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关于孔子的故事20字 1、老渔翁瞧着子路的窘态,也不答活,飞身奔下山去,跳上渔船,撒开渔网,打起鱼来。 2、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
1、老渔翁瞧着子路的窘态,也不答活,飞身奔下山去,跳上渔船,撒开渔网,打起鱼来。
2、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3、孔子见此情形,知道解释已没什么用了。于是,便带着弟子,离开了鲁国。
4、因为自古到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车子的道理呢?”孔子愣了一下,问:“你叫什么名字?”孩子答道:“我叫项橐。”孔子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连串问题来难项橐,但是都被项橐巧妙地化解了。
5、已“知天命”的孔子,在后来长达十四年的漫长旅途里,都经历了哪些事情呢?
6、不料,行进约一公里后,因刚才转弯过急,车轱辘折断了。孔子无奈,让子路到前边的村庄去借一把斧子修理。
7、老渔翁拍着子路的肩膀说:“圣人有圣人的见识,但也不见得样样都比别人高明。比方说,这鱼怎么打法,你们会吗?”一句话,把子路问了个哑口无言。(关于孔子的故事20字)。
8、在孔子为母亲守孝的第二年,鲁国最大的家族之一季孙氏宴请士一级的人吃饭,孔子前往,不想却被季孙氏家臣阳虎给赶出来了,说他不是士。也就是到这时,十八岁的孔子还是个平民,还没有完成他改变身份、改变阶层的理想。
9、子夏听到这里,禁不住站了起来。他曲躬作揖地问道:“老师,这我就不明白了。既然那四位同学,都有超过老师的地方,那么为什么,他们还要师从老师您,学习呢?”
10、大道隐没,“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与这种贫富不均、贵贱不等相适应,产生了一系列的典章制度、伦理道德,“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立田里,以贤勇知”,相应地还要设“城郭沟池以为固”,由是,“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11、这就是"子见南子"。按理,这一次会见,不过是极普通的一个追星族与名人的见面,然而,不少史籍都对此予以记载,其奥妙何在?
12、《史记》记载,一日孔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坐在里面。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那孩子回答:“人们说您孔老先生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可是,今天我见您却并不怎么样。
13、孔子于68岁返回鲁国,开始整理图书典籍。尤其是在晚年,主要精力是用在校勘、整理典籍方面。孔子是中国最早的图书整理者,相传他整理《诗经》、《尚书》等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14、 孔子曰:“汝知天下,何火无烟,何水无鱼,何山无石,何树无枝,何人无妇,何女无夫,何牛无犊,何马无驹,何雄无雌,何雌无雄,何为君子,何为小人,何为不足,何为有余,何城无市,何人无字?”小儿答曰:“萤火无烟,井水无鱼,土山无石,枯树无枝,仙人无妇,玉女无夫,土牛无犊,木马无驹,孤雄无雌,孤雌无雄,贤为君子,愚为小人,冬日不足,夏日有余,皇城无市,小人无字。”
15、今天,狄老师要接着给大家讲《孔子的故事》。
16、不久,子路被任命为蒲城的官长。为了防备水灾,官府调集民工,春修各处沟渠。子路见大家工作劳苦,带的饭菜也不充足,就用自己的部分薪水,接济每人,一份饭菜,一份汤水。孔子闻说此事,连忙派子贡去掀了那些饭菜,毁了那些做饮食的器具。子路发现了,非常气愤。他气哼哼地跑到孔子那里叫道:
17、在众人的一番折腾下,马车被推上了岸,书也被捞上来了。但是,那些书全被水浸湿了。孔子心中焦急,四处张望,欲找一个晒书之所。还是颜回年轻,眼尖,“瞧!对岸有一座山丘。”那座山有300多米高,四面无倚,独凸而立,顶部平坦洁净,足有二亩见方。孔子憋皱的眉头舒展了,此时秋高气爽,阳光直照山头,很好晒书。弟子们很快将被打湿的书搬到山顶,铺开晾晒起来。周边也没有什么人,子路、子贡、颜回也不顾斯文,脱掉长衫,拧干晾晒。
18、平淡是真,平常心是道,道在平常日用间。只要我们的心态,能变得日趋平常、平淡,那么,在哪里,都有令我们悟道、得真智慧的契机。
19、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20、一个没有显赫的家世,家庭贫寒的人又凭什么受到人们的尊重呢?
