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现代搞笑歇后语 1、 甲:“食猪血屙黑屎——当面见功”。(如吃了猪血后大便,大便是黑色的,马上见效。) 2、 乙:形容做勿嘢事都唔得;(形容做什么事都不能。) 3、
1、 甲:“食猪血屙黑屎——当面见功”。(如吃了猪血后大便,大便是黑色的,马上见效。)
2、 乙:形容做勿嘢事都唔得;(形容做什么事都不能。)
3、 乙:你仲幸灾乐祸?(你还幸灾乐祸?)
4、刘姥姥坐席——出洋相;洋相百出(红楼梦歇后语)
5、老奶奶:“怪不得呢,年级轻轻上个楼梯还喘气。”
6、 甲:“肥婆踎塔——恰恰合”。(从前的马桶口不大,只适合胖太太坐下去便刚刚好。)
7、 甲:点止咁简单,你随便讲样嘢,我都可以用歇后语形容。(岂止可以,你随意说件事,我都可用歇后语。)
8、光有嗓子,不入弦,还不是猴儿拿虱子,瞎掰?(老舍《方珍珠》)
9、 乙:鬼同你顶驳啊,唔好浪费观众嘅时间,讲番正经嘢。(谁与你顶驳?不要浪费观众时间,说说正事。)
10、谐音双关的歇后语,一般使用了谐音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利用音同或音近,暗示出本意,言在此而意在彼。例如:
11、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三国演义歇后语)
12、马拉车尥蹶子(liaojuezi)——乱了套;乱套了
13、吃对于人们来讲也是很重要的。吃是人生命维持的基础,吃饭是为了更好地活着,但是话又说回来,吃不是人生命的全部。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人,整日就是吃喝玩乐,把吃喝玩乐作为自己的最大追求。如果一个人生活没有目标,整日醉生梦死,这样的人真是可悲到了极点。
14、唐僧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西游记歇后语)
15、关于现代歇后语的来源也是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歇后语是从“自注格谚语”发展而来的。一九三五年发表在《太白》半月刊上的一篇题为《歇后语》的文章说:“歇后语其实是谚语中的一个特殊形式。我们知道,谚语有种种格式。其中最普通的.是‘比喻’。……歇后语就是比喻法的特殊发展。”作者认为“比喻式”谚语中有一种“于隐喻之后”接着“注明喻意”的“自注格谚语”,像“豆腐刀――两面光”,就变成了歇后语。所以,他说“歇后语是自注格谚语的特殊发展”,“现有自注格谚语,然后产生歇后语”。这种说法有它的正确性,在歇后语没有专门的名称之前,一向被视为谚语的一种。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认为它是“谚语中的一个特殊发展形式”。但是把它说成是“自注格谚语的特殊发展形式”却不妥当。因为“自注格谚语”,就是前后两个部分存在引注关系的“谚语”,及我们现在说的谚语。说法不同,指的却是同一种语言现象,怎么能说哪个产生在前,哪个产生在后,哪个是由哪个发展而来的呢?也有人认为,歇后语是从“本来的或‘正规’的歇后语”发展变化而来的,及所谓的歇后诗体和纯语言游戏的歇后语。但是很明显,这个说法受了“歇后语”这个名称的影响:既然他们名称相同,就自然有内在的继承关系。这是把复杂的语言关系简单化了。所谓“本来的或‘正规’的歇后语”是以成语为基础构成的,其特点是原来必须是一个为当时读书人所共同熟悉的几部古书中的成语,必须把原来成语后的一两个字歇去,在用前面写出来的部分代替歇去的部分,这和我们现在所说的歇后语完全没有相通之处。上文说到过,歇后语前后两部分是一种引注关系,后一部分并不“歇”去,也不能都“歇”去。所以根本不能证明这两种语言现象的继承关系。
16、 甲:你个样似“疍家鸡见水——有得睇,冇得饮”。(你的样子像水上人家养的鸡见到水,望得到却饮不到。)
17、(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原为佛教徒的用语。借指:做好事和做坏事,迟早会有报应。明代《西游记》:“正是人生切莫把心欺,神鬼昭彰放过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18、 乙:形容睇人脸色做事;(形容看人的脸色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