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佛语录 1、又如大海同一咸味,佛法亦尔,同趣涅盘,一味解脱。——源自:《佛说华手经》(佛语录)。 2、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3、16)佛即心
1、又如大海同一咸味,佛法亦尔,同趣涅盘,一味解脱。——源自:《佛说华手经》(佛语录)。
2、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3、16)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妄物。若知无佛复无心。始是真如法身佛。(佛语录)。
4、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5、18)知心无住,即是修行,无住而知,即为法昧。住着于法,斯为动念,如人入暗,则无所见。无所住,不染不着,如人有目及日光明,见种种法。
6、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7、算什么命,能算出来吗?除了自己,谁也改变不了你的命运,上师告诉你的是改变命运的方法,你要按照他的要求去做,才能解脱。
8、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9、PhotobySamuelAustinonUnsplash
10、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现前,步步极乐家乡,何必远企十万亿土。
11、18)马祖云:「悟自本性,一悟永悟,不复更迷,如日出时,不合于暗,智慧日出,不与烦恼暗俱,一心境界,妄想即除即是无生。法性本有,有不假修,禅不属坐,坐即有着,若见此理,真正合道,随缘度日,坐起相随,戒行增薰,积于善业,但能如是,何处不通。」
12、3)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13、缘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欢你,有的人不喜欢你,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别人吗?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执着这些。
14、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15、20)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16、16)因迷而为众生。诸佛心是众生心,因悟而成诸佛。心如明鉴,万象历然。佛与众生,其犹影像。涅槃生死,俱是强名。
17、花儿虽美,却是短暂不实。因此,人除了漂亮,还要把尊严、性格、气质、风仪、人缘等活出来。
18、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19、芙蓉白面,须知带肉骷髅;美貌红妆,不过蒙衣漏厕。
20、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佛曰、刹那便是永恒。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1、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22、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23、乡下与城里、下属与上司、穷人与富人不可能对等,压抑自己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相对于趾高气昂的人,你再怎么尊重他,他也不会平等对你。因此,奉承、巴结没有必要——他永远不会因为同情而施舍你。
24、14)诸佛真语,以心为宗。众生信道,以宗为鉴。
25、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26、世人误将假我当真我,以无常当永恒,不知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的缘起性空的道理,所以活得很累。
27、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28、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29、 天人无忧便无忧,世人自扰且自扰 ----烽火戏诸侯
30、一切众生皆自空寂,真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
31、所有大乘佛法,其心要即为菩提心,无论修何种法,没有菩提心,无法获得解脱,根本没有成就的可能,若发此心,一切皆能具足,一定能够成佛。
32、17)妄身临境照影焉,妄身不殊,但欲去影留身,不知身本同虚;身本与影不异,不得一有一无,若欲存一舍永与真理相疏,更若爱圣憎凡,生死海里沉浮,烦恼因心故有,无心烦恼何居,不劳分别取相,自然得道须臾。
33、欲知过去世,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34、世间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5、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36、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37、方丈微微一笑,因势利导地说:“还有一人,你没认识,而且,这个人对你特别重要。”
38、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39、9)佛不见身知是佛,若是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40、4)沩山禅师云:「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佛性本来是真如,不须再求真。
41、珍惜上师,珍惜传承,珍惜法宝,珍惜人身,珍惜缘分,珍惜光阴。
42、这个故事含有很高的启迪性意义,故事中说到的“佛话、佛音、佛事、佛心”,令那位女施主依此四事做人处事取得成功。
43、佛法是为救拔一切众生的苦厄而建立的它普遍适用于整个法界对任何一种众生都
44、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45、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46、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长者,取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
47、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48、 只见瞎子老许如同癫狂,挣扎着起身, 不顾大柱国的阻止,丢掉拐杖,跪于地上,用尽全身所有力气,用光了三十年转战六国的豪气,用光了十年苟延残喘的精神,死死压抑着一位老卒的激情哭腔,磕头道:“锦州十八老字营之鱼鼓营末等骑卒,许涌关,参见徐将军!”
49、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50、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楼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51、人的一生中,遇到贵人不容易,要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也不容易。这里有几句话,看了绝对让你终生受益。
52、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53、要放下,但不是放弃,不舍弃一个众生,这叫慈悲,放下一切众生,这叫智慧。
54、佛说:握紧拳头,你的手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
55、一个团体要有人才,彼此互相尊重、和睦相处,才能兴旺。如果互相嫉妒,很快就会衰败。尤其在佛门,嫉妒障碍就是破坏僧团。世间人破坏一个国家,比不上破坏僧团所造的罪业重。所以,自己如果不能与大众和睦相处,就应该离开,这是爱护僧团的作法,也是个人德行的表现。
56、要放下,但不是放弃,不舍弃一个众生,这叫慈悲,放下一切众生,这叫智慧。
57、慈悲心是拔出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58、4)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59、5)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
60、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61、16)因迷而为众生。诸佛心是众生心,因悟而成诸佛。心如明鉴,万象历然。佛与众生,其犹影像。涅槃生死,俱是强名。
62、文殊当知,愚痴众生,不觉不知,寿命短薄,如石火光,如水上泡,如电光出,云何於中不惊不惧,云何於中广贪财利,云何於中耽淫嗜酒,云何於中生嫉妒心。如此生死,流浪大海,唯有诸佛菩萨能到彼岸,凡夫众生定当沦没。无常杀鬼来无时节,纵有无量无边金银财宝,情求赎命,无有是处。众生当知,须观此身而生念言,是身如四毒蛇,常为无量诸虫之所唼食,是身臭秽,贪欲狱缚,是身可恶,犹如死狗,是身不净,九孔常流,是身如城,罗刹处内,是身不久,当为乌鹊饿狗之所食噉,须舍秽身,求菩提心。当观此身,舍命之时,白汗流出,两手横空,楚痛难忍,命根尽时,一日二日至於五日,膨胀青瘀,脓汗流出,父母妻子而不喜见,乃至身骨散在於地,脚骨异处,膞骨胫骨、腰骨肋骨、脊骨顶骨髑髅各各异处,身肉肠胃、肝肾肺脏为诸虫薮,云何於中横生有我,生存之时,金银财宝,钱财库藏,何关我事?
63、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64、气是无明火,忍是敌灾星,但留方寸地,把于子孙耕。
6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