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哲学艺术黑格尔 1、DieterHenrich,DieAktualitätvonHegelsÄsthetik,in:Hegel-Studien,Beiheft11,Bonn1974,S.156-1 2、应当说,黑格尔的艺术观是理想主义的,他坚决反对自然主义和客观主义的艺术。他说:“艺
1、DieterHenrich,DieAktualitätvonHegelsÄsthetik,in:Hegel-Studien,Beiheft11,Bonn1974,S.156-1
2、应当说,黑格尔的艺术观是理想主义的,他坚决反对自然主义和客观主义的艺术。他说:“艺术不应当在描模各色各样的现象上与自然竞争,而是明白自己的特点,在精神内容上胜过自然。具体的精神内容本身就带给它自身以外在的真实的感性的表现,犹如我们读到一首高尚的诗,不禁手舞足蹈,高声吟诵起来。”所以,“纯客观性不是真正的艺术美,艺术就是艺术家精神面貌的显现。没有诗人的地方,也就没有真正的诗,而诗也就是诗人(的人格、精神面貌的表现)。”他又说:“最伟大的艺术是强有力的、伟大的心灵的完满表现。”黑格尔特别称赞席勒,他说:“例如席勒,在他的作品的真情实感(Pathos)之中,显现出他的灵魂的全部力量,并且是一个伟大的灵魂,它穿透到主题的真正核心中去,并且能够表现出它的最深刻的意义。”所以黑格尔特别强调艺术家的精神修养——伟大的心灵。“一颗伟大的心灵”,成了黑格尔对艺术家的命令式的要求。黑格尔认为,至高至美的东西并不是我们不能认识的,不能表达出来的东西,它是自然而然地必然要表达出来的,所以他说:“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是这个艺术家的完满的果实,并且精确地反映出他的真面目来。”黑格尔既说艺术是人格精神的写照,那么它就不是自传式的,因为那是属于自然主义范畴的。
3、照黑格尔讲,过程对理解结果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辩证法的每个在后的阶段仿佛在溶液里似的包含着在前的所有阶段;这些阶段没有一个被•完•全取代,而是作为全体中的一个因素而赋予它适当的位置。所以不历经辩证法的所有阶段,便不可能到达真理。
4、在这里,普遍的理性统治一切,个人的精神只不过是绝对精神达到自我意识的一个工具,因此从整体上看,黑格尔取消了人的自由和独立,用一个绝对意志来压制了个人的意志。但是从每个环节来看,他恰好又强调了个人的主观能动的创造性,人的行动以神的名义获得了自身的价值,并得到了空前深入的研究,他发现了自由创造的规律,即历史的规律。
5、艺术还有一个特性,那就是永恒性。这个问题,也是很难解释的。我们先谈谈黑格尔的看法。黑格尔认为,伟大的艺术体现了最真、最美、最善的理念,也就是体现了绝对的理念。因此,伟大的艺术是时间隔得愈久,其价值愈高,它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永不褪色。伟大的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一个海洋,一个无尽的源泉,所以人们往往并不是在它们一出现时立刻认识到它的价值,甚至当时还可能误解它。愈是伟大,愈是深刻的艺术作品,当时的社会就愈无力正确地了解它,需要等待时代的变迁,人类的进步,创造出新的条件来了解它。艺术作品的伟大,在于其精神内容的深刻性和丰富性。古典艺术品由于体现了青春、自由、美丽,这就会使一些处在不自由的、冷酷的、丑恶的现实中的人不胜向往,也会使一些自由的人产生共鸣。
6、比艺术哲学更高是由于,宗教不再以感性直观的形式、而是以象征和比喻的形式来表达同一个绝对理念,但它低于哲学的概念式表达方式,如它用圣父、圣子、圣灵的“三位一体”来表现哲学上的“正、反、合”的逻辑进程(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黑格尔用这种方式把宗教哲学化,也把哲学宗教化了。宗教哲学的三个层次是“自然宗教”、“精神个体性宗教”和“绝对宗教”。“自然宗教”句括:“直接宗教”如巫术和自然崇拜等,“实体的宗教”如中国儒教、印度教和佛教,“过渡宗教”如波斯和埃及宗教。其中关于中国儒教黑格尔评论道:中国的“天”是最高但最空洞的概念,只具有“自然”的意义,其精神性只体现在地上唯一的世俗个人即皇帝身上,皇帝才是真正的实体,是衡量一切的“尺度”;臣民无自由主体,他对一切唯有“恐惧”,因为一切都外在于他;个人自轻自贱,毫无决断,服从就是道德。所以孔教就是“道德宗教”,但这种道德不是出于自己的自由意志,而是出于外部的意志。
7、自然哲学:说明绝对精神如何被异化为自然的运动;(哲学艺术黑格尔)。
8、(6)黑格尔著,杨一之译:《逻辑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549页
9、1992,WissenschaftderLogik:DieLehrevomWesen(1813),neuhrsg.vonH.-J.Gawohll,miteinerEinleitungvonF.HogemannundW.Jaeschke,Hamburg:FelixMeinerVerlag.
