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莎士比亚的作品体现了什么精神 1、亲爱的小伙伴们,本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共读就到此结束。由于原著是戏剧,几乎全部是台词对白,为方便领读,只取了故事梗概,改成小说的
1、亲爱的小伙伴们,本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共读就到此结束。由于原著是戏剧,几乎全部是台词对白,为方便领读,只取了故事梗概,改成小说的形式,难免丧失了戏剧的原汁原味。
2、 我知道莎士比亚是从好莱坞电影《铸情》开始的,它根据《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两人一见钟情的美好、为爱献身的精神,给当时不足10岁的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对我影响最大的莎翁作品当属《哈姆雷特》。我认为,这是莎士比亚代表作中的代表作。这是一出充满人文主义思想的悲剧,在这部悲剧中,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哈姆雷特身上寄托着他的理想,且其主题绝不是单一的。以复仇为主线,展现了关于爱情、友谊、命运、死亡等人性的选择与矛盾。哈姆雷特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他重视理智、不轻信、不盲从,即便父亲鬼魂出现之后,他仍然理性提醒自己“要先得一些比这更切实的证据”,所以我以为他并非一般分析所述的懦弱、忧郁、犹豫,而是“多思”。并且渐渐认识到他的行动不仅是为父报仇,而是与整个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他有责任和义务改造这个混乱不堪的世界。
3、文研考情|23年中文考研择校攻略:苏州大学
4、 时光(北师大学生):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麦克白的惶恐、仲夏夜的狂欢、哈姆雷特的复仇……我没有刻意阅读过莎士比亚,即使已经成为中文系的一员。可是,也总能在生活、学习的处处发现莎士比亚的踪迹,莎士比亚及其作品早已化整为零,融进我们这个时代,成为了不言自明的精神资源。
5、说起来,书中的故事情节其实并不复杂,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米夏·伯格与汉娜之间跨越数十年的爱情往事”。但简单至此的故事情节,又如何能引起全球范围内如此大的反响呢?
6、我们的悲剧基本都是社会悲剧,而不是西方的性格悲剧;我们的正剧都是一个好人在解决别人的问题,义正词严充满绝对真理;我们的喜剧都是嘲讽落后人物和敌人的愚昧。而戏剧的任务不是表现一个完人,戏剧作品中表现的人物都应该是内心有问题有障碍的人,也许在别人看来是小事,但在这个人看来却是绕不过去的大事;也许你可以一笑而过,可在当事人也许就触及了灵魂深处。中国的周萍、繁漪有问题,陈白露、李石清、潘月亭也有问题;外国的哈姆雷特、马克白、奥赛罗、李尔有问题,娜拉、培尔·金特,还有《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里的一家人蒂龙、玛丽、杰米、爱德蒙都有问题,《钦差大臣》里甚至从赫列斯达可夫开始,所有人都有问题。他们都是在舞台上展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那些性命攸关的问题也许解决了,也许没解决,甚至经过挣扎和努力,那些问题还是无法解决。戏剧需要表现的就是人类在不可逆的命运面前那种努力挣扎和绝望抗争,莎剧更是这样,在哈姆雷特这样的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见他的犹豫、软弱;我们在功勋卓著的马克白身上可以看见权力对他巨大的诱惑;我们也可以看见在无数光环绕身的奥赛罗身上隐藏的巨大性格弱点……。
7、 其中的道理可能是这样的。观看一个不熟悉的剧本的演出,导演给我们什么我们接受什么。观看是了解和理解故事情节和舞台形象的过程。一旦通过演出或阅读熟悉了剧本内容,再次观看,观众不再是被动聆听不曾知晓的故事,就具备了至少一项“二度创作”必备的条件。观众具备条件质疑导演的舞台行动的所指是否准确,意即他对原初剧本的翻译是否能做到“信”“达”“雅”。一个剧本常演常新,可能产生这样的结果。观众一边看台上别人的阐述,一边对比自己的剧本阅读理解。对于想象更活跃、舞台经验更丰富的观众,甚至是对比自己没有展现在舞台上的导演构思。这样的观看就不再是被动的、单方向的接受,而接近于双方切磋。