21、西狩获麟后一年,子路死在卫国,又明年四月,夫子卒,终年七十三岁。
22、小孩说:“指教不敢,我现在正忙着呢,咱们后会有期。”
23、在《论语》里,孔子谈到“仁”的地方有多处。但都是谈“仁”的外用,谈如何达到“仁”。至于“仁”本身,是个什么境界,没有正面的描述。原因是,仁境的本体,用文字是无法确切地描述,这得靠修学者,用心的去体悟。
24、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25、“那好,我出一个问题,如果你答不出来,你就给我们让道。”孔子思忖,要以“礼”服人,对小孩一视同仁。
26、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27、买布的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你错了呢?」 颜回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帽子)。」二人打着赌,找到了孔子。孔子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哪!颜回,你输啦,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
28、对曾参所说的话,子贡在心里,也以为然。不过,他没接曾参的话,而是站起身子,朝室内走去。
29、一天,伴随着阵阵蹄声,漫漫尘烟,他们来到了新洲道观河南面的旧街境内。只见大崎山似美女横卧于蓝天白云之下,风高林茂;沙河漪澜清清流水潺潺;狮子岩如猛狮踞伏,气吞日月。这里山色迷蒙,湖光潋艳,鸟语花香,好一片人间仙境。走出街南不远,车夫突然勒住缰绳,马儿长啸一声,车子停下了。
30、一次,孔子坐着马车经过一条小路,半路上遇到一个孩子用泥土堆了个城堡,挡住了去路。孔子就问他:“你不让路,我怎么过去呀?”小孩说道:“从来只有马车给城堡让路的,哪有城堡给马车让路的?”孔子没想到这小孩这么会说话,非常吃惊,就表扬他说:“想不到你小小年纪,懂的事情可真不少。”小孩回答:“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水,兔子生下来三天就会在地上跑,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有什么大小之分吗?”孔子听了这话更是钦佩,忍不住感叹道:“真是后生可畏啊!”
31、小孩灵机一动,接着问:“嫌看不风,天上的星星能看见,您说有多少颗?”
32、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
33、我们前面说,鲁国是周公旦儿子伯禽的封国,是周王朝的近亲国,都是姬姓。一代代传下来,这支姬姓出现了三个大的分支,也就是鲁国的三桓,也就是三大贵族家族,这个季孙氏就是其中之一。季是氏,孙是尊称。另外两家是孟孙氏和叔孙氏,孟是老大,叔老季是老也就是大当家的,三当家的,四当家的。这里少个二当家的,也就是仲孙氏,这个二当家的就是鲁国的国君家,当时是鲁昭公。
34、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
35、孔老夫子耐着兴致问颜回:“子颜,这是怎么回事,师傅的粥你也敢喝?”,颜回委屈的说:“师傅,刚才狂风把沙土刮进碗里,给师傅是对老师不敬,颜回爱惜粮食故而食之。”
36、不久,子路被任命为蒲城的官长。为了防备水灾,官府调集民工,春修各处沟渠。子路见大家工作劳苦,带的饭菜也不充足,就用自己的部分薪水,接济每人,一份饭菜,一份汤水。孔子闻说此事,连忙派子贡去掀了那些饭菜,毁了那些做饮食的器具。子路发现了,非常气愤。他气哼哼地跑到孔子那里叫道:
37、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去逝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孟子的母亲对孟子的教育很是重视,管束甚严,希望有一天孟子能成才为贤。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38、此外,夫子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不错,这里是“精通”而非“涉猎”。在他游历齐国的时候听见《韶》乐,一下子沉醉其中,三个月时间都吃不出肉的味道。当年他跟着师襄学琴,很久也没有再学新的,师襄说:“可以再多一点”,夫子答:“我现在会弹奏了,但是还没得到韵律。”又过了几日,师襄说:“你已经掌握了韵律,可以学别的了!”夫子答:“我还没有得到他的志趣和意境”,又过数日,师襄说:“你已得到了曲子的志趣意境,可以增加新内容了”夫子答:“我还没有达到创作者的内心”又数日,夫子穆然深思,欣然和悦地望着远方,说:“我看到了作曲子的人了,他皮肤黝黑,身形颀长,眼睛如望远一样有神采,像一个四面天下的君王,他不是周文王又是谁呢?”师襄离席,向夫子作揖,说:“是的,老师教我的时候大约说过,这是《文王操》”。后来有个词叫做“知音”,就出自这儿,还有一句“教之道,贵以专”也是这个道理,再有一句“一门深入,长期熏修”,也是这个意思。
39、孔子办的是私塾,就是什么样的人都能上,或者说也不叫学校,就是带领着一些人读书、识字,然后宣扬老师的主张。并且这个主张有个大帽子,是行周朝的礼仪,也就是天子的主张,并且是周朝开国天子周文王和周武王的主张。不过孔子开启的是有教无类的先河,是对教育平权的追求,教育平权也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难题。
40、“老师难道会嫉妒我行仁义之事吗?子路在老师这里所学的,不过仁义二字而已。仁义之人,与天下共取所有,共取所利。如今,子路将自己多余的粮食,与大家分享,行仁义之道,老师为何禁止不许呢?我想不通!”
