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读后感 1、 同样的困惑在法国散文家蒙田心中也同样存在,但他反对虚无主义,提倡人总是应该有点精神的。他在《蒙田笔记》中认为:“糊涂的人一生枯燥无味
1、 同样的困惑在法国散文家蒙田心中也同样存在,但他反对虚无主义,提倡人总是应该有点精神的。他在《蒙田笔记》中认为:“糊涂的人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这本身违背了生存的意义。生活乐趣的大小取决于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不是任何外物的影响。只有自己才是生命的主宰。我们的生命是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而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人如果没有一定的目标和追求占据、约束心灵,心灵就会到处漂流,入于幻想的空泛境域里。灵魂没有目标,就会丧失自己。即使在闲逸时,也不能让灵魂丧失目标,要不然,最终会导致无数妖魔、怪物,无次序、无目的,一个个接踵而来。”(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读后感)。
2、这部作品无疑是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之语言简洁又不失绚丽,形式单纯又富有条理,主题却含混、多义又极为尖锐。正如文艺批评家弗朗索瓦·里卡尔在《撒坦的视角》中所写:“读他的作品,对于我们的精神来说是一种万劫不复的挑战。它的颠覆是简单、柔和隐伏、却又彻底、毫无余地。”对于这一作品,只好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
3、男生使女生幻灭,也最终导致自身的幻灭。托马斯搬到乡下,停止做爱;而弗兰茨在临死之际最后意识到自己应当守护女大学生,尽管他可笑得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再也无法保护任何女生。
4、但是,挣扎在黑暗中的受难者背负的十字架又是怎样的沉重啊?当一个母亲,面对拿到大学入学通知书的儿子,却掏不出学费的时候;当一个女儿,面对身患重疴的父亲,却付不起手术费的时候,当一个妻子,面对因冤入狱的丈夫,而叫天不灵、叫地不应的时候,沉重还是轻松,哪里由得了他们做出别样的选择!他们乞求上苍的是哪怕给他们一丁点可以有所选择的机会!
5、话说回来,生命的重我轻我认为主要是对于家庭还有亲人或者其他的什么事情上面的责任上。生命轻浮就像没有责任一样,长这么大也还觉得自己是小孩,完全不担负对于家庭的责任。我觉得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整天在学校里玩游戏,课也不上,其实就是脱离责任,这样只会让自己变的没有重量,很空虚。
6、 托马斯在面临“轻与重”的选择时,显得有点茫然无措:“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既不能把它同以前的生活相比较,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米兰·昆德拉让人们和他一起去回想,并记住托马斯这个形象,让后来的人们在面临“轻与重”、“灵与肉”的选择时,不再像犹豫不决的托马斯那样。作者通过深邃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生命的经验!
7、作者强大的逻辑与缜密的哲思是书的关键,令我经世态,见炎凉,品人生,悟社会。当真是一本好书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读后感)。
8、作为一个有七情六欲的正常男人,托马斯渴望女人,又害怕女人带来的束缚。他情人无数,但不让哪个女人留下来过夜。
9、这本书比较难懂,而且大概一个多星期之前很快的读完了,现在来写读后感显得很勉强。脑子里面只记得很少的一部分了。
10、有时候,我情愿看些能消磨时间而且有趣的不大用脑子的小说,精神之欢喜,好过思辨之无聊。看类似于这样的小说,人容易变得神经兮兮,自以为是深沉,看透人生,其实只不过看了本怪小说而已。
11、有时我们觉得自己生活的太累,承担的责任太多,以至于让我们有种想抛弃一切放飞自我的冲动;有时我们觉得自己受到的道德约束太多,想抛弃那些道德和责任,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只寻求感官的刺激,而不想考虑人生的后果。
12、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历史的汗青不会重现昔日的色彩,但生命可以在不永恒的轮回中创造永恒的重量。书中多次提到,贝多芬音乐的一个词,它很薄弱,但这个薄弱的词弹奏起来能够大放异彩,这个词就是“非如此不可”。托马斯本可以继续留在医院,乃至接任院长,只需要写一份无数人写过的声明,依旧做他原本的知识分子领袖,然而生命的重量令他做出“非如此不可”的选择。所以他带着特蕾莎和卡列宁走向一个小乡村,迎接生命最初的纯朴。“非如此不可”一定程度上体现本书的主题,看到这里的时候,尤其是看完全文在返回到这里的时候,我似乎得出了这样的感悟,想到文章以偶然与特蕾莎的相遇引出托马斯与特蕾莎的爱情,又多次提到六次偶然的巧合,托马斯本可以离开特蕾莎,因为巧合,确切的说,是因为选择,托马斯最终选择了特蕾莎作为一生相守的人。“偶然”与“非如此不可”看起来那么格格不入,有一个词将他们贯穿,这就是“选择”,“选择”正是生命力量的体现,轻与重,灵与肉,是媚俗还是超凡,这都需要我们“选择”。选择的力量正体现我们存在的价值,不是“非如此不可”,而胜过“非如此不可”。
13、时隔三四年后,又重读这本书,远没有当初的震撼,反而能退一步审视它。
14、《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度过了第一部分第16节,终于读到了轻重的启示!细加掂量的决断与命运之声联系在一起;重、必然和价值是三个有内在联系的概念:必然者为重,重者才有价值。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人的伟大在于他扛起命运,就像用肩膀顶住天穹的巨神阿特拉斯一样。人只有一次生命,绝无可能用试验来证明假设,因此他就永远不可能知道为自己情感所左右到底是对还是错。
15、有时候,就是给你选取,那选取又是何等的艰难?电影《苏菲的选取》中,苏菲右手抱着女儿、左手牵着儿子瑟瑟踯躅在前往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队伍里,当纳粹军官责令苏菲只能留下一个孩子,另一个务必立刻送往焚化炉时候,儿子还是女儿?这种活生生将人撕扯成两半的痛苦一向延续到生命的终结!
