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生前名言(56句好句精选)

作者:admin 日期:2023-08-17 人气:

描述:顾炎武生前名言 1、  北京宣南古迹众多,有独特的文化氛围,广内大街的顾炎武祠堂便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顾炎武生前名言)。 2、转自/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 3、译文

顾炎武生前名言

1、  北京宣南古迹众多,有独特的文化氛围,广内大街的顾炎武祠堂便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顾炎武生前名言)。

2、转自/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

3、译文:士大夫们的无耻,其实就等于国家的耻辱。

4、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李白

5、  3个多小时的徒步后,现在坐下来欣赏窗外风景,享用着美食,真是一种难得的惬意。门口就是小河,不时有乌篷船摇过。午餐很是丰盛,万三蹄、白水鱼、香酥鸭、基围虾、油焖茄子、地皮菜炒鸡蛋、白切鸡……还有当地特色的奥灶面,让人大快朵颐。午饭后,两位师兄还赠与店家书签留作纪念,写有“老店风骨暖人心”,非常应景。

6、甲骨文.悦读目前仍然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户外招牌的书店。靠着口口相传、朋友圈和媒体报道吸引着慕名而来的读者,周边社区居民行走十分钟就可以在640平米空间内自由阅读。

7、  聆听昆曲,怀念着岁月的情愫,余音萦绕,散发着文化底蕴。

8、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9、  然而在思想史的发展历程中,许多时候真理性问题并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我们不能说,绝对真理在某一历史时刻掌握在某人的手里。因此评价一位思想家,除了其思想中所包含的真理性因素外,很重要的一点还要看此一思想在历史中所发挥的影响是怎样的。而作为思想史研究工作者,我们通常所采取的也是“沿流溯源”的考察方法,譬如清代学术是以乾嘉时期的经典考据学为主要代表的,那乾嘉时期的经典考据学思潮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沿流溯源,上溯于清初顾、黄、王、颜等大学者、大思想家,我们会发现顾炎武等人的学术思想与乾嘉考据学思潮的关系更为直接和密切。顾炎武的学术地位亦因此而大为提高。这也许近似于中国古代社会“母以子贵”的道理吧?

10、  时任国务院秘书长、参议、故宫博物院管委会副委员长的王式通,住家离报国寺不远,发现动乱中顾祠已破败不堪,倡议筹资重修顾祠。1920年修葺,请大总统徐世昌亲自撰文“重修亭林先生祠记”,勒碑石于顾祠东墙。

11、顾炎武本为顾同应之子,过继给去世的堂伯顾同吉为嗣,顾氏为江东望族。寡母为王逑之女,十六岁未婚守节,知书识礼。独力抚养顾炎武成人,教以岳飞、文天祥、方孝孺忠义之节。

12、文章无定格,立一格而后为文,其文不足言矣。——出自顾炎武的《日知录·卷十六》。

1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14、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15、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6、  日已近黄昏,路上是渴望归家的行人,这小镇,慢慢地沉静下来。脚下是千年的古桥,站在桥上,水中倒影清晰可见,只见不远处单拱石拱桥在河水的映衬下,水面上的半圆和水面上的虚半圆正好组成一个完整的圆。整个河面风平浪静,不时划过的小船泛起的微波扰乱水面上平静的半圆。

17、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18、甲骨文.悦读空间,就藏在广安门内三庙街三晋宾馆的院子里。正面就是上下斜街,站在书店的窗口就可以俯瞰一条街的沧桑。

19、(17)顾炎武:《仪礼郑注句读序》,《亭林文集》卷

20、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当明末年,奋欲有所自树,而迄不得试,穷约以老。然忧天悯人之志,未尝少衰。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

21、如果你了解顾炎武的思想和经历,那么你更容易明白命题人用这句名言的真正用意。如果你不了解顾炎武的思想和经历,仅仅凭借他的这句名言下手作文,也未尝不可。只是,由于缺乏对顾炎武的深层了解,你的论述可能留于表面,显得肤浅,无法深入。这样,你的文章就会显得底气不足,深刻性将大打折扣!

