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的意思和寓意(58句好句精选)

作者:admin 日期:2023-12-20 人气:

描述:自相矛盾的意思和寓意 1、设置基础性作业,巩固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吾、矛、盾”的意思。 2、师引导:根据自己对句意的理解,再来读读前两句话,要注意准确断句。

自相矛盾的意思和寓意

1、设置基础性作业,巩固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吾、矛、盾”的意思。

2、师引导:根据自己对句意的理解,再来读读前两句话,要注意准确断句。

3、(解释): 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4、出示学习任务三: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5、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自相矛盾的意思和寓意)。

6、(1)看图猜故事  同学们一定积累了不少寓言故事吧,我们就来玩个看图猜故事的游戏。(2)能说说寓言的特点是什么吗?

7、认识“吾、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字。

8、关注原著:《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全书共二十卷,由五十五篇独立的论文集辑而成。该书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思想犀利,文字峭刻,逻辑严密,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9、语法:自相矛盾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10、古人的智慧真是令人敬佩,这篇文言文是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写的,虽然距今已经相隔几千年,但是故事里蕴含的道理至今仍让人受益无穷。就像单元导语页所说: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过去、现在和未来。

11、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这件事引发了人们什么样的议论?

12、体会课文故事表达的寓意,联系生活中的事情,领悟故事蕴涵的寓意。

13、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相对应的语言

14、起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发展: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结果:其人弗能应也

15、(设计意图:用问题引发思考,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人物面对的情形和人物的表现,分析人物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深度理解寓意。)

16、原出处:“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韩非子·难一》)

17、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将其破坏!”,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此人无以对答。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

18、白话译文:有抵触,不相投合。格格:相互抵触。

19、继续引发思考,解决问题:他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不仅无法卖出去,还被问得哑口无言了,那他应该怎样介绍他的矛和盾呢?你能给他出出主意吗?

20、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21、能正确书写“矛、盾、誉”等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2、引导学生以“其人弗能应也”为切入点,思考背后人物的思维过程,并联系生活实际深化理解。

2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自相矛盾》。首先,认识“矛”和“盾”。

24、(12)夫:句首发语词,表示将要发表议论,可不译。 

25、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嘟嚷:“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原来他摸到的是大象的尾巴。四个盲人争吵不休,都说自己摸到的才是大象真正的样子。而实际上呢?他们一个也没说对。后以“盲人摸象”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26、出处:《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27、(设计意图:关于朗读的指导,在各个学段都是不能忽视的,对于文言文来说,读准字音是为理解内容做铺垫,课上有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练习。)

28、教师小结:有一些古今意思相同的字,我们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可以根据这个字的现代文意思推测出它的文言文意思。

29、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寓言故事内容,能归纳文章段落,能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0、从前,有一个楚国的商人在市场上出售自制的长矛和盾牌。他先举起自己的盾牌大声说:我的盾牌是天底下最坚固的,任何矛都刺不穿它!接着,他又举起自己的矛说:“我的矛是天底下最锋利的矛,至今还没有它刺不穿的盾!”

31、过渡:关于自相矛盾这个成语的大家都很熟悉,其实它出自一则寓言故事。我们之前也学了不少的寓言故事,它们都是有出处有典故的,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和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与自相矛盾相关的资料。

32、一个人的思想有时还可以是混乱的、模糊的、自相矛盾的,而观点总要求是比较清晰、比较一贯的。

33、过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韩非子·难一》里的这则寓言《自相矛盾》。这是一篇文言文,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借助注释看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4、(设计意图: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运用已学过的方法讲述故事,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也为理解寓意打下基础,同时也为本单元的习作做铺垫。)

35、36节名师古诗文课堂教学,让您轻松教学古诗文

36、(反义词)并行不悖、天衣无缝、滴水不漏、顺理成章、自圆其说。

37、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不管是用什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不管是什么盾都戳的穿。有个围观的人问道:“用你自己的矛刺你自己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人无以对答。后来用以形容别人或自己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后又用以比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38、世上不大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没有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39、《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二学段有明确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第三学段明确指出:“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40、导入新课:同学们,看屏幕上这两个古汉字,你能猜出来是哪两个字吗?

41、教师引导:我们把这两种兵器放在一起的时候,就变成一个词语“矛盾”,你是否想到了一个成语。

42、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43、牢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不可能共同存在于世界上,这个楚国人过于夸大了自己的矛与盾的厉害,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这个成语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44、预设:因为他自己说的话前后矛盾,所以当别人质疑他的时候,他肯定回答不出来。

45、关注作者: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河南新郑)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人之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名言名著。

46、师引导同桌合作:同桌两人合作背一背,一人读旁白,一人试着背出楚人夸赞的话。然后再交换角色。

47、无论是说矛戳穿还是戳不穿盾,自己前面说的话都互相抵触了。这就是“其人弗能应也”的根本原因。

48、《大般涅盘经》三二:“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 见象耶?’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象为何类?’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49、矛:长矛,古代用于进攻的武器;盾:盾牌,古代用于防守的武器。

50、(出处)北齐魏收《魏书李兴业传》:“卿言岂非自相矛盾?”

51、读一读《韩非子》里其它的故事,将给别人听。

52、借助注释,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大致理解故事大意及寓意。

53、翻译:慢慢看他的衣服都没有缺漏可寻;翰问的;对他说:天衣本不是针线为啊。

54、接着,这个楚人又拿起了靠在墙根的矛,更加肆无忌惮地夸口:“诸位豪杰,再请看我手上的这根长矛,它可是经过千锤百炼打制出来的好矛呀,矛头特别锋利,不论您用如何坚固的盾来抵挡,也会被我的矛戳穿!”此番大话一经出口,听的人个个目瞪口呆。

55、我们无论做事说话,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能自相矛盾。

56、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不管是用什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不管是什么盾都戳的穿。有个围观的人问道:“用你自己的矛刺你自己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人无以对答。后来用以形容别人或自己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后又用以比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57、上课伊始,通过字理的方式,学习“矛”和“盾”。通过汉字的演变过程,展示了汉字造字的魅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成语“自相矛盾”的意思,为走进这个故事打下基础。

相关经典

赠医院科室的锦旗怎么写(27句好句精选)

我的梦想演讲稿范文(71句好句精选)

关于诚信的句子说说(46句好句精选)

诚实守信的名人名言小故事(51句好句精选)

快手经典语录霸气短句(55句好句精选)

关于感恩的作文开头和结尾摘抄大全(84句好句精

一个人个性签名短句(48句好句精选)

瓦尔登湖最有名的一句话(52句好句精选)

qq最开始的系统头像(55句好句精选)

不以为然造句子短一点(84句好句精选)

千千古诗网 http://www.juzi6549.com  
闽ICP备202300652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