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斯鸠是哪国的(46句好句精选)

作者:admin 日期:2023-12-18 人气:

描述:孟德斯鸠是哪国的 1、因此,无论如何,权力分别由几个机构掌握,总比大权独揽要好。事实证明,重大的政治错误和腐败,几乎都是由于权力集中所导致的。 2、《论法的精神》毕竟属

孟德斯鸠是哪国的

1、因此,无论如何,权力分别由几个机构掌握,总比大权独揽要好。事实证明,重大的政治错误和腐败,几乎都是由于权力集中所导致的。

2、《论法的精神》毕竟属于前现代作品,有些地方难免失之教条或武断,例如他认定民主国家的原则是美德,因而必须具备审查官,但是后来的实践证明,恰恰是专制国家才有新闻审查制度。又如,“既然宗教和法律的主要宗旨在于将人造就成良好的公民,可以看到在两者之一偏离这个目标的时候,另一个就有必要更贴近这个目标;宗教越宽容,法律就应该越严格。”然而,孟德斯鸠在这里的宗教“宽容”应该是指教义对人的行为要求不严,而不是人们的信仰自由以及对不同信仰的宽容,因为即便国家不能强求人民信仰,各种宗教仍然可能支配人们的信念并对人的行为产生严格约束,从而并不要求严格的法律约束作为补偿。在今天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中间,不乏信仰富有活力、人民遵纪守法而法律相对宽松的民族,宗教宽容和法律宽容未必抵触。(孟德斯鸠是哪国的)。

3、孟德斯鸠认为,每个国家的法律都必须和它的性质与特征相符。譬如民主国家“热爱平等”,平等是民主国家的“灵魂”,因而要维持民主,必须谨慎维持社会的平等状态,通过建立类似于罗马等级制度等再分配措施防止社会两极分化。国家有义务发展贸易,“让每个穷人足够舒适并能够和其他人一样工作,把每个富人降到中产层次,从而为了维持或获得财产需要工作。”相比之下,贵族制在本质上是一个不平等的国家,因而只能指望达到一种“适度”,因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过度不平等是颠覆贵族制的根源。和古希腊思想家一样,孟德斯鸠也认为不同政体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譬如民主国家如果出现过度不平等就会向贵族制或君主制过渡,如果过度平等则会向专制国家过渡。

4、今天我们刊出两部讲稿的译者黄涛博士所撰写的“孟德斯鸠的笔法”一文,这是他在阅读孟德斯鸠文献的过程中的一点所得,原稿发表于《思想战线》杂志。文章认为,《论法的精神》不仅是政治法律思想史上的经典,也是一部文学杰作,其行文结构具有诗歌般的魅力,并且使用了大量文学技巧,正是大量文学手法的运用造成了阅读者把握《论法的精神》之意图的困难。然而,这些文学笔法的运用绝非随意为之,而体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写作方式。想要真正懂得孟德斯鸠的意图,必须首先懂得《论法的精神》的笔法同古典政治哲学之间的内在关联,懂得“显白写作”和“隐微教诲”,这是阅读《论法的精神》之先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

5、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严复把T.H.赫胥黎的《天演论》、孟德斯鸠的《法意》(今译《法的精神》)、亚当·斯密的《国富论》、H.斯宾塞的《群学肄言》,以及J.S.米尔(旧译穆勒)的《群己权界论》和《穆勒名学》等7部著作译成中文出版。

6、所以,他们各自的利益应当在立法机构里反映出来。上议院由贵族代表组成,下议院由平民代表构成。两院之间互相具有否决对方决议的权力,这样,当一方在制定法律时就必须考虑到对方利益,否则就不容易被通过。

