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论语简介 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曲,弯曲。其,这。 2、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
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曲,弯曲。其,这。
2、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简介)。
3、 其他如对“浸润之谮”的解释,采用了刘宝楠《论语正义》曰:“此言谮者徐徐用言来说己,如水渐渍,久之生润湿,令人常不觉也。”(P251)以及10章:
4、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大约四百九十二章,一万五千余字,是了解孔子思想的直接依据。由孔门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集成,书中辑录孔子和部分弟子的精彩言行。于汉代为主要蒙学课本之随着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论语》逐渐上升为经,宋以来与《孟子》《大学》《中庸》(《礼记》中的两篇)构成《四书》。此后,《四书》成为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又与“五经”并列而合称为“四书五经”。“四书五经”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代名词,即一个古老文明的精神内核。
5、 他虚心向别人请教,最后掌握各种专长,重要的是他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规律。从夏到周,究竟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够兴盛,又如何才会衰亡呢?孔子了解了这些道路后,就产生了伟大的抱负,也就是他五十而知天命,知道他有一种特殊的使命,要让整个社会走上正路。当时的乱世称作“礼崩乐坏”,也就是人间的规范瓦解。孔子希望重新建立价值观的基础,那就是让每一个人都接受教育,启发他内在的真诚。任何一种行为一定要由内而发,才有道德价值,否则只是在应付别人而已,不管你做什么都改变不了自己。而人生最可贵的就是要改造自己、改善自己,把自己个人的成就跟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所以儒家思想非常重视人的社会责任,因为没有人可以离开社会而成就自己。人的价值在乎内不在乎外,但你的内在价值展现出来一定会对社会有正面的影响。
6、最理想目标:“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史记·五帝本纪赞》)养成好学深思的学习习惯,致力于探索作者的本意。“读其书,而想见其为人。”(《史记·孔子世家赞》)在心中形成完整而精确的作者形象,以作为指引人生航向的灯塔。
7、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8、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义”、“礼”、“智”。《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
9、 总之,本书既有着丰富严谨的内容,又有着活泼风趣的文笔,实在是一本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好书,在诸多《论语》注本当中,可谓特立挺出,别有风味。
10、黄霸巧妙的应对,以及对学问的执著追求,读来至今令人感动,也更能够令人深刻地体会到“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的内涵。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如果是小孩,就找到注音版本,念熟,然后背出,知道基本释义即可。不用细究具体字的意思,如果需要考试,可以参看权威一点的参考书,把必考字的正音,破音(其他读法)和释义背出。义理方面不需要细究,按照普通方式理解即可,不必理解的太深入,直到自己有阅读能力后,可翻看一些今人的论语讲解学习义理,如果以后学习了古汉语,那么再回来进行文字训诂结合各大注本寻求义理。关键就是一定要背出来和准确的念出,那样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与人讨论时都会在原有理解上对自己的理解进行刷新,达到认知升级的目的。
13、《论语》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被尊为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
1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旧的知识。新,新的见解。可以,可以凭借。为,成为。而,表示先后关系,可不译,也可译为“就”。