16、同时,生命也是沉重的。无法逃避的责任、纠缠不清的感情、永不满足的欲望、“必须如此”的执念、潜藏深处的同情共同构成了生命的沉重。
17、既然这样,为什么看呢?呵呵,人是虚荣的。看这本可以显示自己有品位,显示自己阅读兴趣非凡,显示自己的思想达到某种高度。许多时候,阅读有时候是种炫耀。如暴发户炫耀他的钱,读书人炫耀他所看过的书。尤其说自己看懂了,多么荣耀。
18、生命有不能承受的轻,而我们依旧活到下一秒。
19、背叛亲人、伴侣、爱情甚至祖国。直到再也没有什么能背叛时,她将陷入一片空虚。
20、郁夏杂谈|有一种坏人的文章叫“别在该立规矩的年龄和孩子做朋友”
21、有些地方简直写得莫名其妙的(用莫名其妙这个词,我是下了很大决心,因为一用这词,就意味我没有读书“品味”)。比如小说中,特别写到斯大林儿子之死,并由此讨论粪便和上帝关系、粪便和尊严关系等等、最后得出生命其实空虚,也因此强烈讽刺了斯大林。最后一章,就专门写一条狗的死亡,该章就叫卡列宁的微笑。卡列宁是谁?是托马斯和特雷莎的宠物狗。那么卡列宁的微笑意思就是狗的微笑。这章写得非常好,没有看过那个作者写一条临死的狗,写得如此出色,把人心写得如此脆弱。但是也没有人写狗写得如此高深。
22、昆德拉在书中提出轻、重、灵、肉、记忆、虚弱、晕眩、牧歌、天堂等一系列的生存暗码,并与人物一一对应,支撑起各自的生存状态,展现了心灵与肉体的两重性。
23、 最后,他向读者提出一个问题:“但是,重便真的残酷,而轻便真的美丽?”
24、郁夏杂谈|赌气拒绝对方这件事,干好了,就叫抵制!坚决抵制美国!
25、昆德拉更关注人物的基本境遇——“哲学是在没有人物、没有境遇的条件下进行的”。
26、我们的本性让我们在面对人生的负担时,会选择逃避,选择放弃,但是一旦我们放弃和逃避了这些负担,一旦我们达到了人生无负担的“轻”,我们就失去了真实的自我。
27、是一些飘浮在半空的人物,没有任何责任和约束的规范。托马斯的情人有两百多,还为此托词说性与爱毫不相干,其乱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甚至连自己的儿子也不想认;萨比娜也是一个我行我素、随心所欲的人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你可以背叛亲人、配偶、爱情主祖国,然而当亲人、丈夫、爱情和祖国一样也不剩,还有什么好背叛的?萨比娜感觉自己周围一片空虚。这空虚是否就是一切背叛的终级?”“可说到底,萨比娜身上发生过什么事?什么也没发生。……她的悲剧不是因为重,而是在于轻。压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28、面包圈与蜜蜂,是梦境,是虚无,因为爱之切,卡列宾的死显得那么重,因为不想回首那些幸福往事,便将最后的死亡化作梦境飘走,而不落一点痕迹于过去。因为爱过,所以幸福,珍惜他生时的一分一秒,死便是一种轻,轻如一个虚无的想象。书中诸多万花筒般的哲理性问题好象给我们摆了一个八卦阵,设置了一个迷宫。小说还提出了众多的范畴:同情与背叛、性友谊、媚俗和粪便、共产主义,灵与肉、轻与重……就更令人眩目。所以对小说人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各人的解释也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
29、没有灵魂,人便是一具漂亮或丑陋的皮囊;没有肉体,再有趣的灵魂也只能是没有依托的幽灵。
30、《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徘徊在轻重之间的迷茫
31、昆德拉对刻奇的揭露与批评,深层次上是对大写的牧歌的揭露与批评。
32、《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揭露了许多谎言,我们的生命和思想藉以为本的谎言,刻奇当属其一。
33、是的,我们知道,黑暗终究会过去,黎明即将到来;我们也知道,冬天来了,春天不会远了。但是,当下的痛苦是这样的令人窒息,现实的重负压得人只能在地上匍匐爬行,很多人往往等不到黎明,等不到春天,就永远沉寂在黑夜与冬季了!