7、《论法的精神》处处洋溢着对自由的崇尚、对专制的鄙视:“一个自由民族可以有一个解放者,一个被征服的民族只能迎来另一个压迫者”;“所有人在共和政体都是平等的,所有人在专制政体也是平等的;前者平等是因为他们就是一切,后者平等则是因为他们什么都不是”;“在一个自由民族,个人论理是好是坏往往无关紧要;只要他们论理就足够了,自由将保护他们免予论理的不良后果。类似地,在一个专制政府,个人论理是好是坏同样有害;只要他们论理,就足以和政体原则背道而驰”;在孟德斯鸠看来,专制必然导致人治:“一个懦弱、无知和沮丧的人民是不需要太多法律的”;“专制国家没有法律,法官自己就是规则。”专制社会由于缺乏法律保障,商人只能得过且过,而不能从事太多贸易。政府权力得不到约束,致使贪污盛行、征收和充公频繁发生,使得财产权失去可预期性。所有这些在今天听起来都十分熟悉,让人不得不惊叹孟氏的先见之明。

8、《论法的精神》是把贵族政治看作共和政体的一部分,认为共和国的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时,就是贵族政治。这些人制定并执行法律,其余的人和这些人的关系,就像君主政体中君主与臣民的关系。贵族政治越是接近于民主政治,便越是完善;越是接近于君主政治,便越是不完善。

9、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10、我会牢牢抓住权力,你看军机处就是我的木偶。(孟德斯鸠是哪国的)。

11、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序言”不仅论述了少数人心智的必要性,而且论述了光有哲人的心智还不够,还需有勇敢的美德。孟德斯鸠清醒地意识到,民族的成见并非起源于底层大众,而起源于爱热闹的启蒙知识人。这些启蒙知识人热衷于捍卫成见,并借成见获得话语霸权,因此,少数人要摒弃成见,必然会遭到他们的攻击。孟德斯鸠鼓励想要启迪人民的人,不要因为担心遭到报复而不去揭示真理(序言,第10段)。少数人应该鼓起勇气,勇于揭示真理,“我们观察局部,只是为了对整体作出判断;我们考察一切原因,是为了看清一切结果”(序言,第10段),这是少数人的本份,是哲人的使命。仔细读一读孟德斯鸠的话,在这表面上看谦和的句子之下潜藏着多么强有力的力量!

12、《论法的精神》洋洋洒洒百万余字,涉猎了两三个世纪以前的大量风土人情、政治文化与法律制度,却一点不让今天的读者感到乏味,原因在于它是一本充满智慧的经典。每当你对古代风俗习惯的长篇大论开始厌倦的时候,他总会从中总结出一条在当代仍然熠熠闪光的格言。

13、之所以要界定“真正的混乱”和“表面的混乱”,是因为这本书是写给“善于思考的人读的”,善于思考的人懂得,“作者仅仅把握住大项分类,把只能归属某一大项的东西放在其中,凡是同时涉及几个大项的东西,则依据其性质分别放在各自合适的数个大项中。这种安排使读者可以轻松地看到各个不同部分的相互影响,而不至于晕头转向。”只有“善于思考的人”才能充分意识到“分类法”的价值,才能凭借自己的才具“把他有意而且有理略去的东西补上”。

14、教育大众也就是启蒙,由此可见,孟德斯鸠似乎也是启蒙哲人之但这个表面的判断即刻会遭到质疑:启蒙为何要用含糊的语言?深刻的思想为何不能用简单和直白的方式说出?直接告诉大众真相、揭示专制政体下生活的凄惨、描述自由生活的美好,不是启蒙哲人的惯常手法么?达朗贝尔接着说,孟德斯鸠之所以要使用含糊的言辞,是因为害怕带来伤害(不仅害人,而且害己)。因此,之所以采取含糊的言辞来表达,是“故意为之”。一句话,含糊其辞并非孟德斯鸠写作方式的缺陷,而是体现了他的审慎,是一种“善意的人为加工”。对此曲折回环的笔法,心明眼亮的人当然不会奇怪,他们很快就把握到了要点,而凡事只看表面的人就很容易受到伤害,他们不关心真实的意图是什么,看到自由、民主的字眼就会心奋莫名……