10、非有:与纯有之间可以互换,因而可以说,有即是无,无即是有,两者的关系就是-
11、在讲座结束后,徐龙飞教授对讲座做了简要的总结,并提出了以下问题与先刚教授进一步交流:(1)艺术、宗教、哲学三种认识绝对者的方式有怎样的关联?(2)美是理念的感性呈现,那么这个理念是绝对的吗?或者说黑格尔的理念与柏拉图的理念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3)美和善这两种价值是否相同?(4)艺术是精神自我之路的居间阶段,那么如何理解艺术-自我-认知的动态过程?先刚教授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回应。交流环节结束后,徐龙飞教授向先刚教授、筹办讲座的工作者和所有的观众表示感谢,欢迎感兴趣的朋友继续关注“哲学与现代世界”讲座。
12、象征艺术:这种艺术所体现的理念是模糊的、隐讳的,而其所用的感性材料和它的理念是外在的关系,是不协调的关系。这种艺术,往往用某些象征性的形象暗示某些意义,譬如,用狮子表示威武,用龙象征帝王的美德,一句话,用动植物,用自然的东西,来象征神圣的东西。在黑格尔看来,这是较低级的艺术,并且受了泛神论的影响。据他说,象征艺术正是东方艺术的特点或缺点。那么,在黑格尔看来,东方艺术当然是较低级的了。这显然是他的民族偏见。他不知道东方各族人民也是有极其优美的古典艺术和浪漫艺术的。
13、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美学讲演录》一书中,这是他整个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他的哲学体系在美学和艺术领域中的具体表现。
14、青年黑格尔派反对黑格尔体系的保守倾向,力图从它的辩证方法中引出革命的和无神论的结论。在30年代,他们主要从事对宗教的批判性研究。
15、老年黑格尔派也称“黑格尔右派”。19世纪30年代黑格尔学派解体过程中产生的右翼思想家集团、德国 资产阶级保守派的...在哲学上,他们顽固坚持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继续用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解释一切黑格尔的哲学来源发展
16、古典艺术:在这种艺术阶段里,精神和理念得到了较适合的表现,得到了较明确的表现。一般都用人的形式来表现理念,如雕刻,以身体的感性形式作为表现精神的外衣。这样就比象征艺术进步得多了。它显示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主客观的平衡,显示了青春、谐和、明朗。但是,古典艺术没有表现严重的、暴风雨般的斗争,所以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
17、类意识的对象包含无限的可能性,类意识是关于无限性或无限者的意识。人是有限的,但他的意识对象却是无限的。费尔巴哈说,人本学的任务是把有限者化为无限者,把无限者化为有限者。
18、关键词:Ideal(形理) 展现/表达(Darstellung) 实在性(Realitt) 显现(Scheinen)
19、首先,费尔巴哈建立两个前提:其对象的意识就是人的自我意识;其意识在本质上具有包罗万象的、无限的本性。
20、物质:空间和时间中的统一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因此过渡到--
21、黑格尔认为,自然的内在的、真正的统就是生命,其中保持着个体的独立性,包含了自我和自由。有一个内在原则(灵魂)浸透着、贯串着物质,使身体有秩序,有条理,有生命,有灵魂,由植物到动物,由动物到人的有机体。所以,伟大的艺术体现伟大的精神。
22、最后我们应当提到悲剧,因为在黑格尔看来,悲剧是最高的戏剧。
23、此时,黑格尔尚未形成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仍然认为宗教高于哲学,认为哲学作为反思的思维不能把握生命和精神的无限性。
