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瓦尔登湖 1、他说生活不止一种方式,“不必在这一种生活上耗费太多时间”。 2、生活自身就是一种娱乐,像是一个多幕戏剧。它会随着我们的生活,保持新颖永无谢幕。如此一来,家
1、他说生活不止一种方式,“不必在这一种生活上耗费太多时间”。
2、生活自身就是一种娱乐,像是一个多幕戏剧。它会随着我们的生活,保持新颖永无谢幕。如此一来,家务活也就成了一种愉悦的消遣。像作者早起将室内的家具都搬到户外的草地上,在地板上洒水,再撒点湖中的白沙阳并用扫帚擦洗一番。待早饭过后,阳光暖暖地铺洒在家具上,形成了值得一观的景象:吹拂着它们的风声也值得去谛听,眼熟的事物在室外观赏,比在室内更多趣味。(瓦尔登湖)。
3、可是,这样的美景,却正在慢慢消失。农民要将湖水引到田里灌溉庄稼,樵夫不断砍伐湖边的树木当柴火,新修的火车铁轨将经过那里带来污染和喧闹,冬天湖水结出的冰块被凿下来一车车拖走卖到城里。(瓦尔登湖)。
4、“有时间增加自己精神财富的人才是真正享受到安逸的人。”
5、从这儿我得到的启发是,我可以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过一生,而不是别人眼里应该过的生活;生活可以简单,人生不能简单。
6、1847年9月6日,他离开了他所钟情的瓦尔登湖,回到城市。
7、瓦尔登湖远离人烟,梭罗大部分时间都是独自一个人,相伴的只有地上跑的野兔,天上飞的小鸟以及来偷吃的松鼠。
8、超验主义(transcendentalism)的核心观点是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强调直觉的重要性,其认为人类世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的一个缩影。“相信你自己”这句爱默生的名言,成为超验主义者座右铭。这种超验主义观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打破加尔文教的“人性恶”、“命定论”等教条的束缚,为热情奔放,抒发个性的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思想基础。后来,随着实践哲学诞生,超验主义逐渐淡化。
9、挣脱了物质的束缚,梭罗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内在需求,让思想和灵魂都得到了升华。
10、社会已远远背离"社会"一词的基本意义。尽管我们接触频繁,但却没有时间从对方身上发现新的价值。我们不得不恪守一套条条框框,既所谓"礼节"与"礼貌",才能使着频繁的接触不至于变得不能容忍而诉诸武力。
11、“无论两条腿如何努力,也无法让两颗心的距离更加接近”
12、梭罗在湖边隐居了两年零两个月,后来他把这段经历写成一本书,名字就叫《瓦尔登湖》
13、 倘若一个人信心满怀地朝他梦想的方向前进,努力过上他想象的那种生活,那他会在平常的时光里获得意外的成功。
14、他是一个自然之子,他崇尚自然,与自然交朋友,与湖水、森林和飞鸟对话,在林中观察动物和植物,在船上吹笛,在湖边钓鱼,晚上,在小木屋中记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15、我完全没有他们那么伟大,不大可能也出一个名著。但我的体会是:人需要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总结自己收获,并记录下来。就像书中说的:我认为每个作家迟早应该朴实真诚地记录他自己的生活,而非只是描述他听来的别人的人生。
16、内外交困之下,梭罗愤懑、焦虑、迷茫,却找不到突围的方向。
17、山雀。“山雀也成群的飞过来了,他们捡起松鼠丢下的碎屑,飞到最近的桠枝上,用爪子抓紧用小嘴轻啄,就好像这些是树皮中的虫子,一直啄到它们细小的喉咙可以吞下去为止……更奇妙的是,在如春的日子里,他们从林中发出声音,菲比伯有下一后来他们和我熟识了,有一只飞到我正抱着进屋的木材上,毫不畏惧地啄着细枝。有一次我在园中锄地时,一只麻雀在我的肩膀停留了一会儿,我觉得这比我佩戴任何一枚肩章都要荣耀。最后松鼠也和我混熟了,偶尔朝近路时就从我脚背上踩过去。
18、与其说梭罗是在进行超验主义实验,倒不如说他是在进行一场向内探索的修行之旅。
19、约翰出生于1815年,和梭罗相差只有两岁,彼此间的感情非常深厚。约翰在担任康科德学院院长期间,梭罗出任古典学教室,他们还一起共事了三年多。到了1841年,约翰罹患了肺结核,身体越来越差,并于1942年去世。
20、《皮囊》里有一句话“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若我们过度在意这身皮囊,我们的精神世界将在何处安家。
21、170多年前,就有一位28岁的青年独自一个人来到瓦尔登湖,以山川湖泊为伴,把日月星辰作友。