15、正因为如此,他认定平原比山区更容易产生并维持专制,而且平原更易于受到外敌入侵,因而更有必要维持一个强大的政权,尽管政权强大实际上很可能用于镇压国内民众而非抵御外敌。相比之下,“山区人民保留了比较吻合的政体形式,因为他们并不面临外来征服的巨大威胁。”“山区人民不惜任何代价坚持民选政府,平原的人民则希冀强人政治,海边的人民则喜欢两者混合的政府。”这些论断显然过于绝对,但是对于解释专制的成型仍然具有一定说服力。

16、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法哲学和政治哲学,译有《实践理性批判通释》、《疏证》《费希特、康德论权利、自由与法律》《女人、阉奴与政制》等书。

17、读完孟德斯鸠的名言,相信很多人都不具备做一个真正有品德的人,因为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条件许可,机会成熟,人人都是想作恶的。可想这个人人就包括我们,我们很多人如果在条件允许,机会成熟时,能做到不作恶吗?很多人都要给自己打个问号了吧?

18、英国、美国等不得不专门对大班们进行培训,使他们成为茶叶专家,才能避免被骗。清朝后期,随着出口量的增加,有人发明了染色茶叶,还把石灰等杂质混进茶叶包,变着法地坑洋商的钱,逼得洋商只能在装船前检验每个茶包,大大损害了中国茶叶的声誉。

19、施特劳斯提醒我们说,显白写作是一种被当代学者遗忘的、重要的政治写作方式,而几乎所有古代的政治哲人都懂得这种区分,“至少从文学史家的观点来看,典型的前现代哲人(很难把他们与前现代诗人区别开来)与典型的现代哲人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他们对‘高贵的谎言’、‘虔诚的欺骗’、‘迂回方法’或‘真理的节约’持完全不同的态度。一个伟人居然会故意欺骗他的大多数读者——每个正派的现代读者哪怕只是听到这样的暗示,也一定会惊讶不已”《迫害与写作技艺》一书明确提及有关孟德斯鸠的写作方式的看法,在施特劳斯看来,孟德斯鸠也是擅长运用显白写作的启蒙哲人。《论法的精神》的笔法其实就是显白写作的笔法,从表面上看,它是哲人撰写的有益于社会的教诲,这部分教诲是通过表面上的、常常是优美的言辞表达出来的,它充分考虑到了大多数人的所思所求,却是写给未来的立法者看的,唯有他们懂得人类政治生活的本质。这才是在显白教诲背后的、有实质意义的教诲。可惜的是,现代人无法理解这一独特的写作方式,因此也就不能把握孟德斯鸠的隐微教诲,一部耗费了二十年心血写成的大书,却被视为一部零散的论文集,而根本无法透过《论法的精神》的笔法看到这本书所涉及的“宏伟的主题”(序言,第16段)。

20、福莱西尔(F.H.T.Fletcher)明确突出了《论法的精神》的文学笔法问题。他注意到,孟德斯鸠对历史事件的处理,不仅有哲学家的冷静和旁观的态度,也充满血气与激情。他甚至发现,《论法的精神》中有诗歌般的韵律和节奏,这种节奏不仅体现在特定的句子中,也体现在思想的次序和编排上,孟德斯鸠偏爱“三分法”,例如,三种政体(君主政体、共和政体和专制政体),三种政体原则(美德、荣宠和畏惧),三种教育,三种权力的划分(立法、司法和行政)以及代议制政府的三种制衡的权力(国王、贵族和平民)。并且,据说,有能力阅读法文原著的读者,还有可能在音节方面发现其独特的魅力。

21、法治本身当然也不会那么完美,法律不可能保证绝对公正,因为制定和执行法律的人多少都是既得利益者,执法时难免偏私。

22、为法国大革命爆发,推翻专制王朝,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23、今天有完善的禁止制假造假法律,但仍然无法禁绝假货,更何况古代。现代人最直观的古代假货是古董字画,明清仿照汉唐或春秋战国,说起来都算是古董,年代却差了上千年,价格自然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24、法国: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爱尔维修