24、内容和形式之间的不同关系,是区分艺术类型的真正基础。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
25、黑格尔进一步发挥说,艺术的目的在于使事物的神圣意义,人类最深刻的利益,精神上最普遍的真理,得到自觉和表现。他说:“艺术是精神对物质的胜利,精神、理念通过物质形象表达自己。”艺术性愈高,则愈需要精神化的物质形象来表达。在黑格尔看来,了解一个民族的精神、智慧、宗教的重要关键便是艺术。
26、黑格尔关于美的基本定义是:“美是理念,美的事物是符合自己的理念的事物。”他认为“艺术品是理念(美的)的体现”,理念不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美的东西可定义为理念之感性的显现”。这个意思就是说,凡是美的东西,都是符合自己的本质,符合美的范畴,体现了美的理想的。
27、传统模仿论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艺术的真实性及其和科学、历史的真实性的关系问题。亚里士多德对于历史和诗的关系的理解是深刻的,但他并未解决这一问题。黑格尔认为,艺术作品的真正客观性和真实性并不在于“外在的真实”,而“历史的外在方面在艺术表现里必须处于不重要的附庸地位,而主要的东西却是人类的一些普遍的旨趣”“因为艺术家只应该用适合的现象把每种情致表现出来。艺术家之所以成为艺术家,全在于他认识到真实,而且把真实放到正确的形式里,供我们观照,打动我们的情感”。(82)因此,艺术家在某种意义上必然是反历史主义的,它只应当遵从人类精神的历史;艺术的真正客观性在于:“艺术作品应该揭示心灵和意志的较高远的旨趣,本身是人道的有力量的东西,内心的真正的深处……所以如果把情致揭示出来,把一种情境的实体性内容(意蕴)以及心灵的实体性因素所借以具有生气并且表现为实在事物的那种丰富的强有力的个性揭示出来,那就算达到真正的客观性。”(83)
28、(14)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42页。
29、人对神的观念同人对自己的观念相应,这是黑格尔的一个重要观点。黑格尔在柏林作了6次关于哲学史的讲演。他把哲学史和哲学统一起来,哲学史在他看来是在时间中发展的哲学,而哲学是在逻辑体系中的哲学史。
30、在古典型艺术中内容和形式终于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一致,在这里,精神体现为与之完全适合的材料,而物质则完全溶入意蕴中,每一部分都明确地体现了内容的思想,不可缺少。它在古希腊雕刻中达到了发展的顶峰,这些雕刻用人体来表现人性,其中要表达的人性是明确的,如正义、美德、高贵、尊严、爱情等等;而用来表达人性的人体则是美的,它们精确地合乎形式规范,但在这些形式中又都在促成意蕴的表达,每一块肌肉都放射出活的精神的光辉,物质与精神完全融为了一体。所以我们至今还能从古希腊保存下来的雕像的残片中感受到美的极大魅力,哪怕只是半截身体(如只剩一对翅膀和躯干的“胜利女神”雕像),而埃及金字塔的一块砖则只具有考古学的意义。黑格尔对古希腊的古典型艺术推崇备至,认为这是整个人类艺术的顶峰,真正的“美的理想”,也是古典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意识形态。这种观点也影响到了后来的马克思,后者将希腊艺术评价为“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在此之后的时代里,艺术就再也不能像古希腊那样在时代精神的发展中占据中心地位了,它将让位于宗教和哲学。当然,艺术本身还将存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它表现为下一个阶段,即“浪漫型艺术”。
31、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把历史上所有的哲学体系都作为一个个由低到高的辩证环节,包含在自身。哲学发展到黑格尔那里,已经穷尽了一切哲学真理,达到了绝对真理。黑格尔的体系终结了辩证法,他不能把辩证法的否定原则应用于自身,他的体系走向辩证法的反面,最终被历史的辩证法无情否定了。