8、这些人物角色惨烈的死,把戏剧冲突推向高潮,也加速了悲剧的进程,结局令人扼腕叹息。(莎士比亚的作品体现了什么精神)。
9、人类所有文化都是在前人探索基础上的继续,戏剧也不例外。西方戏剧历史可以上溯至古希腊时期,古希腊戏剧留存下来的剧目就是西方戏剧发展可供摹写的“描红”范本。而莎士比亚剧作是人类戏剧史的一个高峰,它使戏剧表现方式和思想表达达到相当完美的程度,可以从中汲取的营养极其丰富,更是戏剧工作者“描红”的极佳范本。事实上,一代一代的戏剧人是“踩”在莎士比亚以及其他剧作家的肩头上不断向上攀登,这才逐渐形成现代戏剧五光十色的态势。而中国自汉代百戏以来,直至元明时期的杂剧,都是以一种不同于西方话剧的形式在发展。从1907年话剧进入中国后,除了搬演西方的戏剧剧目以外,没有任何本土的剧目可供“描红”。之后本土的剧作家曹禺、田汉、夏衍、阳翰笙、郭沫若等人,按照西方戏剧方式进行“描红”,才在几十年时间里逐渐形成了中国话剧的基本形态,但由于中国独特的历史进程和文化需求,使这种中国话剧基本形态长时间局限在批判现实主义写实风格范畴内(也有民族化的成分),我们的“描红”带有很明显的选择性,缺乏对世界戏剧的整体感受和了解。因此在今天,我们的戏剧教学仍旧需要“描红”,需要对戏剧本源的认识与掌握,除了在古希腊戏剧身上汲取营养之外,莎剧就是编剧、导演、表演、舞美设计专业必须进行的“描红”范本。
10、关键词:戏剧教学 莎士比亚剧目 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
11、鲁迅先生曾经对悲剧有一句精辟的概括: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12、戏剧院校表演导演教学的高年级阶段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剧本片段和多幕剧的排演,通过排演,在熟悉戏剧规律、学习创造人物、掌握剧目排演基本规律的同时,也大量接触了世界名剧,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13、 梁实秋认为,莎士比亚作品的恒久魅力是由于他的人物刻画体现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性本质。梁实秋终生坚持的这一意见其来有自,也是莎士比亚评论历史发展的结果。1765年,约翰逊博士出版他编辑的莎士比亚戏剧集时,在序言中发表的最重要的观点就是莎士比亚展示了自然本来的样子。约翰逊解释说:莎士比亚笔下的世界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的集中体现,莎士比亚的主人公就是真正的人的高度概括;莎士比亚看得真切,写得忠实,所以他的剧作是生活的图形、人类经验的缩影。约翰逊的“自然”,被梁实秋执拗地读解为“人性”。于是,莎士比亚的成就也就成为按所谓人性的真实创造了有真实感的人物。这些人物以其所谓真实的人性,超越了阶级成分、民族身份、文化传统、历史局限,感动了千秋万代的人类。
14、前者为了追求自由爱情,在道德和自我的选择中,毫不犹豫地选择自我,不顾一切走进教堂,秘密举行婚礼;后者同窗三年方相爱,却只能隐忍自绝,最终跃入墓穴,化蝶而去。这些都反映出了中西方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差异。
15、老天不负有心人,最后他终于成功了,记得他骂他母亲时,那叫一个一针见血。
16、这虽然是打杂,但毕竟跟戏剧挂了钩了,莎士比亚尽力尽心地干这个工作,他干得很好。
17、文研考情|23年中文考研择校攻略:南京师大
18、撰稿人:堂前燕子,70后,一个在文字里飞扬的女子,爱阅读,爱旅游,曾发表小说、散文。
19、亲爱的小伙伴们,前面6天,我们读完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相信很多听过或者看过这部剧的小伙伴,都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爱情惋惜不已。
20、剧中关于叙拉古商人伊勒背井离乡的情节借鉴了高厄的《爱情的忏悔》,但关于他触犯当地法律,将被处死的悬念,是莎土比亚添加的。
