
12、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顺漂。
13、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
14、龙光射斗话曾经,铅椠倾心久寓形。蓊郁书林卅年碧,苍茫尘海一灯青。但将冰雪酬肝胆,自信文章有性灵。活水源流应不涴,百回千转尽传馨。
15、(梅云点评)运典取譬,均扣题旨,虽化用陆天随“五丁驱得神功尽,二酉搜来秘检疏”之句,而更切青苑也。青苑书店曾多次易址,用孟母三迁之典,亦极为贴妥。以“缥缃”作结,令人忆及昭明太子“词人才子,则名溢于缥囊;飞文染翰,则卷盈乎缃帙”之语,与“万花妍”合观,则使“文化何愁后起传”之信念化为具体形象,从而兴“五风十雨皆为瑞,万紫千红总是春”之感焉。
16、“半亩方塘一鉴开”,朱熹在山村里读书,兴味正浓。他悠然自得地抬头一看,眼前是一方半亩大小的池塘。这本是最平凡不过的景象,在中国南方的村落中,这样的池塘随处可见。但到了朱熹的笔下,它却独有一种深刻的寓意。在朱熹眼中,“方塘”最大的特点是清澈,他用了一个比喻,那就是“鉴”,也就是镜子。在文学的角度上,这个譬喻并不出奇,但在理学的思想体系中,它却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在儒家看来,人生活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要面对种种诱惑与干扰,而君子的道德修养就是要不被外境所惑,清晰明了地把握生命的方向,也就是孔子说的“知者不惑”。这种境界仿佛一面明镜,它能够照见人间的各种事物,而不落一丝一毫的灰尘。“圣人之心如明镜止水,物来不乱,物去不留”,便是这层含义。
17、范老师这节课,我认为值得我们学习的至少有五点,一是流程清晰,二是重点突出,三是教法活泼,四是资源丰富,五是思维开放。
18、“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
19、第重点突出。吟诵课重点一定是吟诵品诗,范老师这节课也是如此,比如学习《观书有感一》设计了三个板块来吟诵品诗,通古人之情。先是标出平仄,借助手势,诵读,然后联系诗人生平、成就背景资料诵读,逐词逐句理解感悟吟诵,这又是重点中的重点,范老师与学生一起结合文字的声音,在声音的长长短短、高高低低中去感悟诗意,吟诵诗句,这是吟诵的关键。然后梳理整首诗。三个板块环环紧扣,循序渐进,衔接紧密,张弛有度。
20、今天老师又重新教我们学习这首诗。让我改变了对这首诗的看法。学习,只有永不停止的学习,才是生活的源泉,才是滋润生命的"活水"。记得上三年级的一次电脑课,老师让我们复习学过的知识和预习没学过的知识,下节课要测验。我回到家只复习了,没预习结果测验没得高分。那时我很不高兴,妈妈就问我是不是没考好?我漫不经心的嗯了一声。妈妈就告诉我只有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旧知识这样才能考好。我根本没听进心里。直到今天老师给我们讲这首诗的分析时,我才明白妈妈说的话。
21、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22、大家好!又到了我们小学语文吟诵教学的时间了,我是今天晚上的主持人郑中青。老师们,本周小学一共收到了16篇教学设计,其中《观书有感》12篇,《浪淘沙》《饮湖上初晴后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独坐敬亭山》各一篇,我们都一一进行了整理,仔细地进行了批阅和评价。谢谢老师们的积极参与!今天我们晚上选取了其中的一篇,和大家一起共享,一起探讨,一起成长,也希望有更好地贴近孩子们学情的语文吟诵教学涌现出来。
23、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大的舰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顺漂。
24、“天光”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