32、《黑格尔全集第10卷:纽伦堡高级中学教程和讲话(1808-1816)》
33、DieAesthetikoderPhilosophiederKunstnachdenVorträgendesHerrnProfessor’sHegelindenJahren1823u.18KompilationKromayer(Ms.Schiller-Nationalmuseum,Marbach)(Kromayer1823/26)
34、其次,人在现实的对象上意识不到任何无限性;理性、爱和意志的统是人的本质。
35、马克思和恩格斯扬弃了他的体系,却从其中吸取了这个哲学的合理内核,即在这种历史发展中所体现出来的能动的辩证法。
36、据黑格尔说,时间历程按伦理和逻辑双方面的意义来讲,都是从较不完善到较完善。确实,这两种意义在他看来并不是真正区别得开的,因为逻辑的完善性就在于是一个密致的全体,不带高低不平的边缘、没有独立的部分,而是像人体一样,或者说更像有理性的精神一样,结成一个各部分互相依存、都一同趋向单一目标的有机体;这也就构成伦理的完善性。引几段原文可以说明黑格尔的理论: “理念正如同灵魂向导默久里神,真正是各民族和世界的领袖;而精神,即这位向导的理性的、必然的意志,是世界历史的种种事件的指导者,而且一向就是。按精神的这种指导职能来认识精神,便是我们当前的工作的目的。”
37、黑格尔的逻辑是辩证法。辩证法与形式逻辑的区别在于:形式逻辑不承认矛盾,而辩证逻辑却以矛盾为原则。矛盾是推动整个世界的原则,是一种普遍而无法抵抗的力量,在这个大力面前,无论表面上如何稳固坚定的事物,没有一个能够坚持不动。
38、浪漫艺术:这种艺术是用精神工具来表现精神。就像逻辑学用概念来表现理念而成为最高科学一样,浪漫艺术作为最高的艺术,更偏重于主观。象征艺术是偏重客观性,古典艺术是主客观的统而浪漫艺术则是偏重于主观性。在浪漫艺术里,精神统率了物质。内心生活、内心世界是浪漫艺术的内容。因为理念是精神的,或精神化的,而表现在人的内心生活、情感和情意中,所以对于浪漫艺术来说,情感高于一切。黑格尔说:“只有将艺术与偶然外在现象比,方才能说艺术是假象,现象与经过精神飞跃的艺术比,倒反而艺术是真相,现象是假相。”
39、绝对知识是纯概念的知识,但在纯概念被形式之前,人们已经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认识绝对知识。宗教就是这样一种绝对知识。经过意识、自我意识和理性的主观精神和外在为历史的客观精神的发展之后,精神最后达到了主客观统一的绝对知识。
40、(1)黑格尔著,贺麟、王玖兴译:《精神现象学》上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0页。
41、接着,黑格尔提出了艺术中的又一原则,即“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黑格尔认为,形式的缺陷,往往根源于内容的缺陷,而一个艺术作品的形式愈完善,则它的内容和思想之真理性就愈深刻。美具有精神的内容(绝对,理念,道,真理)和感性的形象(形式)。内容与形式的统就是指这两者的统一。
42、把本体论、认识论、自然哲学、道德哲学、艺术哲学、历史哲学和宗教学等各门学科结合成一的以贯之的体系。辩证法是贯穿在所有这些领域的原则、规律和过程。绝对精神的辩证运动构成了本体论,这是黑格尔的《逻辑学》研究的内容。绝对精神的辩证运动在个人意识内的表现是认识论,这是他的《精神现象学》的内容。绝对精神在自然界的异化是他的《自然哲学》的内容,它在人类精神各个领域的显现分别构成了道德哲学、历史哲学、艺术哲学和宗教哲学的内容。黑格尔还写了《哲学史讲演录》,说明哲学家们认识绝对精神的过程。