15、 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也就是说,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规范就是人生的正途。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子路》)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于仁德。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阳货》)。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1)
16、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17、学习的目的是各种各样的,有人是为了掌握一技之长,借以糊口;有人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身的层次。
1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9、《论语》它是一段一段的,段和段之间一般也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它很鲜活。可见《论语》不是专门为了写书而写的。
20、 如果说择善、折衷、新解,可以看出作者的学术功底和思辨能力,那么,发挥则体现了作者清通洒脱的文学素养。不少章节的发挥,几乎都可以当作一篇小品文来读,如:25章:
21、礼代表外在的规范,仁代表心的自觉。孔子的礼和仁即是社会政治概念,又是伦理道德概念,它们是 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礼何?只有仁礼结合,才是孔子的理想。仁是礼化的仁,礼是仁化的礼。孔子的理想社会就是:建立有等级但又不过分对立,行仁爱但有差别的像周王朝那样的社会。
22、 孔子的话含义曲折而丰富。一方面是自傲,出身贫寒,历经磨练,终于使得自己多才多艺,并获得别人的赞赏,这对于孔子来说,多少有些值得欣慰。一方面是自谦,人家夸他多能,他说不是自己厉害,而实在是情势所逼,迫不得已的。那意思大概是说:换了你处在我这样一个成长环境之中,同样也会如此多能。当然,从“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这句话中,我们又多少可以读出一丝遗憾的语气,那就是:未能像君子那样,出身高贵,可以做更多更有意义的大事。我曾经有一个有趣而又贴切的比喻:比如有人夸我的妻子能干,她可能会回答:“哎呀,嫁给吴伯雄这个穷书呆子,不能干也不行呀!人家有钱人家的媳妇,需要这么能干吗?当然不需要的。”首先,自己的能干得到了别人的赞许,这当然是值得自豪的事。其次,表明自己能干是迫不得已,因为嫁了个什么都不会的书呆子。当然,还有些许遗憾,那就是:没能嫁个有钱的老公。
23、有志同道合的人,从四面八方而来,远方的朋友来相会,交流为学求益的心得,切磋做人的体会,介绍各地的民情风物、各国的政情,探索做人的道理,砥砺学行,互通信息,互相增长见识,这些是多么值得高兴的事呀!别人如果对我不理解,或者对一些事物、知识、理论,一时还不知、不会甚至缠夹不清,而我则善于等待人家的自觉理解和逐渐领悟,不把这些放在心上面自寻烦恼,更不会暗自埋怨、自己窝火;这要靠个人的修养和做人的历练功夫。
24、《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25、从这一点看,《论语择善》无疑也是一本好书。因为书中为读者提供了不少经典有趣的材料,比如在“君子无所争”这一章后,作者提到了司马光《涑水记闻》中记载的手搏争状元的故事:
26、 夏侯胜、黄霸“俱下狱……霸欲从胜受经,胜辞以罪死。霸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胜贤其言,遂受之。”
27、 作者发挥道:《韶》与《武》这两首乐曲,我们今天已经无法听得到了,对于它们各自的特征,也就无从对比研究,因此孔子对这两首乐曲的评语,我们今天看了,只能是一头雾水。一种相对比较合理的猜测是:因为《韶》是舜时期的乐曲,而舜是由禅让而得天下的;《武》是周武王时期的音乐,而武王是靠杀伐得天下的,因此尽管两首乐曲在旋律上都很悦耳,但就内容而论,在孔子看来,无疑《武》乐多少有些美中不足。因为他老人家向来热爱和平,即使是夺取天下,也应该用和平的手段,打打杀杀,弄得血流漂杵,终究太残忍。他虽然说过“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14章)对周朝的礼仪制度赞不绝口,但对周武王以武力得天下,却难免颇有微词。也许,按照孔子的意思,周武王应该整日在家闭关修炼,不断地修身养性,道德修得越来越高,终于感化了纣王,令他主动将王位让给武王,这才是尽善尽美、皆大欢喜的事情。可惜,纣王太顽固,武王又不够耐心,最终还是得用武力解决问题。于是,儒家幻想中的这出“人间喜剧”,终于没能上演——其后也一直不曾上演过。
28、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29、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30、(7) 在这几句中,“乐”字反复出现。我们看甲骨文与篆文中的“乐”,均是表现了乐器。音乐需要声音纯正,需要音符和谐,这样才能给人带来持续的乐趣。那这一特点如何体现在这几句话中呢?(颜回“不改其乐”,孔子视富贵如浮云,均是因为他们的立身纯正,因此他们的生活尽管穷困,但却是和谐的。其根本原因就是孔子把追求道德作为自己的乐趣,他坚信这种道德必然实现,因此即使生活穷困也不会后悔。)
31、(1) 在我们学习了上述的内容之后,大家总结一下孔子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的具体内容。(学生回答,教师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