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论语中经典名句 1、每天都能知道一些新的知识学问,并且能够时时温习,不至于忘记,这就算是好学之人了。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每天都能知道一些新的知识学问,并且能够时时温习,不至于忘记,这就算是好学之人了。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论语中经典名句)。
3、(译文)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学而》
5、语出春秋·孔丘《论语·雍也》。质朴强于文采,便会显得粗野,反之文采强于质朴便会显得做作。只有做到文采与质朴同时具备,才称得上是君子。
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7、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译文: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划,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患。逻辑上是,人之所以有今日之忧,是因为以前没有考虑得长远。
8、白话文释义: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9、将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将邪恶的人放置一边,这样人民便会服从。将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将正直无私的人放置一旁,人民就不会服从。
10、译文:温习旧知识进而又能从中发现新知识,就可凭此做老师了。
11、(译文)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12、自己犯了错,从重责备;别人犯了错,从轻责备,这样做人才厚道,就不好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13、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篇第二》。
14、(译文)先做好你想说的,之后再把它说出来。
1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6、大意: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
17、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考虑那个位置上的事。
18、出自《论语·阳货》。弃,鄙弃。传播从道路上听闻的传闻,这是有道德的人所鄙弃的事。这是孔子教导学生的话,意在劝学生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人对事要有认真严谨的态度。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之。——《论语·里仁》
2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绑架别人。
21、白话文释义: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22、白话文释义: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23、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24、(译文)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25、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事先做好了应有的准备工作,自然顺风顺水,事半功倍。
26、也就是人要根据不同的体质、年龄、生理、心理特点来养生。
27、(译文)聪明人不致疑惑,仁德的人经常乐观,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28、(译文)(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29、(译文)天冷了,才晓得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30、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篇》。道理人人都懂,但真正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那些最终登临绝顶的人,体力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他们绝对是最有信念的。不自我设限,勇于进取,才不至于半途而废。
3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3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