43、而在这里,与我们的话题直接相关的就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第一个环节,即艺术哲学。与谢林不同,黑格尔认为艺术哲学并不是绝对精神自身发展的终点站,而只是最初级的阶段,它还必须通过两个更高的阶段即宗教和哲学才能真正达到绝对精神的自我意识或自身复归。所以最终能够理解绝对精神的并不是艺术的那种神秘直观,而是哲学家的清晰的概念,是逻辑,这就将谢林的非理性主义扭转到了绝对理性的立场上来了。虽然黑格尔的艺术哲学同谢林一样,也是人本主义美学的一种异化形式,但它却扬弃了神秘主义这种带有中世纪残余色彩的异化方式,而采取了近代资本主义最具特色、最极端的异化方式,即理性主义的异化方式,而与此相比,谢林的那种异化方式以及后来的那些非理性主义思潮反而显得像是对异化的一种抗议了。
44、(9)黑格尔著,梁志学等译:《自然哲学》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617页。
45、现在来谈黑格尔哲学的一个奇妙特色,这是他的哲学与柏拉图或普罗提诺或斯宾诺莎的哲学的区别。虽然终极实在是无时间性的,而且时间无非是由于我们没能力看到 “全体”而产生的一种幻觉,可是时间过程却跟纯逻辑的辩证法过程有密切关系。事实上,世界历史一向就是历经从中国的“纯有”(关于中国,黑格尔除知道有它而外毫无所知)到“绝对理念”的各范畴而进展的,绝对理念看来在普鲁士国家即便没有完全实现,也接近实现了。根据黑格尔自己的形而上学,我不能了解世界历史反复辩证法的各个转变这一看法有什么理由,然而这却是他在《历史哲学》(Philosophy of HisA tory)中所发挥的论点。这是一个有趣的论点,它使人间事务的种种变革获得了统一性和意义。这论点也和其它历史理论一样,如果要想说来似乎有道理,需要对事实作一些歪曲,而且相当无知。黑格尔同他以后的马克思和施朋格勒一样,这两样资格都具备。奇怪的是,一种被说成是宇宙性的历程竟然全部发生在我们这个星球上,而且大部分是在地中海附近。
46、黑格尔这种“美是理念”的思想,可以和柏拉图的美学观点联系起来。柏拉图在斐多和斐德诺(Phsedrus)的对话里说:“由于美,美的事物成为美。”这就是说,美就是理念,由于体现美的理念,事物才美。
47、诗歌:诗与音乐虽然都利用声音、音调,但音乐所表达的感情是模糊的,不明确的;而声音在诗人手里,就成为确定的音调、文字、语言,以此来表达情感当更有力量。诗是最丰富的无穷无尽的艺术,在诗里,美的想象得到最高的发展。诗同时又是综合性的艺术。诗有建筑的结构,有雕刻的刻划,又能歌唱,有音乐性,诗中又有画意。诗不仅是综合性的艺术,而且还超出建筑、雕刻、绘画、音乐,成为一个独立的形式。
48、2020年9月4日晚19:00-21:00,由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联合主办的“哲学与现代世界”系列线上讲座第二季第一讲准时开讲。这次讲座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先刚教授主讲,北京大学哲学系徐龙飞教授主持。讲座题目是“建构与反思:谢林和黑格尔艺术哲学的差异”。
49、对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我觉得有两点是可以批评的:首先,悲剧主角,并不一定都有缺点,也可能都是好人,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并没有什么片面性;当然,祝英台的父亲是片面地体现了封建礼教的。其次,悲剧的斗争,并不是两个伦理观念的斗争,而是忠奸的斗争,片面性就是恶。虽然无绝对的善和恶,但它们之间是有界限的。
50、其次,青年黑格尔派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把历史归结为观念史、思想史。
51、黑格尔认为,悲剧主要是冲突,而矛盾的对立就形成悲剧的冲突,矛盾的统一就是悲剧的和解。黑格尔认为,理念同样在悲剧中,是人类基本的、普遍的、合理的主题,也就是统治人类意志与行为的精神势力。在黑格尔看来,悲剧人物都是伦理观念,如忠、孝、荣誉、爱情、责任等的化身,悲剧的英雄正是以强烈的感情、坚强的意志体现这种伦理的力量。但是,每个悲剧人物都仅代表了一种伦理观念一个片面,悲剧就是起于两种片面的、互相排斥的伦理力量的斗争。每一个悲剧英雄都有片面的合理性,但也有其局限性,这就包含了失败的种子。这两种互相排斥的力量的斗争,其结局只能有两条:或者得到和解(有外力的和解及内心的和解两种),不至演成悲剧;或者不能得到和解,演成惨痛巨烈的悲剧。