41、由此可见,二十岁的孔子,这个时候已经成了六艺专家,成为了国家最需要的人才。
42、孔夫子收复范仲淹 范仲淹念书最用功了,他不管是啥人造的字,觉着不通,就要改。 有一次,他念着一个“重”字和一个“出”字,叫起来:“哎呀,造字的人怎么这样糊涂!‘千里’之外才是‘出’,两座山堆起来反而不为‘重’,倒过来了。这就不通!”想改字了。 这时候,刚巧孔夫子从天上经过。听见范仲淹自言自语就吓了一跳:“哎呦呦,这个读书人倒厉害得很,被他找着错头,别人都不叫我孔圣人,要来叫你范圣人了!”就派个魁星来收伏范仲淹。 到了夜里,范仲淹在书房里写文章,突然窗子外伸进一只手来,向范仲淹讨个字。范仲淹朝外一望,哦哟,这个人怕得来,披头散发,青面獠牙,不是妖魔定是鬼怪。范仲淹心想:你要吓我,我就给点苦头你吃吃。拿起笔来,就在他手心里写了一个“山”字,才写好,就听见窗子外头吱吱直叫。啥道理?一座山多少重啊,压得魁星的手缩不出去,讨饶了。 范仲淹想:索性压死了你拉倒,省得到处再去吓人。提起笔来,又在魁星一手心底里添了一个“山”字。这一添,就有意外了,一只手马上缩出去了。 范仲淹一想:不经一事,不一长智,看起来古人造字确乎有道理,坐在书房里改不得字,弄得不好要改错的。从此之后就不改字了。 孔子在天上知道了,哈哈大笑。
43、鲁定公十三年,孔子堕三都,也就是摧毁了三桓的三座城。
44、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干活,准备试行新法,向孔子请教,孔子刚好是站在保守一边,于是气愤无比,把冉求骂个狗血淋头,冉求一再坚持自已的改革,于是孔子对众徒发出追杀令: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你们一起向他攻击吧!””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45、缰持了一会儿。小孩自知理亏,便问道:“你们有什么要事吗?”“周游列国,传道授业啊。”孔子说。
46、孔子想了半天,喃喃地说:“这个,这个……还真不知道。你乃神童,惟楚有才!还望多多指教。”
47、 孔子问曰:“汝言父母是亲,夫妇是亲?”小儿答曰:“父母是亲,夫妇不亲。”孔子曰:“夫妇生则同衾,死则同穴,何得不亲?”小儿答曰:“人生无妇,如车无轮,无轮再造,必得其新,妇死更索,又得其新,贤家之女,必配贵夫,十间之室,须得栋梁,三窗六牖,不如一户之光,众星朗朗,不如孤月独明,父母之恩奚可失也。”
48、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那一定是在他不同年龄时都有不同的感悟。
49、20世纪40年代末,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提出了“轴心时代”理论。
50、关于如何达到“仁”,孔子也是针对不同弟子的不同习气,给予不同的回答。所谓应机施教,对症投药。比如:
51、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52、”不学诗何以言“——你不学诗你怎么会说话?
53、孔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
54、孔夫子,名丘,字仲尼,是生活在2500多年前的一位中国古人,身高一米八。那个时代小国林立,战乱纷争,后人称之为“春秋时期”,为么子叫“春秋”呢?是因为孔老夫子编纂了一本鲁国编年体历史书叫做《春秋》,因此夫子之前的东周这一段时期被后世裁定为“春秋”,孔子著春秋,微言大义,大家看不懂,于是有人出来打了个补丁帮助理解,就是我们所谓的《春秋三传》(《毂梁传》《公羊传》及《左传》)。《春秋三传》不是指春秋时期的三部历史著作,而是解释《春秋》的三部书。《春秋》开篇“元年春,王正月”,短短六个字,现代历史学者就写下了不下十余万言的论著,你能看到我也在这里跟风!