21、不管是朱生豪、卞之琳或者方平的译本,我们都可以从中看到莎士比亚精巧的事件构成、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鲜明复杂的人物性格。仅仅人物语言的纯净和准确、情感表达的浓度,就是我们难以企及的。《马克白》中马克白杀害了邓肯国王:“这是什么手!嘿!它们要挖出我的眼睛。大洋里所有的水,能够洗净我手上的血迹吗?不,恐怕我这一手的血,要把一碧无垠的海水,染成一片殷红呢。”②《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在王后寝宫对母亲怒斥:“那么是什么魔鬼蒙住了你的眼睛,把你这样欺骗呢?……羞啊!你不觉得惭愧吗?要是地狱中的孽火可以在一个中年妇人的骨髓里煽起了蠢动,那么在青春的烈焰中,让贞操像蜡一样融化了吧。当无法阻遏的情欲大举进攻的时候,用不着喊什么羞耻了,因为霜雪都会自动燃烧,理智都会做情欲的奴隶呢。”③我们中国的现代剧目使用的词汇大约不会超过10000个,而据统计,莎士比亚创作的词汇量有29066个;哈姆雷特的话富有哲理和诗意,御前大臣波洛涅斯的语言矫揉造作,伊阿古的语言充满秽言秽语,人物语言极其性格化。相比我们戏剧作品中的语言,概念多于性格,叙事多于情感,除了不多的几部作品外,没有多少可以作为范例。
22、我国传统学习写字的方法是在印有红色字或空心红字的纸上摹写,名为“描红”,虽受拘束,也有些枯燥,但却是初学写字最好的训练方法之它可以使学习者了解掌握最基本的习字规律。中国戏曲的传承方式也是口传心授式的“描红”,学生自幼开蒙,师傅(教师)教授技艺不需要学生问“为什么?”只需要学生一招一式地模仿,完整准确地继承传统技艺。若干年寒窗“坐科”之后,学生就会在脑子里形成戏曲表演程式的记忆,并在之后的艺术生涯中举一反受用一生。
23、《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中国观众最喜爱、最熟知甚至影响最大的一部莎剧。那么,它与中国的古典爱情悲剧《牡丹亭》、《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西厢记》等,有何异同呢?
24、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朱生豪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
25、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共读,来回顾一下这部名剧,欢迎你在文末留言区留言,谈谈这一周的读书体会。
26、他的妻子比他大8岁,莎士比亚对自己的婚事常常感到遗憾,在他的作品中曾说:“女人应该与比自己年纪大的男子结婚”。
27、如莎士比亚所言:“我的全部作品的基本思想是人文主义或人道主义,就是‘爱’。我的作品就是‘爱’的观念多方面的表现。”
28、 我初次看了一页他的著作之后,就使我终身折服;当我读完他的第一个剧本时,我好像一个生来盲目的人,由于神手一指而突然获见天光。
29、27岁那年,他写了历史剧《亨利六世》三部曲,剧本上演,大受观众欢迎,他赢得了很高声誉,逐渐在伦敦戏剧界站稳了脚跟。
30、不可否认的是,一百多年的发展使我们与世界戏剧渐行渐远,逐渐成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可以作为经典的中国话剧作品寥寥可数,可以永续流传的作品更是寥若晨星,我们的戏剧作品还局限在表现一个思想概念或者褒扬一个可以作为标杆的好人。我们过去和现代的剧目在创作中或多或少带有思想的制约和表现手段的束缚,没有心无旁骛地追寻戏剧的本体,没有更多地去关心人本身,对剧中人物心灵深处的挖掘更是付之阙如。试想一下,我们有哪部剧作像《马克白》那样,对人内心深藏的欲望进行过解剖?有哪一部剧作像《哈姆雷特》第三幕那样,对母子关系做出那样残酷的揭示?我们的剧作更不曾有过像《李尔王》中李尔那样绝望情绪的表达。既然我们没有这样的剧作,而我们又认为莎翁是我们戏剧创作的榜样,那就应该将他的剧作当成我们戏剧人甚至是全民族的宝贵财富。
31、 在碎片化阅读的当下,时不时接触到的莎翁的一些句子,常有直击人心最深处的力量。“我们命该遇到这样的时代”,看到《辛白林》中的这句话时,我正处在从人生低谷奋力往上冲刺的阶段。它令我忽然意识到:当前的所思、所言、所行固然囿限于时代,然而这一切又何尝不是必不可少的构成时代的质素呢?于是,一种无可名状的崇高感油然而生,它鼓舞、激励着彼时的我,也使我明白,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经典可以自如地与任一时代的任一个体相结合,不断“生产”出新的阐释与意味,最终深入人心,润物无声。
32、这两部作品都表现出悲喜交融,起伏跌宕的特点,都是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爱情悲剧。他们对爱情的忠贞执着、以身殉情的决绝方式十分相似。不同的是,西方的爱情大胆热烈、纯粹率性,东方的爱情内敛婉约,夹杂着无奈。