22、当我为生活为前途而迷茫、惶恐不安时,梭罗的《瓦尔登湖》带给我片刻的宁静,给自己的心终于找了一个停歇之处。
23、她怕回到只有一个人的家,怕寂寞,怕小小的空间里,显得非常大声的冰箱的运作声。
24、随手翻开一页都可以阅读,不必担心漏掉什么重要情节、关键人物;无论是描写日常生活琐事,动物友邻还是关于人生的思考等,这些都让我感到如此亲近与亲切。
25、在与自我对话中,他重构了生活的信念:删繁就简、回归生命的本质才能获得真正的内心平静。
26、梭罗的人生轨迹也可以看成是他对儒家思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践行。
27、这种超凡的心态让他隔绝物欲横流的污染,抵挡住了外界的冷嘲热讽,思想高度突飞猛进,写出了流芳百世的《瓦尔登湖》。
28、而在这一经典的阅读和吸收过程中,儒家经典思想也经历了美国化的诠释,既与梭罗想要传达的美国超验主义有众多契合之处,也有被误用或者理解相异的地方。如在《瓦尔登湖》中有对孔子“德不孤,必有邻”的引述。这句话本意是强调要加强道德修养,但在《瓦尔登湖》中的引用则更强调个人主义,意在表明“一个人,只要有着高尚的德性,即使是在独处之中也不会孤单”。
29、向内求是一趟孤独的旅程。向内而生,向外才会焕发出强大的生命能量。
30、苏格拉底曾说:“未经省察的生活不值得过。”
31、心理学大师荣格说:“向外看的人,做着梦;向内看的人,醒着。”
32、如果单从外表来说算不上漂亮,当她在辩论场上轻言细语就能把你带进她的世界,引经据典的她,淡定自若的她,四两拨千斤的她,她一出现,总能让你诚服于她。
33、超验主义的基本理论可以归纳为如下三个假设:
34、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的有意义,我希望活的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35、尽管有这些珠玉在前,爱默生和他的朋友们——包括霍桑、梅尔维尔、威廉·埃勒里·钱宁、阿摩司·勃朗森·阿尔克特等彪炳美国文学史的重要人物——依旧将最高的赞美献给了梭罗,这主要是因为1854年出版的《瓦尔登湖》具备了数种前所未有的特征,呈现出独特的美国风格:
36、鲣鸟。“最后,鲣鸟来了,我以前就听过它们刺耳的叫声,当时它们小心翼翼的从1/8英里外的地方飞过来,从一个树上鬼鬼祟祟的飞到另一棵,慢慢靠近,并不时捡起松鼠掉下了玉米粒,然后坐在一棵倾斜的松树主干上试图很快吞下去。”但它们太笨了,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很长时间才吃进去。显然,梭罗不喜欢它们:“它们是一群公然的强盗,我很不屑;不像那些松鼠刚开始时有点羞怯,后来就理直气壮的好像在搬自己家的东西一样。”
37、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简单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38、唐诗与名城:那时南京是金陵,扬州是广陵|孙琴安
39、这部《瓦尔登湖》给后世留下了很大的影响,被誉为绿色的圣经,被评为美国国会图书馆“塑造读者的25本书”之一。
40、约翰的去世给梭罗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创伤,始终不能忘却兄弟情谊的他想到要通过文字来表达他的悼念,但由于各种纷繁的杂务,这个心愿迟迟无法实现。实际上,从约翰去世以后,梭罗的笔记中断了三年有余,直到1845年7月5日才又接上,这足以证明悲伤的心情、繁杂的事务和吵闹的环境影响到他的阅读及创作。
41、教育上,孔子主张行文合一:“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梭罗在书中也说:“到了时候,一个个村子应该是一座座大学,老年居民都是研究生——如果他们的日子过得还宽裕的话——他们应该有闲暇时间,把他们的余年放在从事自由学习上。”日子宽裕了,有余钱有余力,都应继续受教育,活到老学到老,“朝闻道,夕死可矣”。
42、时间决定你会在生命中遇见谁,你的心决定你想要谁出现在你的生命里,而你的行为决定最后谁能留下。
43、也有人说,这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
44、列车准时准点地来来往往,它们的汽笛声远远地就能听见,因此,农夫们可以根据汽笛声来校正他们的钟表,于是一个管理严谨的机制规范了全国的时间。以“铁路作风”行事,已经成了时髦的口头禅了;人们看看告示,就知道几时几分,有哪几支箭会从指南针的那个方向射出。“可是天空之中布满了无形的利箭,人生之路也有千万条,但只有你自己的道路,才是你的宿命。”这是作者感悟并向我们传递的内容。
45、你是否只有在夜深人静之时,才会独自感叹人生;然后沉沉睡去,又在清晨迷茫地醒来;一如既往地重复着,不知何时才到尽头的枯燥乏味的日子?