22、  《顾亭林文集》卷三《与施愚山书》曾说:“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古之所谓理学,经学也。”我写《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便引用了他这句话,可是讲得不清楚。《近三百年学术史》是民国二十年在北平写的。到现在隔了四十多年。最近我又写了一篇《顾亭林学述》,再讲“经学即理学也”这句话,我算是讲清楚了。经学就是理学,要读经学才有理学,舍掉经学没有理学了。粗看这话好像只要讲经学不要讲理学,顾亭林是处在反理学的态度。这样说最多讲对了一半,因为顾亭林《日知录》里讲得很详细,宋朝、元朝都有经学,所以那时候也有理学。明朝人没有经学了,有什么理学呢?不讲经学的理学,只有明朝,王学不能叫理学。顾亭林是这样的意思,他是反王学,不是反理学。⑧

23、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24、    顾炎武阅历深广,学问渊博,著述宏富,今可考见者已有50余种,代表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含《音论》《诗本音》《易音》《唐韵正》《古音表》)、《韵补正》、《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他于经史百家、音韵训诂、金石考古、方志舆地,乃至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水利河漕、兵农田赋、经济贸易等都有精湛研究,为清代学术开辟了众多门径。在音韵学上,考订古音,离析《唐韵》,分古韵为十部,在阐明音学源流和分析古韵部目上,有承前启后之功,被誉为古音学的奠基者。 顾炎武的文学成就主要以诗见称,存各体诗412首,其中包括徐嘉《顾诗笺注》的《集外诗补》中所收的4首佚诗。顾炎武生当乱世,诗歌创作的现实性和政治性十分强烈,形成了沉郁苍凉、刚健古朴的艺术风格和史诗特色,精神骨力,接近杜甫,成就很高。顾炎武同时也是出色的散文家,他的书信笔锋锐利,议论文简明宏伟,记事文如《吴同初行状》、《书吴潘二子事》等。

25、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范仲淹

26、  应当注意的是,孔子讲博学,是指君子应当具备的一种素质;讲有耻,是说作为一个“士”,应当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而顾炎武把“博学于文”和“行已有耻”二者结合起来,一方面是针对明末清初鼎革时期明臣变节投靠清廷的现实而发出的批判,一方面则出于实现治国平天下须改造士大夫自身的深刻构想。他批评明末士大夫束书不观,游谈无根,寡廉鲜耻,粘出“博学”“有耻”两条,作为求学做人的根本,并把它联系国家大事,可见他提倡“博学于文”和“行已有耻”,是要在学问人格上行“拨乱反正之事”,破“明心见性之空言”,以立“修己治人之实学”。这些,显然都与他通经致用的治经本旨分不开。

27、  在汉代以后的学术思想史上有所谓今古文之争与汉学、宋学之争,其中汉学、宋学之争尤为激烈。由于汉学的主要形态是经学,宋学的主要形态是理学,因而便产生出一个经学与理学的关系问题。经学与理学的关系原本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可惜历来学者很少深入讨论它。而汉学、宋学之争在历史上往往表现为“有你没我,有我没你”的形式,当年,宋学崛起,将流传千年的汉唐经学“整体推翻”,而入清以后,汉学复兴,学者又要将宋明理学“整体推翻”。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顾炎武提出了分判“理学”、“经学”的标准问题。他说:

28、  在这石桥下,大家再一次合影,告别千灯古镇。

29、  大家各自登上返程的线路,千灯古镇之行,圆满地结束了。

30、关于黄大年,我是有话说的。我对他的事迹,在《夫人你此时作何感想》一文中有专门论述。

31、顾炎武是主张反清复明的,明朝是他热爱的故园。清兵入关后,顾炎武采取了一切可行的措施,为故国而守城拒敌,英勇斗争。昆山失守后,死难者多达4万,顾炎武生母何氏右臂被清兵砍断,两个弟弟被杀,顾炎武本人则因城破之前已往别处而侥幸免于一死!9天后,常熟陷落,顾炎武的养母王氏闻变,绝食殉国,临终嘱咐顾炎武,说:“我即使是一个妇人,身受皇上恩宠,与国俱亡,那也是一种大义。你不是他国的臣子,不辜负世代国恩浩荡,不忘记先祖的遗训,那么我就可以长眠地下了。”(《先妣王硕人行状》)

32、  顾炎武这段话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即“今之所谓理学”的学问含金量不高,称不上什么学问,而只有“古之所谓理学”即经学才称得上真正的学问,在这里顾炎武有明显的“黜(宋明)理学,尊(汉唐)经学”的意味。

33、(21)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亭林文集》卷三。

34、  “行已有耻”的耻系指人的羞愧之心,为保护人格之尊严,对不道德的行为不屑为之,对加之于身的侮辱不能容忍,皆可谓有耻。顾炎武认为,耻是贯穿于子臣弟友出入往来辞受取与等日常生活之间的事,是做人的根本。士大夫当以天下为己任,不耻于自身之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不被其泽”,也即以天下之苍生百姓不得享有太平而为己之耻。这就把耻联系着士大夫济世安民的责任感。顾炎武还说:“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22)这就是士大夫阶级的责任。所以,士大夫阶级的有耻无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按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23)

