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曾国藩家规名言16字 1、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 2、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
1、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
2、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3、 对于入睡越来越晚的现代人来说,早起是一件异常困难的事情,但曾国藩曾氏家族的家风一大特色便是规定要早起。
4、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 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5、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6、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曾国藩家规名言16字)。
7、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8、2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9、☆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10、2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11、1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12、1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13、2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畅茂者也。
14、曾国藩之所以做到了兄弟之间相亲相爱,原因其他以儒家的规范要求自己,尽“悌”的责任,对兄弟尽心尽力培养。
15、 1860年,曾国藩授两江总督,驻防安徽祁门。
16、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17、1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18、2夫知之而不用,与不知同;用之而不尽,与不用同。
19、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20、另一方面,世上大部分的伟业,都不是一个人建立的,人生中许多转机,都是朋友提供的。但若以功利之心交友,别人回馈的也不过是功利之心而已。当你用豁达待人,以仁爱处世,自然可收获一批以心相交的挚友。
21、积劳之人,非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享福之人
22、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23、曾国藩曾经多次与其弟曾国潢提及“六尺巷”的故事。清朝康熙年间,时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张英,老家安徽桐城的宅子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信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
24、1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25、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26、“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每当我们读到这些内涵深刻、富有哲理的名言佳句时,我们可曾想到这是我们的祖先以“家训”的方式,留给我们的传家宝。
27、在中国文化环境下,家庭就是每一个人的立足存身之所,曾国藩说人生有八本: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很晚才起床)为本,做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而家是这八本的根本。失了这个根本,其他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8、近年来,家教图书受到读者重视,诸如《哈佛女孩》等畅销书动辄销售上百万册,但是鲜有类似的成功案例,就是因为“哈佛女孩”只是个案,并没有在教育规律上进行把握总结,也没有建立在系统的文化基础上,不见得适合所有孩子。而《曾国潘家训》在传统文化上有深厚的传承和积淀,有着很强的普适性。
29、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
30、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31、☆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32、原文为: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这句话出自曾国潘的《曾国潘家训》,中心思想是读书三要诀。
33、 (拓展)正如戚继光诗中所说:“小筑渐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尘坐谈兵。去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韬铃深处》,尤其最后两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体现了一代民族英雄一心救百姓,不求名利的高风亮节。
34、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35、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36、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37、“三致祥”,即指“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曾国藩认为,孝顺父母、勤劳节俭、宽厚待人,既可以为家族带来吉祥,也是修身必须遵循的准则。
38、10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
39、静则生明,动则多咎,自然之理也。译:(安静可以使人明智,好动就会引发很多过失,这是明显易见的道理。)
40、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曾国藩
41、1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42、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具要好师,好友,好榜样。
43、当时不杂是指做一件事的时候,需全神贯注去做,万万不可分神,你若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这件事的同时,又在想另一件事,那么你会两件事都做不好。
44、不杨人过,思不语燕,还是班是,成思悔而快改。
45、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46、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47、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48、在国家勤劳,在家庭兴旺,说话忠诚,做事认真尊重。
49、在曾国藩家书里,他写给弟弟的信最多,可见他对兄弟之间关系的重视。
50、曾家是一个大家族,曾国潢没有做官,在家主持家务。曾国藩嘱咐这个弟弟,要好好读《父子宰相家训》,说,“句句皆吾肺腑所欲言”,认为这是修身齐家的典范。由此可见,曾国藩对家风和家训的重视。
51、曾国藩在担任礼部侍郎期间,开办了一个专讲理学的讲堂。京城中不管满族权贵还是汉族官员,都慕名前去听课,其中就有李鸿章。曾国藩很是欣赏他,常对人说:“此人将来必成大器,是栋梁之才。”
52、在传统的儒家教育中,首先是家庭教育。中国人自古注重庭训家教,历史上的名臣大儒如宋朝的司马光、欧阳修、朱熹;明朝的王夫之及清朝的郑板桥、曾国藩等等,都留有家训。在这些历朝历代的著名家训家规中,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与美德才得以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