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名人读书的故事300字一则 1、森田从小肠胃弱,20岁时得过一场伤寒,因为病重曾卧床达两个月,在那段时间里,夜里有时会出现类似发作性神经病的症状(心动过速,发冷,全身发抖,
1、森田从小肠胃弱,20岁时得过一场伤寒,因为病重曾卧床达两个月,在那段时间里,夜里有时会出现类似发作性神经病的症状(心动过速,发冷,全身发抖,感到死的恐怖等)。
2、于是,后人用“悬梁刺股”来形容勤学好读的精神。名人读书故事篇20郑板桥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他天资并不聪明,记忆力也不好。但勤能补拙,他就在“勤”字上下功夫。例如:一本书,别人只需看二遍,就可以记住它的内容,但郑板桥不行。于是,他就多读几遍,一些经典的书籍,他还会读上百遍,直到融会贯通,彻底弄懂才肯罢休。他不仅勤于读书,还勤于思考和勤于练习。他常常眼望天空,一动不动地发呆,别人跟他说话,他的回答也常常是答非所问,或前言不对后语,其实他是在专注地思考问题。正由于他勤奋努力,终于成为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诗人。名人读书故事篇21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位将军叫吕蒙。他从小家贫,依靠姐夫邓当生活,因此除了苦练武功以外,没有读多少书。其后一直过着军旅生活,也没有能认真地读一点书。后来吴王孙权要他认真读书,吕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说:“你说你事情多,难道比我还多吗?我还经常读史书、兵书,自己觉得收益很大。”从那以后,吕蒙发愤读书,孜孜不倦。都督鲁肃曾去看望吕蒙,开始时对吕蒙还有轻视之意。经过交谈,发现吕蒙有的方面比自己知道得还多,他高兴地拍着吕蒙说:“我以为你只有武略,想不到你现在这样博学多知,已不是以前的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自当刮目相看嘛。”名人读书故事篇22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有一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名人读书故事篇23新书买回来了,我们都会很爱惜地翻阅,甚至还有人为它包上个封面。可是,一些名人居然有毁书的怪癖。英国化学家戴维看书时,常常把书页撕下来看,看后又扔了。这使他的学生们大为震惊,而他轻描淡写地说道,这样看方便,再说,我一生没有时间把任何一本书读两遍,也不打算读两遍。
3、上学后,我们就有了一节阅读课,每次上阅读课,老师都会给我们读一些绘本,读完绘本后老师让我写一篇绘本作业。上三年级后我开始读一些经典小说,有《窗边的小豆豆》《笑猫日记》《淘气包马小跳》其中我最喜欢读的是《窗边的小豆豆》因为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你肯努力,胜利就离你不远了,渐渐的,我会写读后感了,把我心里想的全部都写上去了。现在我会阅读存折了,我把他们发到博客上,还得到了老师的鼓励和表扬了呢!
4、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中国文化界48位大师
5、8岁-10岁:可以适当接触历史故事了,并且也到了孩子可以自由流畅阅读的阶段,让孩子养成独立看书的习惯吧。(名人读书的故事300字一则)。
6、2001年底,郎咸平进入内地证券市场。他提出:“应当审慎地提出一个‘新监管’思维,考虑如何在大陆法系架构下,尽快融入‘辩方举证’和‘集体诉讼’这两项保护小股东的规则。
7、是否可以这么理解:你所认为的摇滚精神是不分古今中外的。(名人读书的故事300字一则)。
8、摇滚乐名下其实有很多子系统,例如“乡村摇滚”“爵士摇滚”等,其中的“艺术摇滚”就是一种试图将古典音乐融入其中的摇滚乐。在技术制作层面,我们主张把很多文化含量很高的元素放进去,以传统国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这个时候我们在突破形式和内容上的天花板,关注空间大小的问题。但更重要的在思维层面,我们在探索文化的可能性,关注从无到有的问题。摇滚是一种文化,这话没错,但也等于没说。摇滚必须是文化啊,为了强调属性,我们把文化二字前置。
9、“这个人现在在哪儿呢?”巴金擦了擦眼角的泪花,关切地问。“他呀,正在一个大户人家做轿夫呢!”周轿夫苦笑了一下,慢吞吞地回答道。“啊……”巴金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不知该说什么才好。这时,周轿夫抚摸着巴金的肩头,意味深长地说:“要好好地做人,对人要诚实,不管别人待你怎样,自己总不要走错脚步,不要欺骗人,不要亏待人,不要占别人的便宜……”
