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实践(90句好句精选)

作者:admin 日期:2024-01-17 人气:

描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实践 1、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场所论。认定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校,主张教育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应济社会的需要。 2、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实践

1、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场所论。认定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校,主张教育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应济社会的需要。

2、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社会即学校”理念,学校不再被狭义地定义为高墙下一群有组织地进行教育活动的机构,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更多地关心学生,将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如今,学校、培训班、辅导机构都是教育领域的一部分,除此之外,社会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书本上的知识只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更多的知识还需要学生从社会上积累才被深刻掌握。

3、当今的校长,要是脚踏实地丈量着教育大地,不为路边的名利所诱惑,不为脚下的陷阱所吞噬,不为头上亮丽光环而眩晕,把物欲轻轻地放下,把浮躁深深地埋葬,把灵魂高高地托起,成为教育家,不仅是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且指日可待。(以上内容来自《中国教育报》作者俞可)

4、为了解决金钱方面的问题,也同时为了达到省下金钱之目的,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几点要求:

5、    针对理想信念,教师自己首先要成为真诚的信仰者和拥有坚定信念与信心的引路人。

6、《后朴幼教人专业学习笔记》专栏·第740篇

7、陶行知认为,“民众需要在生活中理解、实践民主,生活是民主成长的土壤”。教育的第一义就是要求真,要讲真话,要真实的生活,不能说虚伪的概念,这是陶行知跟旧有的教育方式本质上的决裂。

8、  第生命质量的提升,应均等受教育机会,普及受教育权利。陶行知呼吁人人有权受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第一个提出“全民教育”概念。自1917年从哥伦比亚大学回国,陶行知就立下“要使全国人民有受教育的机会”的宏愿。新的教育必须重视人的受教育权的平等。他说:“男女也应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无论贫富,也应该有均等受教育的机会。无论老少,也应该受教育。”⑨无论城里人还是农村人,也都要有同样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他说,“中国的教育雨不落在劳苦人的田园。中国的教育雨专落在大都会的游泳池里给少爷小姐游水玩。中国的教育雨不肯落到乡下去,灌溉农人所种的五谷,中国的教育雨不肯落到边远的地带去,滋长时代落伍的人民的文化。”⑩(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实践)。

9、“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做中学活动中“做”的灵魂,强调了“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是获得知识的源泉。手的操作和心智的操作与改变,是主动探究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条件。大胆地放手让孩子在实验中猜想并验证自己的想法,深信:“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为孩子们展开一片充满想象,充满生机的天地!

10、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而且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容易因为家人的宠爱而养成自私、蛮横的坏习惯。

11、  生命教育需要在做中教,在做中学。陶行知先生批评传统的教育方法说,“传统的方法,是先生教而不做,学生学而不做”这样的方法是不利于学生生命的生长的。“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12、  ⑤(18)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9卷,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7719页。

13、  陶行知先生对于生命有他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诠释,受到自己生活和教育环境的影响,他看重人的生命,对于可贵的生命,他提倡要提升它的质量,对于有限的生命,他持辩证的认识。他重视生命,但对生死抱超然的态度。

14、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值得我们继续研读,让他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教师工作,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我愿做一名民主型教师,创设融融的师爱氛围,靠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教育思想。《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2原文一:“儿童是有创造力的,这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

15、口诀:践新习 人事习交=见信息:人事(部在)洗脚。

16、  第他强调丰富的生命内涵,辩证地将创造与奉献、个人与国家、苦与乐都看作滋养生命的养料。对陶行知而言,活着就是过有意义的人生,而人生的意义在于创造,在于与患难搏斗。《创造宣言》对于那些借口环境平凡、生活单调、年纪太小、太无能了、陷入绝境等五种“不能创造”的观点,他一一批驳。认为,“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先生认为,个人的生命是和民族、国家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应从历史的角度,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个人生命:“我们必须把历史的教训,和个人或集团联系起来。历史教训必须通过现生活,从现生活中滤下来,才有指导生活的作用,这样经生活滤过的历史教训,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倍上加倍的丰富起来。”(17)

