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谐音的古诗大全(24句好句精选)

作者:admin 日期:2024-02-21 人气:

描述:关于谐音的古诗大全 1、固哉,皋文之为词也。飞卿《菩萨蛮》、永叔《蝶恋花》、子瞻《卜算子》,皆兴到之作,有何命意?皆被皋文深文罗织。 2、当时舜床调五弦,薰风煽物无穷人

关于谐音的古诗大全

1、固哉,皋文之为词也。飞卿《菩萨蛮》、永叔《蝶恋花》、子瞻《卜算子》,皆兴到之作,有何命意?皆被皋文深文罗织。

2、当时舜床调五弦,薰风煽物无穷人。若言造化不爱玩,安得感君回阳春。

3、《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4、石泉流(留)暗壁,草露滴秋(愁)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5、密云无雨,通州水不通舟;巨野有秋,即墨田多积麦。

6、在中国诗歌传统里面,“美人”所指的常常不只是女子,而是一切有美好志意和才能的人,主要还是指男子。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8、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

9、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竹枝》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10、身居宝塔,眼望孔明(诸葛亮),怨江围(姜维)实难旅步(吕布)

11、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拿了颠倒看,

12、双关,即一语双关,指在诗词创作中,利用词的同音或多义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从而形成表达上委婉、含蓄的效果。

13、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留)绕蜀城。

14、一字十一画,无撇又无捺。拿去问孔子,孔子说无味(淡)。

15、首句“春眠不觉晓”,第一字就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此句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处处闻啼鸟”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处处”是四面八方的意思。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鸟”即“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这两句是说:春天来了,我睡得真甜,不知不觉天已大亮。一觉醒来,只听见处处有鸟儿在歌唱。第四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然后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惜春也是爱春,喜悦是全诗的基调。

16、杨柳枝温庭筠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烛-嘱,围棋-违期)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7、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题(蹄)--解缙

18、古人分别时会送一件纪念品给朋友,表达自己的思念与不舍,这个“纪念品”就是一支柳条。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所以在众多描写送别的诗句中,经常会出现“柳”或“折柳”。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这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9、因忧伤郁闷,心里感到不痛快而呼出长气,发出声音,多用于口语:唉。

20、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思)绦。

21、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姜维)实难旅步(吕布)

2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23、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情)

相关经典

企业门口标语图片(11句好句精选)

10个中华孝道故事(26句好句精选)

六一有趣的文案(49句好句精选)

徐志摩的10首经典情诗(17句好句精选)

一句走心签名10字(49句好句精选)

论语十则翻译及原文(83句好句精选)

古人节约用水的名言(20句好句精选)

三行诗春天(7句好句精选)

失望的意思(26句好句精选)

雨果是一个怎样的人(29句好句精选)

千千古诗网 http://www.juzi6549.com  
闽ICP备202300652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