34、人们一直把“重”视为一种很可怕的事情,认为人们无法承受这种“重”无论是负担还是压力又后者是责任……甚至有很多人致力于研究减负减压……这就代表他们向往“轻”可是他们想过吗,无法承受“重”就代表可以承受“轻”了吗?萨宾娜觉得人的一生要承受的太多了所以她沉迷于背叛,背叛了母亲背叛了爱情背叛了国家…到最后背叛了背叛…当她发现自己的生命已没有附属物的时候,生命终于变得很轻很轻,像一片羽毛在天空中飘浮,失去了方向没有了重心,一时间她感到很惶恐,这种生命之轻是她永远都没有想过的。就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在特丽莎眼里托马斯是强者在托马斯眼里特丽莎是个十足的弱者,他小心翼翼的呵护她!我们往往觉得弱者更需要同情其实软弱比强大还要可怕,特丽莎用他的软弱一点一点的改变着托马斯,她所作的一切其实只是为了证明托马斯对自己的爱,但是却给托马斯带来了很多的不幸,托马斯为何一再的妥协?因为特丽莎很软弱他怕她受到伤害。事实上这软弱比他的强大更加具有杀伤力!
35、 按照昆德拉的哲学,作为人类,我们决定用分配给自己的时间去做的事情应该是有重量的,我们的一生应该有物质、精神、知识、成熟和目的。选择厚重的人生是一条更为漫长、更为艰难的道路,但因为选择了厚重,我们的人生将有所意义,这些意义最终会将我们整体上沉重的生活负担升华到轻盈的状态。昆德拉还说,由于人生活得有价值、有同情之心,我们不仅把自己提高到了轻盈的位置,还能减轻他人存在世间的沉重感。
36、媚俗是本文后半篇着重讨论的一个主题,萨比娜的参议员朋友看见自己的孩子奔溜冰场就感到自己幸福不已,对于萨比娜来说,这样平庸的感情不过是媚俗罢了,她嗤之以鼻。在米兰昆德拉看来,参议员所感受到的幸福,只不过是他自己的感觉罢了。在媚俗的王国里实施的是心灵的专制。当心灵在说话,理智出来高声反对是不恰当的。参议员这样的煽情,导致了媚俗麻木的感情战胜了理智,媚俗就会发生。媚俗可预见的结果就是这位参议员父亲将留下几滴感动的眼泪,好似发现了世间珍宝,并加以珍惜。
37、这题目有点象绕口令。但这是经典名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女主人公特丽莎在遇见男主人公离婚男托马斯并疯狂地爱上托马斯后的感情困境。
38、而生命由于缺乏绝对的意义,变得没有依凭与支撑,甚至不如随风飞舞的羽毛那样有确定的方向。
39、我实则感到,此处对灵与肉的探讨,离不开对牧歌的探讨。如前所说,裸体海滩是大写的牧歌的图景之因为其实质上也是一种对个体独特性的剥夺,是一种囫囵的大统一。大写的牧歌里,灵魂永远躲在肉体里,而肉体大致相同,不加区分。后果则是,如特蕾莎一样,焦虑着自己的存在,遗失了灵与肉的统一。而小写的牧歌里,强调的本就是灵魂:毕竟它就是建立在彻底的孤独中。牧歌中的人与伴侣,体验着爱情,专注着幸福,这就是对灵魂的重视。
40、但是特蕾莎不一样,托马斯爱上了她,就因为六次的巧妙的机遇,他爱上了这个纯真的女人。他留她过了夜,并且和她生活了一辈子。特蕾莎对托马斯的爱情是理想主义者的。她做爱时,“在她体内的喊叫,是为了表达她那幼稚的理想主义者的爱情,要消除一切的矛盾,消除肉体和灵魂的两重性,甚或消除时间。”
41、相反,当负担完全消失,人就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托马斯原本是轻飘飘的。
42、 无论是习惯、经验,还是想象中,我们都会认为“重”让人无法承受,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但是当你来到了米兰·昆德拉这里,我们忽然听到“轻”让人无法承受,这如何不引起人们的怀疑和费解呢?最让人费解的难题是,“轻”到底指的是什么?据说珍珠对于人的身体有很多功效,但吞珠的一个前提是:把它研成粉末。对这本著作的解读,我想也必须如此。带着这种疑惑和欲望,在这个漫漫长假,我呼吸着炎热的气息,静心拜读了米兰·昆德拉著写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一书。
43、如果加上书中的特殊背景,以及作者对这个环境所表达出来的态度,更几乎可以冠上反动毒草的帽子。故事发生在苏联占领时期的捷克。人们活得小心翼翼,无限悲伤。事实上,这背景给作品加分不少。里面也充斥了不少作者直言不讳的议论。当然,作者写作时流亡在外,也就少了很少顾忌。这大概也是能成就本书的原因之一。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就不在这里展开议论了。
44、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在人生意义的这个话题上,提供了一份深邃且有意义的答卷。
45、有时候,就是给你选择,那选择又是何等的艰难?电影《苏菲的选择》中,苏菲右手抱着女儿、左手牵着儿子瑟瑟踯躅在前往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队伍里,当纳粹军官责令苏菲只能留下一个孩子,另一个必须马上送往焚化炉时候,儿子还是女儿?这种活生生将人撕扯成两半的痛苦一直延续到生命的终结!