10、他说:“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当则粗者皆精,不当则精者皆粗”。实际上,郑板桥并不反对博览群书,只是强调多读必须以精读为基础,多读的内容也必须用精读中得到的知识去联系新知识,围绕一个课题深入下去。
11、也就是说,湘西土匪的产生有着多层面的原因,它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而且,在这些土匪身上或多或少彰显了湘西人的血性、侠义等正义的成分,并不完全是外界所理解的杀人越货、嗜血如麻。
12、了不起的飞行员、建筑师和艺术家、作曲家、数学家、医护人员
13、放在长时段里看,25岁已经不小了,是应该出成绩的阶段了。写作《头颅中国》是偶然的,但《头颅中国》产生效应是必然的,也许这么说有点自大,但我拿这部作品参加天涯论坛主办的那次创作大赛之前,我已经预判了形势,我确信《头颅中国》在参赛作品中是独一无二的,这是我的竞争力。所以上千部作品的比赛虽然激烈,但我还是很顺利地拿到了天涯论坛煮酒论史的冠军,在PC端时代上过互联网的朋友应该知道,这个奖项不容易拿。
14、苏轼自己就是这样来读《汉书》的,第一遍学习“治世之道”,第二遍学习“用兵之法”,第三遍研究人物和官制。数遍之后,苏轼对《汉书》多方面的内容便熟识了。
15、李白按照这个意愿,勤学基础练。一天,他经过几次修改,把一篇辞赋写好了,便兴冲冲地送给父亲看。他自认为写得不错,一定会得到父亲的夸奖。不料,父亲读了以后,很不满意,对他说:“你这篇赋写得太差了,既无气势,又乏文采。不过你也不要灰心,应当继续努力。”
16、其实,稍做研究,我们便会发现,沈从文、黄永玉在他们各自的时代和各自领域一直从事着文化突围的伟业,正是因为他们没有对他们那个时代的“偶像”俯首称臣,能够从地域文化的重围中破茧而出,才最终走向了世界。所以说,湘西文化的突围一方面要突破这些巨人和高峰,另一方面要树立新的巨人和新的高峰。我们不能总是畏手畏脚站在巨人的身下保持仰望的姿势,我们要对自我潜质拥有充分的自信。我们不能一如既往地跟随巨人的脚步,我们要有站在巨人肩上的眼光。我们不能老是在大树底下乘凉,我们要有突破困境、鼎新革命的勇气和决心。
17、读书,不仅要读,对于书中的精华还可以背诵熟记。
18、读书贪多不求精,就会胸中撑塞如麻;读书求精不求多,才能读到书里去,抓住要领,但不等于深刻理解及全部掌握。
19、一个地域的文化和这个地方的书写者有着极大的关联。福克纳对故乡美国密西西比州的奥克斯福镇的书写,开拓了属于全人类的神话世界——“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哈代在他家乡英国的威塞克斯小镇,挖掘出带有十八世纪乡村文化色彩的“威塞克斯主题”。莫言一系列文化寻根作品使得其家乡山东高密引发了“莫言效应”……这些作家在对其家乡进行书写的过程当中,大大提升了其家乡地域文化的品位与影响力。
20、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探”与“研”,因为书中的“微言精义”所包含的丰富深邃的内涵,往往是“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不知所穷”。在精读中,郑板桥还比较注意“问”。
21、摇滚乐进入中国三十年,发展似乎受到了多方面的限制,大体上处于边缘地位,你觉得中国摇滚是否可能走向主流。
22、贺杨.王菁华.许卓然等11名同学分别上台来讲,有人讲的是阿凡提的故事,有人讲的是李白小时候的故事,还有的讲得是数星星的孩子的故事。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郭东旭讲得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
23、手中有书,心中有爱,生活将会变得愈发美好。
24、1994年,郎咸平抵港,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从此,郎咸平由一名亚洲与中国经济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
25、他认为人们在读书时,往往会感到处处都是有用的知识,犹如“八面受敌”,每次读书,只求一点,容易集中深入,彻底攻破一“敌”,像打仗那样,把敌人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一次攻破一面“敌”。
26、6岁-7岁:幻想类童话一方面能满足孩子想象力驰骋的需求,孩子还能在有趣和轻松中感受读书的快乐,有助孩子沉浸在阅读的海洋中。
27、也许,越来越多的湘西人都会拥有这样的“头颅”,他们会和黄摩崖一样,带着勇气、决心、智慧、胸怀,扛起湘西文化突围的大旗,昂首阔步,奋然前行。
28、郎咸平开始喜欢做学问也是从这个放牛班开始的。据他自己回忆说,“当时的理想就是准备出来先做木工学徒,再开个木工厂。”因为他妈妈学的是化工,所以在学校教化学。她在台湾是化学界的名师,所以忙着到各地补习班教书。一个星期最多教到76个小时的课,为了养家,非常辛苦。天下所有的母亲都一样,坚强、慈爱。郎咸平的母亲也很爱孩子们。正是母亲的德行潜移默化影响了少年时代的郎咸平,恍惚的少年,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他放弃了想做木工学徒的想法,用心做学问,选择了继续升学念高中。