17、教育工作者可以视教育为信仰、为生命,但只有赋予学校以灵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才无愧于“教育家”之称号。

18、他极力要求乡村教师本土化,不要崇洋媚外,学习外国的方法。要有我们自己的相关方面的教师;

19、他发表了许多著名论文和讲话,比如《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行是知之始》等。他否认了王阳明所说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言论,并在其基础上认为应该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将自己的思想注入中国教育事业中,为中国现代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其教育实践,对当时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教育开拓了一个新大陆。

21、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1935年,在中国共产d“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22、陶行知主张学校教育的范围不在书本,而应扩大到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生活中去,向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学习,使学校教育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紧密相连,形成真正的教育。 从陶行知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推知其“社会即学校”的基本主张是:要让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生活单位都担负起学校的职能,把整个社会作为一个大学校。同时,学校必须突破围墙之限,要与整个社会联系起来,实行开放式办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这种主张真正把学校放到社会大环境中去办,使学校和社会息息相关,学校不再是生活的附庸,而是成为了社会生活的必需。

23、  为关心人的生命成长,实现整个人的教育,陶行知先生身先士卒,将他自己一生的生命投身于中国的教育实践。他1927年创办南京晓庄乡村师范学校,提出要打破以往僵死的教育目标,在劳力上劳心,从乡村实践出发办“活教育”,全身心地投入农村的生活中,在生活中发展生命,寻找生命的意义。1932年在上海创办山海工学团,反对鸟笼式的教育,提出“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的思想,倡导以科学知识指导行动进行创造性的教育,师生共同参与劳动生产,发挥鲜活的生命活力和自由创造的才能。1939年响应抗战和国内教育环境的需要,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一方面为培养战争中失去上学机会的幼童人才,一方面为扩大宣传民主、创造的主张。他说,创办育才是为了使特殊的幼年人才得到发展,为了使年轻的生命和才能不至于枯萎,他还说,育才不是培养人上人,而是要发扬民主、创造的精神,让学生把学到的东西贡献给整个民族、国家,为整个人类谋幸福。他解释育才的校徽说,“我们的三个环是三个连锁的红血轮,代表着有生命的学校、有生命的世界、有生命的历史都联成一体”我们“要有信仰心,认定教育是大有可为的事,而且不是一时的,是永久有益于世的……要有责任心……我们要从这少数的人,成为多数的人,要用多少年的工夫?非得终身从事不行”陶行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他对“整个的人”的生命诠释,他的全部办学实践都基于他对生命发展的认识,围绕培养“整个的人”这样一个生命教育的价值目标。

24、以生活教育思想助推师德师风建设:做“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

25、 陶行知说:“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它从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社会即学校则不然,它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它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里去。”他还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26、反思我读了陶行知先生的这一席话,让我对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让人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孩子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形式上的活动,应该透过表面的活动,更有效的帮助孩子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健全他们的性格和个性品质。《陶行知教育理论》读书心得2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在学习了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后,我深有体会。

27、1927年3月15日,晓庄师范学校举行了一次特别的并且引人注目的开学典礼。

28、尤其重要的是“小先生”的责任不只在教人识字学文化,而在教自己的学生做“小先生”。由这个将文化知识进行不断的推广,是为了解决和普及教育中师资奇缺、经费匮乏、谋生与教育难以兼顾、女子教育困难等问题而提出的。

29、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她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其次这个做也是行是知之始的行。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30、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伴随“生活即教育”而来。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学校要与社会统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内的大教育体系。

31、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真人,而真人必备的素质或者说生活教育的最终目的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融入集体和社会,去过更好的生活。新时代“互联网”改变了师生关系,教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和知识的权威,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受教育者而是学习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乐于在集体中共同学习与生活。