46、我并不太习惯于这部小说中的行文风格。大量的议论占了作品的很大篇幅。故事很简单。其实也很短。有不少心理刻画,加上作者对主人公心理变化的议论、假设以及调侃,再加上繁琐的作者对各方面的相关的思考,使得这部小说整体上几乎不像是一部小说,更像是一部长长的杂谈,而故事只是给作者提供串连这些杂谈的素材。简单也并不曲折的故事,本身也并不是很吸引人。而小说中对性事的描写和议论,以及男主人公对性爱的态度,放在我们的这个国度,是不被大部分的人们所接受的——至少表面上是如此。就算内心有偷窥欲喜欢看相关性爱描写的人们,也未必会喜欢这部小说的行文——因为对这部分读者来说,看起来并并不酣畅淋漓。这自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碰撞的结果。
47、「刻奇」一词曾被翻译成「媚俗」,为其本就抽象的含义更蒙上一层纱状的误解。昆德拉提出的这一概念,是一种美学的理想,追求着一个集结了一切崇高与美好的世界,排除了人类生存中不被接受的一切的世界。
48、但作者也看到了后现代主义的悲哀,他们痛恨媚俗,却又时时刻刻体现出媚俗。就像作者所说的;“不管我门心中对它如何蔑视,媚俗总是人类境况的组成部分。即使我们开始用怀疑的眼光看待一切,即使我们知道了自己的轻,那有如何,我们需要力量来抚慰我们时刻恐惧着的心灵,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上帝和科学是一样的,媚俗和反媚俗也是一样的。
49、最终托马斯与特蕾莎一齐摔下山崖,不管结局如何,他们始终在一齐。即使作者在对这两人的感情保卫战中始终扮演着冷酷法官的主角,冷酷近于残忍得揭露他们的虚伪,世上男女以爱之名掩饰其懦弱。
50、上一次读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生命之轻》,已记不得是什么时候了,总之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那时,因为年轻,读书喜欢追逐情节,对大段大段人性的剖析、推理、评论,多是囫囵吞枣、蜻蜓点水、一目十行地扫过,读完了便束之高阁,没有思考,没有回味,心里没有留下多少印迹。所以这次重新捧起这本书,翻动每一页的时候,感觉是如此的清新,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陌生而又浸洇出淡淡的似曾相识。
51、《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开始就将托马斯的问题摆在那里:在没有永劫回归的世界里,生命存在之轻。
52、她是托马斯唯一一个完全摒弃“三”的原则,并且保持了大半生的情人关系的人,哪怕在托马斯和特蕾莎婚后都是如此。
53、但亚当却想着另一种摆脱责任的“轻”,在他看来承担上帝的责任和满足眼目的情欲是可以分开的,顺服上帝的命令和听从撒旦的诱惑是可以分开的,因此在这样的观念之下,他听从了撒旦的诱惑,吃了善恶树的果子。
54、虚无,让人犯罪还要推卸责任,像亚当一样,把违背上帝命令的责任推给女人。
55、在乡下,他俩度过一段幸福时光,直到葬身于车祸。
56、是否因为承受,而幸福荡然无存?我想,承受是定式,是必须经过的历程,那幸福的寻找,就在于自己,因为轻视而没有幸福,那何不赶紧重视,便重新夺回这种幸福。
57、然后最囧的就是佛兰茨了。一群人在柬埔寨的河边拿着喇叭对对面说话,迎来的却是无限的沉寂--没人理他们。真是黑色幽默,作者对于媚俗算是恨透了。
58、这种巨变让他觉得一切都是负担,人生跌入绝望的谷底,让他觉得现在的一切在他的生命中是如此之“重”。他开始思考抛开这些负担,让生命回到“轻”的状态。
59、 追求爱情如此,对物质对事业的追求也同样如此。萨宾娜是一位画师,她坚决反对“媚俗”,认为坚持人的个性是最主要的,反对用不择手段的方式去追求金钱和名誉。可是,当国家动乱,她被迫逃亡到异国他乡生活没有着落时,也只好接受他人的同情,用高价卖出她的那些画得并不出色的画,赚取较高的利润。她亲眼看到,人们聚会、游行,反对战争,声援弱者,这是极端消除了个性的行为,这是“媚俗”,但这又是爱国、正义之举,是难以调和的矛盾。
60、郁夏杂谈|养鹅成功发家致富:网友就想知道他负债70多万元还怎么贷到款的
61、而我花了整整一个月才意识到这个“轻”是虚无。
62、 虽然我在生命的桎梏里挣扎,但我依然会脚踏实地地学习、工作和生活,承受这份纯天然的生命之重,即使这样的状态极有可能会让我感到辛苦。但是,在人生这个旅程中,我将学会勇敢地面对所有的困难,从容面对自己肩上的责任。我相信:在一个接着一个的困难和窘境面前,将逐渐成熟!