46、“与其他鸟类的幼雏相比,鹧鸪的幼鸟很快就能长出丰满的羽毛,甚至比小鸡还早熟。它们睁着宁静的双眼,虽然已经成熟了,却仍露出一副纯真的模样,令人见之难忘。这双眼睛中蕴含着一切智慧,不仅仅袒露了孩童时期的纯洁,也体现了历经世事后凝练的智慧”,多年以后的你,是否还拥有一颗年轻的心,是否还拥有一份最初的纯真?
47、梭罗从哈佛大学毕业后,曾办过私立学校、在父亲的铅笔厂工作过,但都没有多少建树。于是他开始实践“内圣”之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中心不远的郊区,瓦尔登湖畔的树林里,梭罗用斧头亲手造了一座小屋,主屋只有14平米,造价28美元,而当时一般房屋的造价是80美元。在这里,他自己种地养活自己,与鸟兽为伴,花木为友,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一年只需工作六七周,其他时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要亲自做实验了解,人们摆脱物欲和虚荣,将生活成本降到最低会是怎样的情形。两年零两个月后,他得到了答案:人们以为的很多必需品,其实是奢侈品。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物质如食物、衣物、安全的住处是很容易获得的,其余的时间完全可以快乐地劳动、休闲、学习、与自然对话、与他人交流。梭罗认为,朴素地生活,便“生活在事物的更高级的秩序中。他自己的生活越简单,宇宙的规律也就越显得简单”。
48、再没有人比自由地欣赏广阔的地平线的人更幸福的了。水天相接,美好的终极。广阔的世界,孑然一人,多么奇妙的组合。
49、因为生活并不舒心,所以梭罗渐渐萌发了搬离康科德镇的想法。1844年底,爱默生以每英亩八美元八美分的价格,买下了瓦尔登湖边十一英亩林地。于是梭罗在1845年3月底来到了瓦尔登湖,动手搭建一座十英尺宽、十五英尺长的小木屋;等到7月4日,也就是美国的独立纪念日,终于如愿以偿地开始了那段将会在后世成为传奇的独居生活。
50、正如叔本华所说:一个人对外在的物质要求越低,他对内在的要求就越高。
51、在《种豆》中,作者表达了劳动与收获的喜悦。作者并不是为了自己生活的需要而种豆,而是为了自已的自尊。通过自己亲自种植,收获豆子,并将多余的卖出,作者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劳动所带来的人生的快乐与自尊。
52、第一次知道《瓦尔登湖》是在董卿的《朗读者》节目里,饲养员林兆铭读了一段《瓦尔登湖》描写动物的场景。
53、这里所说的“超验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兴起的一种哲学运动,其主要人物有爱默生、梭罗、玛格丽特·富勒、阿摩司·勃朗森·阿尔克特等人。
54、点击下面链接,可读部分“朝花时文”近期热读文章
55、我完全没有他们那么伟大,不大可能也出一个名著。但我的体会是:人需要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总结自己收获,并记录下来。就像书中说的:我认为每个作家迟早应该朴实真诚地记录他自己的生活,而非只是描述他听来的别人的人生。
56、就是在向内探索中,他获得了内心的安定和平静,锤炼出一颗强大的内心。
57、1845年,梭罗在距离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自耕自食,体验简朴和接近自然的生活,以此为题材写成的长篇散文《瓦尔登湖》(又译为《湖滨散记》),成为超验主义经典作品,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为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