在悲剧中,两种对立的力量同归于尽;但被摧毁的并不是伦理观念本身,而是那片面代表伦理理想的当事人。这样,悲剧就体现了永恒的公正,使人觉得理性是公正的。这意思就是说,在悲剧的全部过程中,全面(理性)通过对片面的否定而得到实现。因为在黑格尔看来,片面的善,也可能变成恶;而恶,也可能作为达到善的手段。尽管悲剧的结局是悲痛的,但它正是显示了理性的力量,证明了理性是无往不胜的。黑格尔认为悲剧本身就得到和解,换句话说,悲剧本身就告诉我们,任何的片面性都是要被摧毁的,理性的威力是任何人违反不得的。悲剧给人的是哀怜和恐怖的感情。哀怜的是悲剧英雄毕竟还代表了一种伦理观念,恐怖的是理性的威力,人们必须更尊重理性。悲剧虽然是否定,但终究通过永恒公理(理性)的胜利,冲突的最后归于统给人以肯定的结果。
52、知觉是物我的原初统知性以对物的沉思消解了自我。辩证法的规律是物极必反,知性发展到极点,它就会意识到,一个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的东西自己也必须存在,这就是自我的存在,意识因此而从外物返回到真理的家园,进入自我意识领域。
53、黑格尔哲学的范畴、命题、论辩都是为他的体系服务的,离开了体系的框架,它们的意义晦涩含混,甚至显得荒谬,无意义。
54、(3)黑格尔:《美学》第1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214页。
55、黑格尔同历来其他曾抱有稍类似的形而上学观点的人有两点区别。一点是强调逻辑:黑格尔认为,“实在”的本性从它必须不自相矛盾这个唯一的考虑就能推演出来。另一个(与第一点密切相关的)区别特征是称作“辩证法”的三元运动。他的最重要的著作是两部《逻辑学》(Logic),要想正确理解他对其它问题的见解的依据,这两部书不可不懂。
56、20世纪,黑格尔哲学重新受到广泛重视。黑格尔研究成了国际现象,不同阶级、不同的学派,都提出自己的解释,从中引出自己的结论。今天东西方很少有哲学家和哲学派别不同黑格尔发生直接和间接的关系。黑格尔派或新黑格尔主义,成了历史现象。
57、黑格尔认为,艺术必须从工具、仆从的地位中解放出来。当时有些人认为艺术是梦境、幻境、自欺。英文的“fiction”(小说)基本的意义是“虚构”、“杜撰”,德文的“Dichtung”(诗)也有“捏造”的意思。看来,这些曾经为黑格尔所坚决反对过的艺术观点,却是近代资产阶级艺术理论家所竭力鼓吹的。因此,我们现在研究黑格尔的艺术理论,还是很有意义的事。黑格尔反对艺术无独立性、无自由性而只是达到个别目的的工具,认为艺术自身有其目的,它表达事物的本质。这就是说,它是自然与精神的统一。黑格尔认为,欺骗、虚假绝不能达到真实、伟大的目的,真理是由真理自身产生,绝不产生于虚假。黑格尔把艺术抬到如此的高度,甚至认为艺术比现实更真,这是什么意思呢?譬如我们读《红楼梦》,觉得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比自己的哥哥、妹妹还要亲切,还要了解得深,这就显示了艺术的伟大的、精神的、现实的力量。
58、逻辑学当作观察理性的知识,面相学和骨相学作为对自我意识进行观察的知识。
59、(4)黑格尔著,杨一之译:《逻辑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00页。
60、可以想见,在“精神”在地球上的发展中,他把最高的角色指派给日耳曼人。“日耳曼精神是新世界的精神。新世界的目的是实现绝对真理,作为自由的无限自决——以自己的绝对形式本身作为其旨趣的•那•种自由。”这是一种无上妙品的自由。这种自由不指你可以不进集中营。这种自由不意味着民主,也不意味着出版自由,或任何通常的自由d口号,这些都是黑格尔所鄙弃的。当精神加给自己法律时,它做这事是自由的。照我们的世俗眼光看来,好像加给人法律的 “精神”由君主体现,而被加上法律的“精神”由他的臣民体现。但是从“绝对”的观点看来,君主与臣民的区别也像其它一切区别,本是幻觉,就在君主把有自由思想的臣民投到狱里的时候,这仍旧是精神自由地决定自己。黑格尔称赞卢梭把总意志和全体人的意志区分开。据推测,君主体现总意志,而议会多数不过体现全体人的意志。真是个便当好用的学说。