63、生命之轻是一次之轻,人只能活一次,历史只能发生一次,一次等于什么也没有。因为我们既没有过往的经验,也无法为未来总结经验,无从比较,无法得知选择是正确还是错误,人生如同永远无法完成的画的草稿。没有必然,全为偶然。托马斯对特蕾莎的爱情源自六次偶然。偶然的一本书、偶然的一声肚子叫……既然如此,生命中每一次选择之后果也无须我们承担,这是真正的轻。
64、至于姑娘们,我想说说特丽莎与萨宾娜的相同之处,这也是我对作者最为钦佩的地方——女性的柔弱。尽管围绕特丽莎的一直是灵与肉,围绕萨宾娜的是她一生中背叛至尽头的背叛,但两位姑娘的相同之处,就在她们共同裸身站在穿衣镜前时,昭然若揭。
65、 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托马斯是一个外科医生,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因此发展出一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妇。有一天他爱上一个餐厅的女侍——特丽莎,他对她的爱违反了他制定的原则,甚至娶她为妻,但是托马斯灵肉分离的想法丝毫没有改变,依然游移在情妇之间,对全心爱他的特丽莎是一种伤害。特丽莎经常在极度不安的梦靥中醒来,经常猜忌与怀有恐怖想像。此时捷克政治动乱不安,在苏黎世一位权威医生希望托马斯去那里发展的呼唤下,两人于是决定去那里生活。但是面对陌生环境的不安与丈夫仍然与情妇私通,特丽莎决定离开,回到祖国。但是命运与抉择让托马斯回去找她,此后两人没有再分离。他们意识到在一起是快乐的,是折磨与悲凉里的快乐,彼此是生命中甜美的负担。后来他们死于一场车祸。
66、总之,这是一本值得用时间慢慢品味的书,如果你能坐地下来阅读,一定会有所体会。
67、可能性是与一次性抗争的最积极的方式,因而此书可视为对自以为是的“绝对”的瓦解。
68、而活在当下,我们如何媚俗;活在当下,自我如何存在。
69、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伟人司马迁就曾背负着千钧重负告诉我们后人——人的死是有轻重悬殊的。人生在世,不过百年,俯仰之间,铜壶滴漏,人们都矢志不渝地追求着权力、美誉和金钱,承担泰山般沉重的责任,渴望在世间留下自己标新立异的足迹,是为“重”;然而,抚今追昔,回顾这海枯石烂的人类历史,所有的生命都是一场负重旅行,为了一个家庭,男人墨突不黔,女人一馈十起,生活的重担使我们身心交瘁,有些人宁愿选择退隐江湖、抛弃之前餐腥啄腐的世俗生活,放下大义追求私利,是为“轻”。
70、人们常常感叹的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作家反过来说,这就进入了深层:人生就是履行责任背负重担,人人都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71、先介绍下作者米兰昆德拉,捷克裔法国作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他从小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广泛阅读过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的他,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在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独白》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从此便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作者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确立重要地位。但是,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并且作者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在环境的压迫下,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移居法国后,他很快便成为法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朽》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以及《被叛卖的遗嘱》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