25、1778年夏天,卢梭在一次散步中,中风到底而死。他去世后,先是被安葬在一个贵族庄园里。1794年法国大革命后,它被当作点燃大革命火种的先哲,灵柩被移入法国先贤祠(Pantheon),葬在生前与他相爱相杀的基友伏尔泰的对面。卢梭的陵墓上,设计师设计的图案是伸出一只手,这只手紧紧握住飘摇的火炬,象征着卢梭点燃了法国大革命的火种,让由自平等博爱的思想深入人心。

26、分类是哲学思维的开端,对事物进行分类是与人类思想的诞生同时的。当古希腊哲学家们将世界的本源或始基追溯到水、火、气等等自然事物之上时,实际上就建立起了对事物进行分类的基础。分类涉及到人类对事物的全面认知,通常情形下,事物的类型划分得越是细致,对于事物的认识就越是全面。懂得分类法是成为哲人的基本素质。在古典政治哲人那里,随处可见分类法的运用,例如,柏拉图在《治邦者》中就通篇使用了分类法,此外,亚里士多德的政体观也是运用分类法的典范。

27、针对《罗马盛衰原因论》的指责对《论法的精神》也同样适合。对文体感兴趣的研究者们注意到,《论法的精神》含糊其辞,自相矛盾,表达了前所未有的东西,行文之间充满隐喻,风格怪异。例如,他有关自然法的表述前后不对于英国的看法也不自洽,时而赞扬共和政体,时而赞扬君主政体,如此等等。尽管这些特征给想要阅读孟德斯鸠的人造成了极大困惑,却丝毫无损于《论法的精神》一书的文学价值。二十世纪从事语言与文学的西方学人们早就注意到《论法的精神》的文学价值。《论法的精神》因此也被视为文学史上的杰作。 

28、在一个自由的国家里,立法权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人民必须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组成立法机关制定法律或监督它所制定的法律的执行。贵族应组成团体和平民团体同时享有立法权,二者有各自的议会。但是贵族的团体是世袭的,在立法上只有反对权,不应有创制权。立法、司法和行政这3种权力既要分立,又要互相制约。行政权应掌握在国王手中,因为政府各部门时时需要采取急速的行动,一个人管理比由几个人管理要好。行政机关有权制止立法机关的越权行为,否则立法机关就要变成专制。行政也应通过它的“反对权”来参与立法。司法权应由选自人民阶层中的人员组成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来行使,它不为某一特定阶级或某一特定职业所专有。孟德斯鸠当时提出的分权与制衡的模式,就是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29、制定法包括国家制定的法律和教会法。法律是政治的法律,是任意制订的、纯粹民政的法律,时而设置五监察官,时而设置执政官。

30、卢梭,这个一生充满争议的伟大灵魂在对自己无情剖析和鞭挞的《忏悔录》中写道:“我带着疾病来到人世,母亲在生产中死去,我的出生是我一生中无数不幸之一。。。我的父亲每每思念亡妻时就对我哭诉说把你的母亲还给我吧!知道我为什么这么爱你?因为你是你母亲临死生的孩子,最终父亲弥留之际在呼唤母亲的名字声中离开了人世”。

31、拜占庭帝国这个说法的流行,孟德斯鸠出力甚多。孟德斯鸠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得到了很高的荣誉。

32、我们也只能说这类人事一个没有真正品德的人,但不能说他们是坏人,因为人无完人,谁都有缺点,也没有谁保证他就是百分之百的真正有品德,不做对不起任何人的事。相信很多人能说到就做到,但很多时候,我们无意中伤害了别人,自己都不知道而已。