61、精神哲学:说明绝对精神是如何在人类社会和精神领域中运动的。
62、不错,在黑格尔看来,因为艺术美是从精神上产生的或再产生的,精神和精神产物既高于自然和自然现象,那么艺术中包含之美高于自然中包含之美就是很自然的事了。这还是就其相对的地位来说的。真正讲来,黑格尔认为精神是世界的真正的本质和内容,任何美的东西只是分享有精神或是精神的产物。这样讲,自然美只能是精神美的反缺,自然美只是精神美之不完善、不完备的表现。举一个通俗的例子就可以清楚了,譬如画的水果,它的价值无论如何要高于水果店里的水果。这是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而黑格尔这个原则还有另外一个意义,就是艺术美要高于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这在当时,不能不说具有进步的社会政治意义。但黑格尔认为艺术美要高于当时庸俗的生活,这也是一种不满现实的表现。黑格尔反对现实的庸俗、死板、藐小,认为悲剧不是感伤,艺术不是矫揉造作。黑格尔这些言论,当然是唯心主义的;但是他包涵了对当时德国政治生活的否定,坚持了艺术中崇高的理想、光辉的性格、强有力的热情。这是从其理想主义出发,强调艺术的理想化的必然结果。这种关系(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犹如逻辑与历史的关系一样,历史、生活是紊乱的,逻辑、艺术则是更有条理,更符合客观规律和理想的。处在当时德国的那种情况下,黑格尔既然不能用革命手段来改革现实生活,只得在艺术中超出现实,改造现实,这无论如何也可以说是有一定合理因素的。
63、第一类观察包括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知识;
64、在精神的历史发展中,曾经有三个主要阶段:东方人、希腊人与罗马人、和日耳曼人。“世界历史就是对无约束的天然意志的训练,使它服从于普遍的原则,并且赋予它主观自由。
65、变易;是生成的过程,结果产生除具有某种规定性的东西,这就是--
66、黑格尔(1770—1831)是谢林的同时代人,而且是大学里的同学。最初他们是同一哲学主张的战友,一起鼓吹“绝对同一”的客观唯心主义。但后来黑格尔不满于谢林的神秘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便与谢林分道扬镳了。他认为谢林用神秘的艺术直观来代替逻辑上严密的分析是不能接受的,是理性无能的表现;理性应该具有把一切存在的事物全部都纳入自身的范围加以统摄的力量,这种力量就体现在他的《逻辑学》中。
67、主要著作包括《 精神现象学 》、《逻辑学》、《哲学全书》(其中包括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3部分)、《法哲学原理》、《美学讲演录》、《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讲演录》等等。
68、由此可以看出,真、善、美是统一的。美既是真的,也是善的。美既然“载道”,当然是真的,善的。
69、但是从每个环节来看,他恰好又强调了个人的主观能动的创造性,人的行动以神的名义获得了自身的价值,并得到了空前深入的研究,他发现了自由创造的规律,即历史的规律。
70、黑格尔认为象征型艺术的典型代表是印度、埃及、波斯等东方民族的艺术尤其是东方建筑。
71、本质论由反思性的概念组成。反思的概念总是一对对出现的,对子的一方反映另一方,并相互否定,结果双方都被扬弃。“扬弃”的意思是概念的一些因素被吸收和保留在更高级的概念之中,而又被后者所抛弃。本质论的概念由于扬弃的作用而从一个转化为另一个。