72、声音:“你和所有人一样,你没有个性的权利。”这种恐惧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一种强烈的控制欲,她不断的改变着人生的轨迹,以便让托马斯追随她的脚步。这种考验,不是为了证明托马斯的价值,只是找到自己的那份重。因此在卡列宁的微笑那一章,充满了对这种爱的怀疑,她甚至觉得她对卡列宁的爱才是真正的感情,“她养它不是为了改变它(而男生总想改变女生,女生亦想改变男生)”只是期望它能够快乐。而在人类的感情中,幸福来的困难的多,正因我们的欲|望并不是“对重复的渴望”,时刻的变化让人处在一种永恒的无法摆脱的不安之中,谁都害怕被未来所弃,谁都不愿成为无足轻重。应为没有他者,我们什么都不是。
73、作者将女性的柔弱心理通过简单且富有情趣的性活动展示出来——她们渴望猥亵甚至是羞辱,并藉此获得快感。这是两位女性柔弱的共同体现,同时这种柔弱心理,更是她们生命中“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特丽莎的灵魂,亦如萨宾娜的一次次背叛。或者通过两姑娘的职业,亦可窥见她们性情中的柔弱。一个是摄影师,一个是画家,都擅长捕捉生活中的细微景象,由此亦可感知其心理的柔弱。再者就是二人对美的偏执追求,特丽莎腋下夹着《安娜·卡列尼娜》的含蓄表达,与萨宾娜反对所谓极权主义厌恶媚俗的直白表现,都体现这一点。
74、弗茨兰是个正直,聪明又善良的人。被萨比娜的激情和活力深深的吸引着,无法自拔,越陷越深。他通过萨比娜获得了爱情,获得了重生,实现了他那普通的愿望。他同时又是一个很愚蠢的人,示威,游行,呐喊。样样都参加。可笑的是他所作的一切都是徒劳,毫无意义的,奋斗了,却什么也没得到。最后在柬埔寨边境,死于抢劫犯的枪口下。人生价值几乎为零。
75、 托马斯,是布拉格的一位外科医生,因为出诊到一个小镇,邂逅了一位旅馆的服务生特蕾莎。他不可遏制地爱上了特蕾莎,继而两人走入了婚姻的殿堂。结婚,并不意味着结束。在托马斯的内心深处,他不愿成为家庭责任的附庸,更不愿像别人一样平淡地去生活、去爱。婚后,特蕾莎对托马斯又爱又恨,她深深地爱着他,但又忍受着他喜好其他女人的癖好;托马斯对她虽然是一直的爱着的,但又抑制不住自己去幽会其他女人。他用很不负责任且不得已的方式向他的情人们表明:我爱你,但我不属于你!他不断地与别的女人偷情,迫使所爱的人不固守自己,给自己自由。可是,当他感受到所谓的自由时,却体会到了失去责任的“轻”,很快变得空虚难耐,他发现:承担一份家庭责任的“重”,对生活本身是何等重要!
76、与托马斯相反,他的情人萨宾娜一生都在背叛中度过。
77、生命不能承受过量的“重”,同样也不能承担虚无的“轻”,因为这“轻”无法诠释我们的人生!
78、这几个人都想通过奋斗,去过更好的生活,但他们无时无刻不与自己矛盾着,展现着人类虚伪荒诞的一面。每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他们自己的意义,而这些人所作的事都是空虚的。他们的追求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79、另外的怀疑理由是,是否因为翻译?我们读者没有能力直接阅读原版小说,只能依靠翻译。所谓的翻译犹如别人嘴巴里咀嚼过的米饭,带着口水,喂到我们嘴里,我们吃到的东西,已经不是原来的香味和滋味。隔着这层口水,我们有什么资格评价一本难懂的小说?所以不评说,本文充其量是——读译作后感。
80、不想再写了,这本书是大师之作,我的诠释再多再好也不如读原著来的好。何况如果只是读哲学的理论那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所以作者借助小说的题材传递了众多的哲学思考,所以,去读原著吧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1000字3《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表面看是一部爱情故事,骨子里却是一本概念小说,机智、诱人、严肃,充满情感,是一部开阔又复杂细致的作品。它里面交织着政治与哲思、欲望和灵魂、趣味和深度……对于性爱与政治之间巧妙的交互作用进行娴熟的叙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以深刻的哲理开头,结束于悲怆的诗意氛围中,为我们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人类不可避免的误解所产生的深刻原因。
81、 中国作家林语堂在《中国人》中认为:既然人的“追求”和追求后的“满足”都是一种空虚,那么,“回归自然”是一切美和幸福的永远源泉。人的一辈子应该考虑如何怎样真正的活着,而不是谋划如何发展;应该珍惜现在的时光尽情享受,而不是去奋发劳动;应养精蓄锐以备他日之不测,而不是发挥自己的精力。