32、1912年,孙中山即发表《民国教育家之任务》演说;

33、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34、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形成了“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体系。

35、素质教育的实行,给今天的我们提供了一条学习思路,学习没有终止线,终身都可以学习,每个人都是学习的个体,在追求物质生活时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这样的人生才是充实的。我国的教育事业还处在上升阶段,仍有许多地方需要改善和提高,传统的应试教育给人们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以成绩论成败的思想在当下还是普遍存在,因此,教育工作者要主动转变思想,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的全局性,推动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课上增加互动性,课后增加自主性,将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到实践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更加快乐,将生活这本“大语文”践行在当下。 

36、“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37、解放儿童的空间,让儿童从“鸟笼式”的学校里走出来,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

38、(⼀)解放⼩孩⼦的头脑。⼉童的创造⼒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裹头布包缠了起来。我们要发展⼉童的创造⼒,先要把⼉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

39、   公平发展理念已从单纯的区域公平、教育资源公平供给转向公平育人、公平管理的纵深式发展,发展个性化教育,尊重个体差异。基础教育应启发、激励、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

40、陶行知(1818--1925),汉族,安徽歙县人,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文学系,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41、我想这就是教育生活化的诗意,也是教育追求民主的兴味:不管你是谁,你在哪,教育意蕴都可能濡染于你,也可能与你毫无干系。而我们就是在“有无”中寻觅有。

42、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线,贯串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创新在这里指革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创立与社会、历史进步相符的“新”。创新还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挣脱教条的束缚,从僵化习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的含义。

43、口诀:力心 注式 有有 知始=(邓)丽欣注视有友芝士。

44、以生活教育思想助力“五育”并举: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5、提及教育家,言必称陶行知。1946年8月11日,在社会各界人士汇聚于南京晓庄劳山之麓隆重公葬陶行知当日,延安民众在中央大礼堂高调追思,伟大领袖毛主席敬献挽联:“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获此尊号者,唯独陶行知一人,亦众望所归。

46、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

47、  陶行知先生猛烈地批判旧中国幼儿教育的弊端,坚决主张改革外国化的、费钱的、富贵的幼儿园,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园。他积极地宣传中国幼儿教育的新的发展方向,认为工厂、农村是幼儿园的新大陆。特别是他身体力行地积极推行平民的、乡村的教育,在南京郊区首创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mDAsh;&mDAsh;南京燕子矶幼儿园,还创建了乡村幼儿师范教育、农村幼教研究会等。

48、综上所述,陶行知教育实践对于我国现代教育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仍对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有着指导性意义。

49、以生活教育思想促进政策变革∶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目标

50、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教学的参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自己的主观看法来进行教学,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学”的要求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启发式环境中思考。

51、  得被珍视和尊重。1910年,陶行知转入金陵大学文科,恰逢辛亥革命爆发,在“民主、共和”精神的感召下,陶行知对社会问题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他在金大开始研究王阳明,相信“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他在毕业论文《共和精义》中谈到,“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④。他将实现国家富强和民主共和的社会理想诉诸教育,将改造国人生命和民族命运的重任诉诸教育。1916年2月16日在给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的信中,他说,“余乃深信如无真正之公众教育,真正之民国即不能存在”,“余将回国与其他教育工作者合作,为我国人民组织一高效率之合众教育体系”。⑤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燕子矶畔的晓庄乡,创办晓庄师范学校。针对有人在此投江自尽,他立劝诫碑于燕子矶:“想一想!”“死不得!”“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你年富力强,有国当救,有民当爱,岂可轻生?”“死有重于泰山,死有轻于鸿毛,与其投江而死,何如从事乡村教育,为中国三万万四千万农民努力而死!”⑥

52、教育既然源于生活,便会对生活产生反作用。陶行知认为,教育应当是为生活服务的,应该以促进生活向前向上发展为动力,应该为生活的需要而办教育。

53、(2)组成:一般来说,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54、 (4)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陶行知先生坚决反对教、学、做分家,他“看见国内学校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情形,就认定有改革之必要”。 