29、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30、 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探”与“研”,因为书中的“微言精义”所包含的丰富深邃的内涵,往往是“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不知所穷”。在精读中,郑板桥还比较注意“问”。他认为“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他提倡读书好问,才会使“疑窦释然,精理迹露”。
31、而诸葛亮读书却与诸生不同,他是“独观其大略”。他没有钻进书堆,死记硬背,而是泛读大概,撷取精华,掌握其实质。
32、是否可以这样说,现有的文学奖项无法放下《头颅中国》这一类型的作品?
33、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最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之后,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名人读书故事篇9居里夫人领悟的故事
34、2000年底,郎咸平在香港立法局与众投资银行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演绎了一场“孤胆学者舌战世界十大投行”的壮举,至今仍然为人津津乐道。
35、读完《名人故事》这本书,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我明白了只要我们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美好愿望。精选名人故事作文300字合集五篇5爱因斯坦是一位赫赫有名的科学家,他担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主任后更忙了,很少能呆在办公室里,一切日常事务性工作都由秘书处理。
36、他认为“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他提倡读书好问,才会使“疑窦释然,精理迹露”。
37、我们都知道读书好,要好读书,读好书,但绝对不能读死书,死读书。
38、原来,随着年龄渐长,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他的父亲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
39、由于生活困难,冯如在1899年辞别了父母和婚后不久的妻子,跟表亲伯母的弟弟吴英兰,远涉重洋到美国三藩市(旧金山)谋生。
40、概而言之,湘西人应该像青年黄摩崖一样具有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自身文化格局的局限,要识别外界对湘西文化认识的误区,要超越历史上一座座文化的高峰,要在新的时代从新的更高的层面来书写、建构湘西文化。做到了这些,湘西就实现了对自身文化的突围与超越。湘西文化的魅力必将更闪亮地闪耀于世界。
41、1898年,冯如16岁时,父母就为他成婚,妻子是恩平大沙岗坪乡竹林村梁三菊。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42、一百年来……时运交移,俯仰百变,泰半已为归人,隐入苍莽青史,硕果仅存者,亦臻耄耋期颐。
43、冯如在村中的私塾读书时,非常勤奋,学习成绩在同班同学中名列前茅。他在写作时常常流露出许多幻想,并提出许多令人思考的问题。如小鸟为什么会飞上天呀,为什么可以在天空中翱翔自如呀,为什么可以飞快飞慢,甚至有时可以停留在空中呀,等等。老师看到他的这些作文,称他是“富有幻想的孩子”。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44、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刻读书,特意把自我睡的木板床的1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一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45、很多读者通过《头颅中国》这本书了解到龙山县的里耶镇,2011年你在这里创作,第二年就获得了网络大奖,我想听你说说在里耶的故事。