82、还有两位主角,萨宾娜和弗兰茨。萨宾娜的宣言是:“我的敌人是媚俗”。萨宾娜是一个画家,是托马斯最好的情人,是弗兰茨崇拜的但又是与他貌合神离的情妇。萨宾娜是个轻极了的角色,她放荡不羁,特立独行。她的一生就是在不停地背叛。喜欢背叛又习惯背叛,她背叛父亲,背叛弗兰茨,在萨宾娜看来“背叛意味着打乱原有的秩序,背叛意味着打乱秩序和进入未知”,“萨宾娜看不出什么比进入未知状态更奇妙诱人的了”。但是,在一切背叛之后呢?她背叛的目的是什么呢?“一个人可以背叛父母、丈夫、国家以及爱情,但如果父母、丈夫、国家以及爱情都失去了——还有什么可以背叛呢?”“萨宾娜感到四周空空如也,这种虚空就是她一切背叛的目标吗?”“萨宾娜对于隐藏在自己背叛欲念后的目的无所察觉,这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轻——不就是目的所在吗?背叛的最后结果就是在铺满灼热炭火的圆周轨道上奔跑。而作为大学教授的弗兰茨每天过着由授课研究组成的枯燥无味的生活,他羡慕着萨宾娜,一心认为他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在他临死之际,他终于找到了他所要追求的,那就是和她的学生情妇在一起。
83、其实,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像亚当这样,像托马斯这样,经历着在道德责任和感官情欲之间的挣扎。我们想不负责任地去做想做的事,不负责任地追求一切刺激,让“责任”这样的重担不再压着我们的良心,而让我们的生命在无负担的“失重”状态下,一路狂奔。但失去“重”的生命之“轻”却让我们感受到刺激的时候,又背负着虚无的重担。这种重担让我们失去安全,离开大地。
84、从小镇图书馆借来的书,是她反抗周围粗俗世界的唯一武器,也是她摆脱没有快乐可言的现实生活的途径。
85、 没有悟透“好”和“了”之间的真谛,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86、米兰昆德拉用他的哲思,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87、但贝多芬对命运之神发出了两声叩问:非如此不可?非如此不可。托马斯也一样。紧接着,在特蕾莎离开他的一周之后,他奋然决定回到布拉格,追回特蕾莎的身边。这「非如此不可」的回答是他自己为生命赋予的意义,追回爱情的选择也使他追回了存在的重量。
88、 我想起了《红楼梦》中跛足道人唱的《好了歌》:
89、在人生的意义中,没有绝对的轻与重,唯有在正确的时间里做出正确的选择,人生才具有意义,Esmusssein!
90、故事结束,那么“生命之轻”为什么不能承受?
91、是的,我们知道,黑暗终究会过去,黎明即将到来;我们也知道,冬天来了,春天不会远了。但是,当下的痛苦是这样的令人窒息,现实的重负压得人只能在地上匍匐爬行,很多人往往等不到黎明,等不到春天,就永远沉寂在黑夜与冬季了!
92、以至在这个没有美和真爱的人间,最后只能在一条狗的身上找到人间的牧歌、找到真爱。正如萨比娜所说:“美就是被背弃的世界。”既使在这种情况下,特蕾莎还在怀着内疚的心情检讨自己是否对托马斯太苛刻?这就是她人生的境界。始终恪守人生的戒尺!这也是她这个“被背弃的世界”的美之所在。虽然特蕾莎也有过一次对托马斯的越轨报复行为,但“与工程师的小插曲是否让她已经明白,风流韵事与爱情毫不相干?是否明白风流之轻松,了无重负?如今她是不是比较心静了?根本不是。”于是她立即又回到了她的严肃人生的道德的轨道上。与之相反,托马斯、弗兰茨、萨比娜则是生命之轻的一类人物。
93、但是特蕾莎和托马斯结婚后,她才痛苦地发现,托马斯根本无法做到灵与肉的统一。托马斯必须保持着和外面女人的做爱关系,才能变得快乐,否则他就像蔫了的草。而特蕾莎则是全心全意地爱着托马斯,她无法容忍托马斯的出轨。
94、这次读得很慢,下意识地追随着旧日的足迹,字里行间的思索代替了情节的追寻。尤其是开篇的第二段,整本书的灵魂,是每次打开书都会反复咀嚼,并陷入良久沉思的。
95、我最爱这样的一个桥段:“你在看什么?”她问。“我在看星星。”他说。“别骗人,你没在看星星,你在看地下。”
96、 萨宾娜是一个画家,曾经是托马斯的情妇之也是特丽莎妒忌的对象。萨宾娜一生不断选择背叛,选择让自己的人生没有责任而轻盈的生活。她讨厌忠诚与任何讨好大众的媚俗行为,但是这样的背叛让她感到自己人生存在于虚无当中。弗兰兹是被萨宾娜背叛的情夫之他因为她而放弃自己坚持的婚姻与忠诚,但是由于萨宾纳的背弃,让弗兰兹发现自己过去对于婚姻的执着是可笑的,纯属多余的假想,他的妻子只是自己对于母亲理想的投射。
97、离婚时,他心情愉快,就像别人庆祝自己结婚那样。这种奇怪心态让他看清自己——一个喜欢自由的人。
98、正如书上所写:“这些偶然巧合,唤起了她的爱情,成为了她一生取之不尽的力量之源。”
99、“在永恒轮回的世界里,一举一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职责重负。”但这种重负在这个轮回不存在的世界里,没有好处---“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过一样”。在书的开头,作者就将我们引入了一个轻的世界,一个没有存在感的痛苦的空间。我们在没有好处的一次性*中,不断妄图证明自己的存在,不断期望得到肯定与唯故事便在这种徘徊挣扎中拉开序幕。当托马斯将特蕾莎比作树脂的篮子里抱出的孩子时,他们俩命运的缉畔便开始将他们牢牢束缚,再也不能放开。正因他们是昆德拉笔下的第三类人:“务必活在所爱的人的目光下。”他们透过爱来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重,没有了爱,就务必应对那无法承受的生命之轻,“生命的殿堂也将陷入黑暗之中。”但这种重也使他们的处在不断斗争的过程中,正因人类的爱并不是只有无条件的付出,每个人都期望得到回报,期望得到和自己付出说相同的一份爱,正因只有这种回报才能让我们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的存在的好处。在存在主义的世界里,认为人是无法知道自己的存在的,只有透过与他者的交流来找到自我。托马斯与特蕾莎也正是如此,为了找到自己在对方心中的位置,他们互相爱着也互相纠结着。正如故事中所提到的,“他们为彼此造了一座地狱,尽管他们彼此相爱。”