55、需要注意的是,陶行知所说的“教育”不是以学校为整体的狭义教育,而是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广义教育。

56、针对这种现象,他力争上游,积极解决,为中国乡村幼儿教育做出了贡献,对后世的幼稚园建设及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57、以生活教育来弥补书本上的不足。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离开了生活,教育就成了一片死海。 

58、陶行知教育思想博大精深,“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针对就中国的帝国主义“洋化教育”和封建主义“传统教育”而提出的。我国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稳步进行,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对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是具有多方面的。

59、“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60、  我们应加强对生活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借鉴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淡化以个人成绩作为考核标准的应试教育影响,全面推行我国的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中解放出来,促进学生和谐健康的发展。(关键词:素质教育)

6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我国民族教育理论宝库中十分可贵的遗产,值得我们珍惜并认真研究汲取。

62、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宽容对待学生。课堂上虽然也知道不能以“教师”自居,不能搞“一言堂”,要与学生共同探讨知识、共同进步;但面对调皮的“小捣蛋们”,往往还是缺少耐心,当他们太调皮时想以教师的权威压制学生,让学生乖乖地听从不再惹事生非,但总是事与愿违。特别是望着个别学生毫不在乎的眼神、不屑一顾的神情,真让我一筹莫展。《陶行知教育文集》里要求教师“眼睛向下”,放下架子;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先生在著作中也想到这些难管的小孩,他谈到了解决的办法:难管的孩子多半不是劣童,也不是真正的坏蛋,这个态度要立定,否则你主观上咬定他是劣童则一切措施都错,便越管越难管了。仔细考虑他所以难管的原因,在源头上予以解决。体力充沛,无法发泄的,有时捣乱,可以多给他一些机会劳动或干体育游戏。先生也得检讨自己的功课教法是否合乎学生的需要程度。这些耳熟能详的语句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多的思索。

63、“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64、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65、1916年2月16日陶行知致罗素院长的信中写道:“余今生之唯一目的在于经由教育而非经由军事革命创造一民主国家。鉴于我中华民国突然诞生所带来之种种严重缺陷,余深信若无真正之公共教育,真正之民国即不能存在。”1917年8月,陶行知在离美回国轮船上和同学们畅谈志愿说:“我的志愿要使全国人民有受教育的机会。”他不仅是这样说,而且毕生不渝朝这个目标去做。

66、  (15)(63)(64)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6卷,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83277页。

67、晓庄学校虽然仅存了三年零二十四天,但是其蕴育的理论思想至今仍对当代素质教育有着深远的指导性意义。

68、  此外,他认为教学做合一应该重视身体的介入,特别强调个体的经验,他把“做”分为有意义的做与无意义的做,“人家怎样做,我也怎样做,而不求其所以然,便是无意义的做”“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真正之做是在劳力上劳心,用心以制力”融教学做为一体的生命教育,是有意义的、经过自我思考的、带有自我生命温度的教育,而不是一种盲行盲动。

69、  教师要将一定的实践经验结合教学理论教给学生,而学生应该在实践中实现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最终形成能够“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促进身心的共同发展。

70、  (21)(60)(74)董宝良:《陶行知教育名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250462页。

71、  意义:“生活即教育”强调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反对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对破除传统教育脱离民众、脱髙社会生活的弊端有积极意义。

72、在陶行知的教育体系中,“民主教育”则是陶行知教育理想的最主要的部分,也是最重要的手段。

73、(6)杨兴萍.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与地方师范院校发展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

74、综上所述,陶行知先生的思想重点集中在“做”,这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需要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他认为手脑并用是社会生产和社会实践的主体,这样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把优质的教学呈现给学生,把授业当成一份崇高的职业,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只有真正地将理论上升到实践中,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养料。