33、《李尔王》第一幕第一场:(李尔王宫中大厅)
34、有机会的话,建议大家找来原著细读,可以更直接地领略莎翁名剧的精彩,其中不少台词幽默风趣,读来令人捧腹。如果你有一书在手,建议你朗读出声,必定会有别样的收获。因为戏剧文学,本就是用于表演的。
35、其次,剧本描述了一种特殊的力量,即命运之手。罗密欧去参加朱丽叶家的宴会之前做了一个梦,醒来就感到冥冥之中会发生什么,他的命运将会被某种无形力量主宰。实际上,两家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主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的命运。
36、《错误的喜剧》最初见于1623年第一对开本,创作年份约在1589—1594年间,通常被认为是莎士比亚最早的作品之一。舞台表演最早见于1594年宫廷中的圣诞狂欢节。
37、③引自《哈姆雷特》第三幕第四场,见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第九卷)》,朱生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
38、在《雅典的泰门》中,有一段有名的独白——“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这东西,只要一点点,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39、莎剧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不仅能够演出,同样也能作为文学作品阅读,它所体现出思想境界的宽阔、历史的纵深感、生活表现的丰富性、风格题材的多样性无人能出其右。我们可以在莎剧里,看见莎士比亚直接表述了他的戏剧表演美学思想,在《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二场中,哈姆雷特对请来演戏的伶人说:“……一切动作都要温文,因为就是在洪水暴风一样的感情激发之中,你也必须取得一种节制,免得流于过火。……可是太平淡了也不对,你应该接受你自己常识的指导,把动作和言语互相配合起来,特别要注意到这一点,你不能越过自然的常道,因为任何过分的表现都是和演剧原意相反的,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①这样的戏剧美学观念到今天仍旧具有现实意义。
40、 莎士比亚笔下的所有人物,说的不是他自己的语言,而常常是千篇一律的莎士比亚式的、刻意求工、矫揉造作的语言,这些语言,不仅塑造出的剧中人物,任何活人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都不会用来说话的。
41、 然而,莎士比亚的剧作集中也颇有一些仅是留存,而不再流行。莎士比亚花费十年心血写成十部英国历史剧,描画金雀花和都铎王朝的帝王将相、风云人物,今天见之舞台的不过其中一二。莎士比亚当年写这些历史人物的时候心情激荡,时过境迁,今日观众同剧中人表达的“人性”感情上已觉隔碍。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这个意义上,莎士比亚写的不是表现永恒不变人性的史诗剧,而是时事剧。
42、文研考情|23年中文考研择校攻略:西南大学
43、文研考情|23年中文考研择校攻略:华东师大
44、这部剧作成于16世纪末期,正值文艺复兴开始萌芽,封建制度趋于瓦解的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作为一支新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把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带入了历史,在这一时期集中表现为人文主义思想。
45、首先,自由的爱情,理想的追求和对封建家长制、父权制及封建礼教的控诉,以及对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的歌颂,是这些作品的共同主线。
46、[Cao,Yu.TheCollectionofChineseModernTheatre,vol.Beijing:ChinaTranslationCorporation,200]
47、《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一部悲剧,也是莎翁第一部成熟的悲剧。由于作品处处洋溢着“春天”和“青春”的气息,也被称为浪漫爱情悲喜剧。