55、小孩说:“天文地理无所不知。那我问您,您有多少根眉毛?”
56、不是说好的圣人“乐知天命,故不忧”么?孔子怎么还涕泪俱下呢?难道圣人卖的也是鸡汤文?要这么想就“乃武”了,还得是列子说得好:“你们光知道圣人因为了然天命而无所忧愁,但你不明白圣人因为晓得天命而对天下人前途的担忧。”夫子哭的并非自己,而是天下人,因为他不能再复兴礼崩乐坏的时代,从此天下苍生命途渺漠!嗯,在这儿我应该一点都没有鼓吹,周游时孔子经过“匡”这个国家,鲁国有个叫“阳虎”的人曾经暴虐过匡国人,恰恰孔子和阳虎长得相像,于是匡人错认孔子为阳虎,围拘孔子,危在旦夕,弟子们都很怕,孔子却毫无畏惧,说:“周文王殁后,文王的礼乐斯文难道不在我这儿么?如果上天要丧失斯文,那我也学不到礼乐斯文,如果上天还没丧失斯文,匡人能奈我何?”
57、子路急步来到前边的村庄,见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屋里织布。子路恭敬地说:“大婶,请向你借一件东西。”那女子还未等子路把话说完,已转身从里屋拿出一把锃亮的斧子,“给你!”子路惊呀不已,她怎么知道这是要借用斧子!妇人微笑着说道:“你不是要借一个“东西”吗?‘东’是东方甲乙木,‘西’是西方庚辛金,斧柄是木做的,斧子是铁做的,‘金’乃铁也。你是要借斧子吧!”子路拿着斧子跑回停车处,并将刚才的事情诉与孔子。
58、可想而知,这样一个人在当时应该是非常受平民追捧的,所以就有很多人跟随他。23岁时孔子开始在乡间收徒讲学,学生有颜由(颜回之父)、曾点(曾参之父)、冉耕等。
59、 孔子乃勒车论道,下车而问焉:“汝年尚幼,何多诈乎?”小儿答曰:“人生三岁,分别父母,兔生三日,走地畎亩,鱼生三日,游于江湖。天生自然,岂谓诈乎?”
60、在周朝,国君把土地分封给大夫,大夫为国君办事。但时间一长,大家族的大夫就可以左右国君,总之,大家都是一家子。但孔子家不行,他家是外人,还是亡了国那个王族的后人,所以,算是给面子,还是个小贵族,也有土地。大夫以下是士,士是最低等的贵族,只有名,没有封地,只能给大夫或国君打工,当家臣或公务员。士以下就是庶民和家奴。
61、有一次,子贡在一诸侯国,赎回了一个鲁国人,却辞谢了官府的赏金。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就对子贡说:
62、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63、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
64、射,射箭,贵族士族要保家卫国,射箭是必修课,而且,礼中还有射箭的比赛。
65、随后,孔子师徒落坐于两丈多长的长石上,稍事休息,以等书晒干。子路回想起近段的行程,种种不幸,不禁发起牢骚,口里念叨:在宋国的一棵大树下习礼时,宋司马桓魑欲杀师傅;在于野被陈蔡大夫围困三日,粒米未进,很多人都饿病了;上午在旧街让项橐毛孩戏弄,下午又人车落水,真是不幸,可谓“风刀剑树严相逼”。
66、社会矛盾的激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的精神和信念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摧残。这些共同构成了孔子政治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条件,“仁”与“礼”是其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
67、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
68、“关于子路,”孔子继续说:“他英勇过人,敢作敢为,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但有时不懂得谦冲退让,持弱守雌,蓄势而动。这样难免会意气误事。所以说,他能勇,不能怯。”
69、曾经,鲁国的法律规定,如果有人,将在其他诸侯国做奴的鲁国女子,赎回本国,那么,这个人,可以到官府去领取赏金。
70、 孔子曰:“吾车中有三十二棋子,与汝弈博,汝意下如何?”小儿答曰:“天子好博,四海不理,诸侯好博,有妨政纪,士儒好博,学问废驰,小人好博,输却家计,奴婢好博,必受鞭扑,农夫好博,耕种失时,是故不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