35、  中国古代经学思想史的发展,可以划分三个大的阶段:汉唐经学;宋明理学;清代经学(复归汉唐经学)。这似乎走了一条否定之否定的路线。从汉唐经学到宋明理学的转折,有一个过渡期的标志,即如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八《经说》所称:“自汉儒至于庆历间,谈经者守训故而不凿,《七经小传》出而稍尚新奇矣,至《三经新义》行,视汉儒之学若土梗。”而由宋明理学到清代经学的转折,也有一个过渡期的标志,那就是顾炎武的这一段话:“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古之所谓理学,经学也,非数十年不能通也。”这一段极耐人寻味的文字,反映了一代宗师转移和引领学术方向的智慧。

3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7、  在这美丽的故园,我们每人拿了一支菊,敬献给这位爱国者,缅怀顾炎武先生的气节和情怀。

38、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39、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40、想一想当下,我国正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正是需要人才之际,多一人担当,则多一份力量!多一份力量,则多一份辉煌!中华之腾飞,需你我共努力!

41、  顾炎武称其晚年在关中“略仿横渠蓝田之意,以礼为教”,在社会风俗败坏、道德沦丧的时代,他注意到礼对于维系世道人心的作用,试图推行礼教,移风易俗,拨乱反正,这正是他通经致用思想的体现。他还注意到,必须让百姓获得基本生活保障,才能够推行社会教化,这说明顾氏从事经学研究,能够把握到问题的实质,并且注意到理论联系实际。

42、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梁启超

43、  顾炎武后来把“博学于文”和“行已有耻”结合起来加以提倡,也是有鉴于明清之际风俗败坏的现状而提出的救治措施。顾炎武说:

44、  千灯,这座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镇,东望上海,西邻苏州,袅袅昆曲从此地发源,想来是水乡意境。有关“千灯”这个地名的来历,说法很多。其实,千灯旧称千墩,据清陈元模著《淞南志》载,昆山城东南36里,三甲川乡有水曰千墩浦,盖淞江自吴门东下至此,江之南北凡有墩及千,改名千墩。清宣统二年(1910年),因为该地土墩上长满了一种草:“根可以做红色染料,也可以做药材,这种草称‘茜草’。”所以,把“千墩”易名为“茜墩”,并一直沿用到解放后。茜墩是一个人文荟萃之地,人们都感到叫“茜墩”、“千墩”都似不妥,不如用“灯”更好。这个“灯”字,象征着光明,象征着辉煌,象征着富裕,与“金千灯”相符。“千灯”这个地名就由此而来。

45、  在黄昏依旧明亮的日光下,我们在这古朴却有历史感的桥上纷纷留影纪念。

46、  顾炎武先生逝世后,葬在故园。而今这里小桥水声涓涓,青苔覆着石瓦,春花映着柳绿……幽静的园林,亭台楼榭,落英缤纷,一切美景仿佛都在映衬着主人生前的高风亮节。

47、如果对国家有利,那么我就勇于向前,敢于担当,哪敢因个人祸福而取舍?

48、在旁边听了以上事迹,我深感叹到:“顾炎武爷爷,您真的很伟大。”是的,像顾炎武爷爷这样的人在我国的抗日战争当中就有很多很多。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牺牲自我。如刘胡兰、董存瑞……,也正如文天祥所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也像李清照所感叹:“生作当人杰,死亦为鬼雄。”

49、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南宋陆游

50、表达积极的人生态度(抒发雄心壮志)的古诗文句

5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52、出自《顾亭林诗文集·与人书六》。(译文)君子的学问,需要终身追求。

53、纪念馆正厅两侧有楹联,上联:继往圣绝学,下联:开万世太平

54、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55、(11)顾炎武:《与人书》,《亭林文集》卷

相关经典

常见农业谚语有哪些(20句好句精选)

世界读书日的来历20字(55句好句精选)

余秀华最好的诗(18句好句精选)

收集环保宣传语20条(10句好句精选)

文化自信的名言名句(50句好句精选)

形容热爱劳动的句子(87句好句精选)

关于毅力的古诗(46句好句精选)

关于感恩老师的名言名句或古诗(49句好句精选)

好听的名字大全女孩(21句好句精选)

qq空间留言怎么看(12句好句精选)

千千古诗网 http://www.juzi6549.com  
闽ICP备202300652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