46、这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的问题,萧伯纳却幽默地回信道:"亲爱的孩子,读了你的信,颇d风趣盎然。我十分赞同你的主意。不过,最主要的一点,你务必和小狮子狗商量一番!"名人励志故事300字篇四:伽利略的善问催使了他的成功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在力学上的贡献是建立了落体定律,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的等时性、抛物运动规律,确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非常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一类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可他从不在乎,该问还问。
47、一只蝙蝠的自述在朋友圈火了:千万不要再吃野味了!|特别关注
48、这本书中,有许多令我铭记于心的故事,例如:《老鼠和大象》,《老鼠和大象》讲的是老鼠原来是山神的宠物,后来,老鼠要求下山当一名普通的动物,山神答应了,但只有老鼠战胜了大象,才能回到山神身边。后来老鼠想了很多办法,但是都失败了。有一天,大象落入了猎人设下的巨网,她被困住了,原本老鼠可以在大象的要害部位挖几个洞,可老鼠却没有这么做,反而救了她。后来山神来找老鼠告诉他,他已经战胜了大象,老鼠很疑惑,山神告诉他:“你将你的对手变成了朋友,难道世上还有比这更完美的结果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万事都要以和为贵,要学会化干戈为玉帛。
49、吾辈祀之以国殇,奉之为国士,高山仰止,永怀不敢或忘。
50、巴顿将军为了显示他对部下生活的关心,搞了一次参观士兵食堂的突然袭击。在食堂里,他看见两个士兵站在一个大汤锅前。
51、你的书架上这些藏书应该不下五千册,作为一个读书人,古往今来,对你影响最大的读书人是谁?
52、在现当代文学史上,沈从文通过《边城》《长河》《湘行散记》等小说和散文构建了他笔下独特的“湘西世界”。吉首大学沈从文研究专家杨瑞仁教授曾说:“沈从文对湘西作家来说,既是一棵好乘凉的树,也是一堵较难跨越的坎,较难突围的墙。”此言可谓一针见血。沈从文以降,湘西虽历经了三次文学浪潮,但这些作家基本上都跳脱不出沈从文式的乡土文学。尽管后来者田耳、刘年、于怀岸、向启军、黄青松等青年作家一方面继承前辈地域文化背景写作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创作形式和题材上有了一些超越性的拓展。但湘西作家群整体上还是无法完成对沈从文的超越。在艺术上,黄永玉是湘西的另一位巨人,在湘西画家群体当中,在艺术理念上追随黄永玉者大有人在,但同样很难超过他的成就。
53、摇滚是一种精神指向,它输出的是硬邦邦的立场和态度,传递激动有理的节奏和情绪,音乐形式富有自由度和创造性,因此摇滚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地站在台上唱歌,他是一种自带体系也自圆其说的演绎,是一种光明磊落也深情款款的沟通,千万不要拿学院派的标准去评判他们,例如我在伴奏之下朗诵一首诗都可以是摇滚,他是成立的。乐谱不是唯一的。把《爱情买卖》《喜刷刷》改编成轰隆嘶吼的版本,它仍然不会是摇滚。摇滚的成立一定在于内容在于精神。摇滚精神对自我标榜、道貌岸然、堂而皇之、一团和气、歌功颂德、思维定式等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当然,摇滚的叛逆、揭露、批判、反对,他的那些“不”,一定是基于爱,基于对美善的憧憬,而不是仇恨与绝望,不能沦为情绪的排泄物。崔健《一无所有》的背后不就是想拥有吗?这个花花世界还是美好的。《快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野》歌词写着“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这是大病啊,我们还是需要各种感觉的。
54、当下社会确实复杂、多元,功利性的诱惑很多,要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人”,确实要舍弃不少现实的东西。但我有自己的道路自信。我看待问题习惯放入长时段里,我相信愈发理性的历史会给绝大部分人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
55、陈善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总结出来的出入读书法,实际上是告诉人们要活读书,而不能死读书。既要读书认真钻研,消化吸收书中营养,又要将书本知识为我所用。
56、在前面的交流中,我们谈了诸多关乎你创作和创作思想层面的问题,我以为,一名作家,最重要的还是要靠作品说话,作为一名青年作家,更是如此,你前面的创作已经获得了广泛的肯定,那么,接下来在创作方面有什么打算和规划。
57、“求精”,是读书要有选择,选好书,读精品。
58、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