58、瓦尔登湖的神话代表了一种追求完美的原生态生活方式,表达了一个对我们当代人很有吸引力、也很实用的理想。这个典范在今天对我们更具有生态学意义,因为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环境的恶化已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许多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正在致力于保护自然留给人类所剩不多的财富。
59、大自然不仅仅孕育了无数的生命,提供给我们生存空间与给养,还带给我们生命的智慧,抚慰我们行走人间的疲惫身心。
60、高质量的独处能力,会迫使我们向内探寻,从而慢慢成长。
61、因为生活并不舒心,所以梭罗渐渐萌发了搬离康科德镇的想法。1844年底,爱默生以每英亩八美元八美分的价格,买下了瓦尔登湖边十一英亩林地。于是梭罗在1845年3月底来到了瓦尔登湖,动手搭建一座十英尺宽、十五英尺长的小木屋;等到7月4日,也就是美国的独立纪念日,终于如愿以偿地开始了那段将会在后世成为传奇的独居生活。
62、“湖”的基本含义为陆地上聚积的大水,如湖泊、湖泽;引申含义为指中国湖北省和湖南省,如两湖、湖广。
63、我们人类来自大自然,度过短暂一生之后又回归到大自然中。
64、其实梭罗之所以搬到瓦尔登湖畔居住,最直接的原因正是他需要安静的环境,以便完成一部构思已久的、悼念其亡兄约翰的作品。
65、 我希望这个世界不尽相同的人尽可能多一些的好;而我又希望每个人谨慎行事,耐心寻找,追求自己的方式。
66、《奇葩说》辩手詹青云,贷款去哈佛读书,这是很多人都无法做到的事,这份勇气以及对知识的追求就让我们佩服不已。
67、在夏季的午后,梭罗坐在窗边观赏着居所附近自然精灵和睦灵动的景致。在这半个小时内,作者也不住地谛听火车驰过的咔哒声,那声音忽隐忽现,宛如鹧鸪在抖扇着翅膀,那火车正将乘客从波士顿运到这乡镇来。
68、这种文化的独立运动在南北战争前夕结出了第一批丰硕的果实。《瓦尔登湖》出版之前,美国文学已经迎来它的爆发期,短短数年间涌现了好几部足以跻身世界文学殿堂的经典名著:
69、与这种日益增强的国力、国民意识相辅相成的,是“尚不成熟”的美国文学。殖民地时期的美国固然产生了诸如《穷理查年历》、《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和《常识》等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图书,但总体而言是乏善可陈的。
70、再次读《瓦尔登湖》,刷新了我的两个印象,一是瓦尔登湖并非远离都市,实际上它有点儿像都市的后花园,是城市人抬脚就可以到的地方;二是梭罗也并非那么孤独,他常离开湖边小屋到不远处的村子晃悠,也时常在小屋中接待朋友们。至于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觉得瓦尔登湖渺无人迹,也觉得梭罗十分孤独,可能是先入为主地代入了许多个人的想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想象居然覆盖了原著中的真实场景——我把梭罗的瓦尔登湖,变成了自己的。于是,我重读《瓦尔登湖》也约等于把瓦尔登湖还给了梭罗先生。读累的时候,我会放下书,眺望远方一会儿。那一刻,我的精神世界一半在自己的居所,一半在梭罗居住的环境。我被梭罗所描述的一切深深地吸引,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里,不知不觉成了他的邻居或朋友。梭罗并非一个不喜欢社交的人,他只是对社交没有那么大的热情而已。即便陌生如我,在那个时代如果敲门而入(他的家从来不上门锁),他在家的话,大概率也会请我喝上一杯;如果他不在家,我也可以在此休息一会,找点吃的喝的都没问题,只要不拿走他的书就好。梭罗在《瓦尔登湖》里极少记录他生气的时刻,其中之一是有不速之客趁他不在家的时候,拿走了他的一本书。
71、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这就是真正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