75、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

76、山海工学团创办于1932年的上海郊区,是陶行知乡村建设理想的又一个实践。

77、(2)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

78、  新时代,可以通过生活教育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三力”“四会”,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往。

79、“社会即学校”是对待统教育中的封闭性的一种挑战,是在批判杜威“学校即社会”基础上提出的。陶行知先生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学校”,应当拆除学校与社会的围墙,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中去。在社会这所大学校里,人人可以作先生,人人可以作学生,“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我们教育自己的场所。”茶馆、戏院、破庙、茅棚等,都可以成为大众的课堂。这是根据中国的现实国情提出来的,在这里教育不是少数贵族的事,而是普通人也可以做的事。他主张把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80、  在陶行知先生的一生中,处处可见对“活”教育形态的表述和实践。我们认为,可以用“活”教育表征一种教育是不是生命教育操作,以及可否实现生命教育的初衷。用今天的话说,即生命教育一定是生命在场的教育。用陶行知的话来说,活的教育就是"Educationoflife,Educationbylife,Educationforlife"他在1930年的一次演讲中将"LifeEducation"中的"Life"解释为,“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就是生活”活的教育一定会尽其所能,前进不已。

81、  意义:“生活即教育”强调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反对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对破除传统教育脱离民众、脱髙社会生活的弊端有积极意义。

82、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其说是学对人就是教。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83、开学典礼上,他声情并茂道:“今天是我们试验乡村师范开学的日子,没有教室,没有礼堂,但我们的学校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我们要以宇宙为学校,奉万物作宗师,蓝色的天是我们的屋顶,灿烂的大地是我们的屋基……”于是,建校舍,做饭菜,养家畜,挑粪便,干农活,师生携手,长幼并肩。

84、固然,从所选的内容来看,并不完全是讲述“康健的体魄”的,但陶先生将其列为“职业素养”第一条的做法,令人感慨万千。

85、最后,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确实一定程度上应对了当时中国教育界师资严重匮乏的恶劣局面,为中国教育找到了一条新出路。

86、(1)“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也是教育的场所。需要、拆除学校与社会、自然之间的高墙。同时,鼓励劳动群众在社会这所大学校中学习。

87、  (50)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1卷,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314页。

88、  生命是有多个维度的,只有在各个维度上得到平衡发展的生命,才算是完整的,也是生命教育所应该追求的。陶行知先生强调了两个方面。首先是身体与学问的平衡。物质生命的存在是生命的第一要旨,健康是人的生命的基础,没有健康,个人的生命也就失却了保障。因此,首先要使物质生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有健康的身体。但是,光有健康的身体还不够,还要有不断生长的学问。要在身体与学问之间平衡发展。陶先生说,“吾人有两种家庭:甲、身体生长之家庭,乙、学问生长之家庭”。其次是手脑的平衡发展。陶行知先生认为,完整的生命应该是手脑共同发展的,完整的生命质量应该是生物与精神双重衡量的。要结合劳力与劳心,在劳力上劳心,因为“用脑者因为不用手,脑也不能精细,变成一个呆脑;用手者因为不用脑,手也不能精细,变成一双粗手”他认为,“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人人在劳力上劳心,便可无废人,便可无阶级”劳力与劳心不是并重,而是统在一个人身上的统一。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要想有所发展,就必须要在劳力与劳心之间取得平衡。

89、(7)吴洁.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生活化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

相关经典

专属自己的一句话(61句好句精选)

关于父爱的抒情散文(52句好句精选)

关于感恩老师的作文开头(94句好句精选)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申论(70句好句精选)

数学脑筋急转弯二年级(32句好句精选)

非主流经典语录摘抄(44句好句精选)

梦想的声音黄霄云是哪一期(50句好句精选)

关于传统节日的诗句(24句好句精选)

求人可使报秦者句式的正确语序(78句好句精选)

简单平凡生活的短句子(91句好句精选)

千千古诗网 http://www.juzi6549.com  
闽ICP备202300652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