48、莎剧给导演、演员提供了解释生活、表现生活,以及和现实生活结合的极大可能。我们无数次看过穿现代人服装演绎的莎剧,看过改编为世界各国故事和人物的莎剧,其中包括不少变为中国戏曲故事的莎剧;那句耳熟能详的“有一百个演员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说明莎剧人物和剧本解释的无限可能性,以及导演创作的无限空间。而莎剧中体现出的人文主义思想更是我们戏剧作品中长期的欠缺。
49、在莎剧的排演中,编剧可以学习到思想表达、故事结构、冲突构成、遣词造句等重要的戏剧元素;导演可以学习到创作想象力的活跃、风格样式的多样、众多人物的形象系统平衡;演员可以学习掌握人物复杂的内心和丰富的性格特征;舞台美术可以学习有限舞台假定性的无限可能;莎剧在二度创作中就是一个具有无限可能性的空间,通过排演可以逐步树立创作者对待戏剧的开放性观念。
50、文研考情|23年中文考研择校攻略:北京大学
51、同样经久不衰的中国古典悲剧《牡丹亭》、《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长生殿》、《孔雀东南飞》等等,虽然也以爱情为主题,但也都是当时社会思潮和人文历史的产物,是窥视社会的一面镜子,是人们对美好生活、争取自由恋爱的表征和心声。
52、《雷雨》也许是中国演出最多的经典剧目,但我们看到的演出样式除了写实风格以外,就只有在写实风格基础上的略微写意,其表现形式基本一致。《雷雨》《屈原》《茶馆》等中国经典剧目,剧本“舞台提示”中的环境设置就是严格繁复的写实主义表现形式,试举《雷雨》第一幕舞台提示为例:
53、《错误的喜剧》通过叙拉古商人伊勤一家离散多年终于团圆的故事,形象地反映了16世纪的英国社会生活和风俗人情,并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时代精神和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
54、我们戏剧一直习惯表现一种内心纯洁的人物,这样的人物明显具有思想正确的属性,但却不具备现实环境中人性的属性,我们已经不习惯甚至是不会探究人物幽暗的心理和复杂的内心冲突,而莎士比亚剧作提供了探索人物内心复杂性的最好范例。我们可以看见马克白夫妇、伊阿古、夏洛克、哈姆雷特、李尔等一系列人物内心深刻复杂的矛盾冲突,可以看见更多的人物在面临重大抉择时的摇摆不定;而我们的戏剧除了“男怕李石清,女怕周繁漪”值得炫耀以外,大量的人物都是以一种单向度的面貌出现,我们的戏剧总是表现一个完美无缺的人怎么去解决别人的问题,总是一个好人去启蒙一群人,或者一个带着圣人光环,具有某种“神”性的人物去感化教育一群人,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不见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具有的那种人性的复杂和内心的不宁静。
55、《马克白》第一幕第一场:(荒野雷电,三女巫上)
56、 也许应该说,莎士比亚的剧情如果确实具有某种独特的超时空魅力的话,那首先得力于他有一双慧眼,在英国和外国其他作家创造的情节中发现了适合舞台的因素。现有莎士比亚剧本中不可考的东西,和他那无从考究的非语言表达,将永远留下一块空白,而这也恰恰为各路舞台艺术天才提供了一个广大无边的演练场。
57、 那时候,伦敦的剧团对剧本的需要非常迫切。因为一个戏要是不受观众喜欢,马上就要停演,再上演新戏。莎士比亚在坚持学习演技的同时,还大量阅读各种书籍,了解了自己祖国的历史和人民不幸的命运,他决定也尝试写些历史题材的剧本。
58、莎士比亚在他37部剧目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如哈姆雷特、马克白(注:现在的译法为麦克白)、奥赛罗、福斯塔夫、夏洛克、伊阿古等;莎剧对于戏剧专业来说,它的意义肯定不止于戏剧技巧的“描红”,就像托尔斯泰、狄更斯、雨果、巴尔扎克的文学作品对于全人类一样,莎剧的美学价值是永恒的。
59、文研择校|23年中文考研择校攻略:南开大学
60、他经常和孩子们一起,学着剧中的人物和情节演起戏来,并想长大后从事与剧本相关的工作。
61、为什么说《罗密欧与朱丽叶》更是性格悲剧呢?
62、景——大致和序幕相同,但是全屋的气象是比较华丽的。这是十年前一个夏天的上午,在周宅的客厅里。
63、从公元5世纪开始,一直到1100年,他们所说的英语被称为古英语。从1100年开始到1500年左右,这一阶段的英语被称为是中古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