72、本文通过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理念与其实在性(即其展现或显现)这个基本原则和内在理路,在全文四个部分中实际是一步步将Ideal与逻辑、自然、主观精神、客观精神以及与宗教和哲学区别开来的。在此过程中,黑格尔艺术哲学的基本观点和问题,以及我们在理解上的偏差乃至误解得以呈现。同时,已然内含于行文当中的对刊印本与学生笔记之间的比较亦表明,斯福特所质疑的可靠性问题更多地体现在结构编排和语言表述上,但就内容而言,至少在艺术的概念和艺术的三种类型两个主要部分中,刊印本与学生笔记的所述并无实质差别———“霍托的编辑尽管不是字词上忠实可靠的,却再现了黑格尔思维的‘精神’”(斯福特转述约翰纳斯·荷夫迈斯特[JohannesHoffmeister]的观点,vgl.Heimann1828/S.XVI)。因而笔者略显有些武断的进一步看法是:二者对最不重要的部分即各门类艺术的表述,即便还会被发现有更多的内容上的出入,但这些出入也不会造成刊印本的有效性问题。当然,对更为严肃、精细的黑格尔研究来说,对这一部分的比较性研究也是不可回避的工作,亦是本文留待的工作。
73、这本书告诉我们,判断一个事物是否存在,要从质量和尺度,三个阶段来考量。
74、黑格尔受斯宾诺萨哲学的影响,认为实体不是在人的意识之外,相反,人的意识在实体之中。他用绝对唯心论改造了斯宾诺莎的实体观,得出了精神实体是惟一的实体的结论。黑格尔说:“理性是宇宙实体。”所谓的宇宙实体被称为绝对精神或绝对观念。实体的精神性或观念性使之成为主体,主体的客观性或存在性使之成为实体。黑格尔明确肯定实体是运动变化的主体。他从费希特关于自我的学说得到启发,认为实体不是现成的、被给予的存在,也不是永恒不变的本质。实体是辩证运动的主体,它的特征在于能动性;它自己设定自身,并在克服矛盾对立面的辩证发展过程中实现自身,完善自身。实体不是一蹶而就的,只有经历了辩证发展的全过程,把所有环节都包含于自身,它才是全面的、绝对的。
75、主观艺术:是用色调、声音、语言来表达多样性的特殊化的内心生活、情调、情感、苦难,灵魂的波动等。
76、某物;最一般的规定性,如果要进一步知道它的具体性质,就要对它加以限定。
77、黑格尔之前,康德以这样的方式把经验论和唯理论转变为自己体系的环节,费希特和谢林力图克服康德体系的缺点,把它作为自己体系的一个构成要素或环节。黑格尔继续进行这一综合过程,把历史上所有的哲学体系作为自己体系的一个个环节,他特别注意吸收康德、费希特和谢林的成果,建立了集大成的哲学体系。他认为这一体系就是真理的全体,哲学史终结于他的哲学。就是说,开放的、发展的真理观只适用于其他哲学家的理论,但不适用于他自己。黑格尔的真理观归根到底是为建立一个绝对真理的体系服务的。
78、主观艺术:是用色调、声音、语言来表达多样性的特殊化的内心生活、情调、情感、苦难,灵魂的波动等。
79、它在敌视人的异化体系形式下,使人本主义美学的积极内容和实质得到了最深入、最系统的理论表述。
80、《黑格尔全集》:哲学已经完成了全部的圆圈,剩下的工作只是在最后完成者的清楚而明确的指导下补充思想材料。
81、《黑格尔全集第17卷:讲演手稿I(1816-1831)》
82、应当说,黑格尔的艺术观是理想主义的,他坚决反对自然主义和客观主义的艺术。他说:“艺术不应当在描模各色各样的现象上与自然竞争,而是明白自己的特点,在精神内容上胜过自然。具体的精神内容本身就带给它自身以外在的真实的感性的表现,犹如我们读到一首高尚的诗,不禁手舞足蹈,高声吟诵起来。”所以,“纯客观性不是真正的艺术美,艺术就是艺术家精神面貌的显现。没有诗人的地方,也就没有真正的诗,而诗也就是诗人(的人格、精神面貌的表现)。”他又说:“最伟大的艺术是强有力的、伟大的心灵的完满表现。”黑格尔特别称赞席勒,他说:“例如席勒,在他的作品的真情实感(Pathos)之中,显现出他的灵魂的全部力量,并且是一个伟大的灵魂,它穿透到主题的真正核心中去,并且能够表现出它的最深刻的意义。”所以黑格尔特别强调艺术家的精神修养——伟大的心灵。“一颗伟大的心灵”,成了黑格尔对艺术家的命令式的要求。黑格尔认为,至高至美的东西并不是我们不能认识的,不能表达出来的东西,它是自然而然地必然要表达出来的,所以他说:“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是这个艺术家的完满的果实,并且精确地反映出他的真面目来。”黑格尔既说艺术是人格精神的写照,那么它就不是自传式的,因为那是属于自然主义范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