100、爱情是什么?玛格丽特·杜拉斯说:“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101、但是正因他的六次偶然,偶然的遇到特蕾莎,爱上她。因特蕾莎,他在祖国受外强凌辱时逃离它,又重返它,失去医生这份职业,成为一个擦窗工。所有的这一切是他做出思考,是他生命中的“esmusssein”非如此不可。但这不是一系列的偶然吗?他最终听从特蕾莎的请求,躲到乡下,没有女生,没有无休无止的偷情。在特蕾莎最后意识到他的衰老时,她表达了歉意。从读者的角度,甚至托马斯自己也认为是特蕾莎改变、甚至能够说是摧毁了他的生活。但他表示他很快乐,很喜爱此刻的生活。我能够想象他的满足,当与命运做无数次抵抗极尽智力理解挑战后,他放下了这些,没有什么务必不可的“使命”,他安心于生活,安心于生活本身,老婆、狗、生活、自由。而在他难受、失望、胃疼的时候,他是如何评价自己的一生,他也许不会评价。正因他始终有特蕾莎。
102、千篇一律的皮囊也好,万里挑一的灵魂也罢,只有二者完美结合,才能让我们追求爱、享受生命的种种美妙。
103、作者 | 江徐,80后女子,煮字疗饥,借笔画心。
104、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105、他开始认为婚姻的爱和性是可以分离的,因此他找了只有性的情妇萨宾娜,开始了他只有性的生命历程。然而在婚姻的责任、对妻子的爱与萨宾娜的性之间,他陷入挣扎。婚姻和性的激情究竟是不是可以分开,一度让他陷入挣扎和迷茫。
106、生命,我多么喜欢的词语。写文章时候,我爱使用生命这个词,来显示自己在思考。生命之轻,何其忧伤的的词语。生命轻飘飘如羽毛,被空气托起来,无法控制自己的飞翔方向,难道不让人伤感吗?这让我想起电影的开头和结尾,那飘飞的羽毛,是不是暗示生命之轻?生命之轻,竟然无法承受?!哲学意味多么浓啊。
107、 米兰·昆德拉的这本书,展示最多的篇幅应该是人生的意义所在。人生需要有一种信念,不能随意地交给机遇和偶然,甚至是那种所谓的媚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过程,在追求的过程中,人们才能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也许,这已经足够了,何必在乎其终极意义上的得与失呢?
108、当你因为某件事而怀疑别人对你的看法及情感时,跳出来,认真想想,其实你所怀疑的只是一个小误会,一点小矛盾而已!
109、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这里。有的时候,人的幸福感,恰恰是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小事堆积起来的。
110、追求意义,做事讲求原则,积极承担责任,是生命之重。
111、看到了人类、看到了感情里的互相背叛,看到强权入侵、大一统、口号、集权、商业化、嘈杂、秘密监视、无知、懦弱,道德沦丧是非颠倒荒谬可笑。看到了人在生活中的渺小,无能为力可怜可悲。
112、《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表达的是一个人在四种状态下的“非如此不可”:爱---特丽莎,同情----托马斯,反叛----萨宾娜,梦想----弗兰茨。文章围绕主人公托马斯展开,他与前妻离异后,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并决定一直保持单身。特丽莎走进托马斯的生活,这个在托马斯看来是由六个偶然给他带来的女人,与托马斯纠缠、相伴了一生。然而,托马斯仍然醉心于与众多女人的“性友谊”,在性漂泊的路上去寻找、开拓和征服每一个女人与其他女人的百万分之一的差异。但特丽莎的身影反反复复出现在托马斯医生临窗犹豫与沉思中,严厉地拷问着托马斯对自我,对命运,对情爱,对沉重与价值的决断。这就是轻与重的对立,对婚姻的忠诚是重;与情人的幽会是轻。托马斯在轻和重之间徘徊不定。在情人面前想着特丽莎;在特丽莎面前又坦然承认与情妇在一起。千里追妻,放弃国外安稳的生活跟着特丽莎回到布拉格,却依旧不忠特丽莎。为了给妻子一个平静的生活拒绝在请愿书上签字,又在第二天忘记拒签的目的......终于他在被布拉格统治者逼迫的情况下同意了特丽莎的提议去了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