33、虽然孟德斯鸠的重点在于探讨法律作为统治人类的理性,他的自然法理论本身是相当单薄的,只一章匆匆带过。他认为统治人类的自然法则主要有四类:和平、生存、两性之间的吸引力以及对社会群居生活的向往。这些法则与其说是“法”,不如说是造物主赋予人类的自然禀性;只有进入社会之后,人类才开始制定自己的法。有趣的是,孟德斯鸠不同意霍布斯的自然状态理论,认为人在自然状态下的主要问题不在于各自为战,而在于虚弱和恐惧;只是在进入社会、团结起来之后,人才变得强大,这时才发生国家(或部落)之间的战争。为了确立国家和国家以及国家和公民以及公民和公民之间的关系,社会相应需要国际法、政治权利法和民事权利法。但作为统治人类的理性,法律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和特定国家的风土人情乃至物理地貌紧密相连。《论法的精神》之所以洋洋洒洒、鸿篇巨制,正是为了系统探讨复杂人类关系的方方面面。

34、在一个皇权不下乡、百姓只能勉强维持生计的古代社会,造假者不一定会受到谴责,反而有可能会成为当地的英雄。这种现象直到今天仍然存在,很多古人的法制意识不是淡薄,而是根本没有。

35、孟德斯鸠主要生活在18世纪,茶叶、丝绸、瓷器等中国商品正行销世界,欧洲人对中国货和中国商人并不陌生。孟德斯鸠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欧洲人对中国的偏见。

36、六点,时间上平分钟表盘,不偏不倚,蕴含“时中”之意; 

37、再比如说品德好的人,不管在哪里,做什么事,能让周围的人放心,因为他没有私心,品德好的人,处处都会想着他人。而品德差的人,不管在哪里,总会让周围人担心,因为他有私心,稍微没有被人注意到,就会做出让很多对不起大家的事。

38、尽管施特劳斯并未写过有关孟德斯鸠的专论,却多次谈及孟德斯鸠,注意到了他独特的写作方式。例如,他在“迫害与写作艺术”一文中就明确地使用了《论法的精神》做例子,并借他人之口,谈到《论法的精神》有“很好的、甚至绝佳的构思”,并且谈到《论法的精神》在构思上的表面上的含糊以及表面上的文学性瑕疵,要归因于审查或迫害。施特劳斯究竟想要用《论法的精神》说明什么呢?

39、他所理解的法律,是建筑在自然法基础之上的。自然法的含义接近于“自然法则”,是自然形成而非人为。万物都有法,都受自然法的约束。在动物界,自然法有四条原则:和平、寻找食物、自然的爱慕和过社会生活的愿望。

40、1749年曾以《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敦化风俗》一文而闻名。1762年因发表《社会契约论》、《爱弥儿》而遭法国当局的追捕,避居瑞士、普鲁士、英国,1778年在巴黎逝世。

41、孟德斯鸠说:“在气候炎热的地区,民众往往会因为懦弱变成奴隶,而在气候寒冷的地区,民众却因为勇敢而保住了自由。”

42、但想要短时间类去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真正的品德,还是孟德斯鸠的名言回答得很精辟透彻。所以说如何去衡量一个人的真正品德?孟德斯鸠的回答真精辟,一针见血!

43、对于依靠农耕而发展的民族来说,解决土地的所有权乃是首要的问题,古中国的历史周期律也与土地的分配息息相关。

44、可以说我们现代人处处都是为了钱的,可以为了钱去做一些违背道德底线,甚至影响下一代的事情,比如说做游戏、投资游戏,甚至很多明星还会为了赚钱去代言宣传游戏,像这类人不顾对后代影响去做这些事,都是一个没有真正品德的人。如果换成是我们,我们或许也会如此。

45、衡量人的真正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会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

相关经典

孤独的说说心情短语(43句好句精选)

销售企业文化标语口号大全(29句好句精选)

自动生成文案的网站(73句好句精选)

关于诚信的故事新闻(45句好句精选)

感恩的图片背景(31句好句精选)

阳光句子简短(49句好句精选)

大班幼儿评语简短两三句(94句好句精选)

关于天气的农谚(36句好句精选)

一段伤感的个性签名(79句好句精选)

失恋简短个性签名(74句好句精选)

千千古诗网 http://www.juzi6549.com  
闽ICP备202300652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