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经典 1、33岁的王阳明,受命主持山东乡试。期间,游览泰山,写下6首有关泰山的诗章,抒发了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仙释之道的向往之情,寄托了追求成为圣贤的迫切
1、33岁的王阳明,受命主持山东乡试。期间,游览泰山,写下6首有关泰山的诗章,抒发了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仙释之道的向往之情,寄托了追求成为圣贤的迫切心情。在夕阳西下时分,看到海天一色,丹霞飘飞的泰山,王阳明油然而生“肋生双翼,羽化登仙”的别样情怀,写下了“晓登泰山道,行行入烟霏。阳光散岩壑,秋容淡相辉。云梯挂青壁,仰见蛛丝微。长风吹海色,飘遥送天衣。峰顶动笙乐,青童两相依。振衣将往从,凌云忽高飞。挥手若相待,丹霞闪余晖。凡躯无健羽,怅望未能归。”(《登泰山五首》其一)。王阳明在《泰山高次王内翰司献韵》的诗中“嗟予瞻眺门墙外,何能仿佛窥室堂?也来攀附摄遗迹,三千之下,不知亦许再拜占末行。”将他无限渴望登堂入室进入孔圣之门但又找不到门径的困惑表达得一览无余。之后,王阳明返回京师,担任兵部主事。在京期间,正式收徒讲学,并结识湛若水先生,相互问学交往,昌明圣学。此时的王阳明,开始将追求成圣的举措从精神的漫游向心学的专一归拢,正如《赠伯阳》诗中所说:“大道即人心,万古未尝改。长生在求仁,金丹非外待。缪矣三十年,于今我始悔。”既转道教长生之术为儒家之求仁,又收归大道于内心,完成心学的第一步构造。但却还未树立独立的品格,这从他于次年所写的答甘泉的诗中“静虚非虚寂,中有未发中。中有亦何有?无之即成空。无欲见真体,忘助皆非功。至哉玄化机,非子孰与穷!”可以清晰看出来。可以说,阳明心学在他34岁时已基本完成所有的理论准备,达到呼之欲出的地步。(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经典)。
2、“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
3、天理是在心中,但由于世俗的浸染和自己的不注意修心,天理虽然没有离开心,可却被蒙蔽了。
4、知行合“知”是“良知”,也就是内心,“行”是“实践”,“知”与“行”是一体的。
5、无事时,将好色、贪财、慕名等私欲统统搜寻出来,一定要将病根拔去,使它永不复发,才叫痛快。
6、明廷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困境。老百姓的观念很朴素:作为政府,打劫是正常的,但趁火打劫就不对了。狼兵的所作所为就是趁火打劫,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民众纷纷投入山贼的怀抱,成为山贼的密探。
7、天下任何事物本来就没有善恶,它所有善恶全是人强加给它的。
8、昨日衣蟒戴玉,大家都说荣耀,可脱衣就寝,只是一身穷骨头,何曾添得分毫?所以,荣辱不在人,人自迷耳。
9、应视功名利禄如浮云,要勇敢地去做事,不必计较事成之后的荣耀。有荣耀是我幸,无荣耀是我命,这就是良知给我们的答案。
10、绝不要先以恶意去推测别人,否则自己就先变恶了,一旦如此,就是丧失良知的表现。
11、释文: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在容貌上下太多的功夫,往往就不能照管到内心了。
12、人世间所有的战斗,剥除了各种外衣之后,都是心战。
13、知行合一之学,吾侪但口说耳,何尝知行合一邪?
14、在王阳明看来,人的本心就是真,这世上只有两样事,一件为真,一件为假。求真必然务实,求假自然务虚,虚实之间,体现的不仅是对人的态度,更是对自己的认识。糊弄别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难。
15、 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16、猝临盘错,盖非独以别利器,正以精吾格致之功耳。
17、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18、20岁喝酒,喝的是情绪;30岁喝酒,喝的是事业;40岁喝酒,喝的是责任;50岁喝酒,喝的是生活;60岁喝酒,喝的是人生;每次喝下的都是经历与故事。
19、入而问圣人之学,则语以格致之说焉;求格致之要,则语之以良知之说焉。
20、且于动处加工,勿使间断。动无不和,即静无不中。
21、役者以力,仕者以道;力可屈也,道不可屈也。
22、许多时候,他人的侮辱和中伤,对我们到底是“伤害”,还是“历练”,抑或者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就在于我们怎么去看待那些人和事。让我们拘泥于“伤害”之中的,其实是我们的思想和思维。所以,高情商的人大抵都能明白,“能够从负面情绪中拯救自己的,大抵只有自己”,许多时候,让我们感到“为难”的,不是所谓的人和事,而是我们自己不放过自己。
23、语出王阳明《答罗整庵少宰书》。意思为有志学好圣人贤者学问的人,却摒弃孔孟之道,妄图在其他地方找到追求,就好比舍弃日月的光辉,而希冀于萤火虫那微不足道的亮光。这是一件极为荒谬的事情。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王阳明对于孔孟之道的极为尊重,以及自身的谦逊,这也是他能够成为一代心学大家的缘由之一。
24、身体虚弱多病的王阳明,经过这次战争的劳心劳累,加上水土不服,气候不适。嘉靖七年十月,时已57岁的王阳明病情开始恶化,便上疏请告。未等到朝廷的批复,预感生命不多的王阳明就匆匆抱病启程,离开南宁,踏上归乡回家之路。经过广州增城时,王阳明顺道拜访挚友湛若水。可惜,湛若水不在家,随即告辞,并留下了生平最后的两首诗:“我闻甘泉居,近连菊坡麓。十年劳梦思,今来快心目。徘徊欲移家,山南尚堪屋。渴饮甘泉泉,饥餐菊坡菊。行看罗浮去,此心聊复足。”(>)“我祖死国事,肇禋在增城。荒祠幸新复,適来奉初蒸。亦有兄弟好,念言思一寻。苍苍兼葭色,宛隔环瀛深。入门散图史,想见抱膝吟。贤郎敬父执,童仆意相亲。病躯不遑宿,留诗慰殷勤。落落千百载,人生几知音?道通著形迹,期无负初心!”(《书泉翁壁》)诗中,王阳明感慨人生得一知音之难,表达了对挚友的深深敬意。就在生命的尽头,他依然不忘用生命践行的“良知”,不悔当初追求“成圣之道”的初心。
25、人世间所有父母希望的其实是儿女平安,锦衣玉食并不重要。那么,将心比心,我们希望的其实也是父母平安,心平安,身平安。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是你的身心要平安,否则,这都是空谈。
26、“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么?”故事背景:关于“盗贼也有良知”这个论点,王阳明并非信口开河,而是有事实依据。据说他在庐陵担任县令时,抓到了一个罪恶滔天的大盗。这个大盗冥顽不灵,面对各种讯问强烈顽抗。王阳明亲自审问他,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说:“要杀要剐随便,就别废话了!”王阳明于是说:“那好,今天就不审了。不过,天气太热,你还是把外衣脱了,我们随便聊聊。”大盗说:“脱就脱!”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大盗仍然是不以为然的样子:“光着膀子也是经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又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大盗这回一点都不“豪爽”了,慌忙摆手说:“不方便,不方便!”王阳明说:“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吗?看来你还是有廉耻之心的,是有良知的,你并非一无是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