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1、如果他是一个大奸大恶的人,或许他能够成功。但是,正是他的这种犹豫和挣扎,反映出了善与恶的交战。 2、全剧有两条平行的故事线索。主线索讲述的是
1、如果他是一个大奸大恶的人,或许他能够成功。但是,正是他的这种犹豫和挣扎,反映出了善与恶的交战。
2、全剧有两条平行的故事线索。主线索讲述的是古代不列颠国王李尔年老昏聩,要根据爱他的程度把国土分给自己三个女儿。
3、莎士比亚尊重了现实,又歌颂了理想。哈姆雷特终于得报大仇,但是也倒在了毒剑下。
4、(大理人)往期文章推荐阅读(点击蓝字可直接跳转到文章)
5、李尔王最后疯了,在这出悲剧里面,他是始作俑者。然而他并是不悲剧的美,他的小女儿才是那黑暗中的曙光,荒漠中的雨云。
6、 “他自己知道使命告终,地位永恒。可惜谁也没有对他说过:威廉,你是仅次于上帝的人。正因为仅次于上帝,比上帝可爱。”
7、哈姆雷特,英文原名为“TheTragedyofHamlet,PrinceofDenmark”(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悲剧),简称Hamlet,又名王子复仇记,威廉·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之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同《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组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在《哈姆雷特》中,复仇的故事中交织着爱恨情愁。同时,哈姆雷特也是该剧主人公丹麦王子的名字。
8、 “莎士比亚碰不得。研究莎士比亚的书早已成了图书馆,永远发掘不完。其实真正伟大的作品,没有什么好评论的,评论不过是喝彩。”
9、▣ 理想和现实的冲突(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当美好遭遇残酷,矛盾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
10、英国TNT剧院创立于1980年,是世界级国际巡演剧团,曾获得慕尼黑双年艺术节、爱丁堡戏剧节、德黑兰艺术节大奖和新加坡政府奖等多项大奖。TNT剧院不仅在英国本土声名显赫,而且是全球巡演国家和场次最多的英语剧团——几乎占据了德国全部英语话剧市场,也是在法国、日本和俄罗斯演出最多的英语剧团。
11、英国诗人德莱登:莎士比亚有一颗通天之心,能够了解一切人物和激情。
12、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是:《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和《皆大欢喜》。
13、(2)《李尔王》描写一个专制独裁的昏君,由于刚愎自用,遭受到一场悲惨的结局。悲剧的目的同样在于揭露原始积累时期的利已主义,批判对于权势、财富的贪欲。悲剧还反映了当时广大农民流离失所的英国现实。在第三幕第四场里,李尔被两个女儿驱逐出门以后,跑到暴风雨的荒野,诅咒女儿忘恩负义。在雷电交加中,李尔对穷苦的人们喊道:“衣不蔽体的不幸的人们,无论你们在什么地方,都得忍受着这样无情的暴风雨的袭击,你们的头上没有片瓦遮身,你们的腹中饥肠雷动,你们的衣服千疮百孔,怎么抵挡得了这样的气候呢?”这里,莎士比亚通过李尔的口表达了他对无家可归的农民的同情,同时也是对当代现实的揭露。但是,紧接着上面那段话之后,李尔说道:“安享荣华的人们呵,睁开你们的眼睛来,到外面来体味一下穷人所忍受的苦,分一些你们享用不了的福泽给他们,让上天知道你们不是全无心肝的人吧!?这种求助于剥削阶级发善心以解决社会矛盾的想法,正是一种调和阶级矛盾的人道主义思想。
14、通过阅读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你觉得作者莎士比亚是个怎么样的人,谈谈你对他的理解(从他的情感判断,价值取向方面,结合你对他的背景了解来谈,500字以上)
15、 其实不只在《哈姆雷特》中,在其他三出悲剧中,也仿佛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左右着人物的命运,他们的悲剧其实在一开始就是注定了的。关于宿命论,《圣经》中的《约伯记》提供了更好的例子。约伯在自己不幸的命运前不免埋怨几句,但终于在神的责问前羞愧难当:“我知道你万事能作,你的旨意不能阻挡。谁用无知的言语使你的旨意隐藏呢?我所说的是我不明白的,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求你听我,我要说话,求你指示我。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因此我厌恶我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
16、即便我们不能说《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剧作中最伟大、最震撼人心的一部,但可以明确地说,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创造的最伟大、最永恒的一个戏剧人物。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他就像莎士比亚一样,不仅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千秋万代。只要人类存在,他的灵魂便永远不朽。莎士比亚在他身上挖掘出了人性深处最丰富、最复杂的隐秘世界,在我看来,莎士比亚是要把他塑造成一个永恒的生命孤独者。显然,这样的塑造又是与他天才的艺术构思和想象密不可分。
17、(听Papi酱讲述“四大悲剧”到底讲了什么?很精辟!)
18、“有一千个读者(观众)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照这句话,我们都可以把自己看成是一千分之一个“哈姆莱特”。这非常好理解,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身上看到躲藏在灵魂深处的自己。如法国史学家丹纳所说:“莎士比亚写作的时候,不仅感受到我们所感受到的一切,而且还感受到许多我们所没有感受到的东西。他具有不可思议的观察力,可以在刹那间看到一个人完整的性格、体态、心灵、过去与现在,生活中的所有细节与深度以及剧情所需要的准确的姿态与表情。”
19、· 被誉为欧洲四大名著之一。从问世至今被多次改编成舞台剧、歌剧、影视等作品;
20、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夺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邓肯的侍卫,害死了班柯,害死了贵族麦克德夫的妻子和小孩。
21、“青春呈现出的一朵紫罗兰,开得早,谢得快,甜甜的,可不能持久,只供一刹那赏乐的一阵花香,如此而已。”
22、这种力量,是旧世界的挽歌,是新世界的萌芽。
23、看到这个故事,我自然就想到明末清初的将军吴三桂。他引清兵入关,葬送了明朝。
24、《梁祝》中祝英台殉情而死,就是最好的证明。
25、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也双双中了毒剑,得知中毒原委的哈姆雷特在临死前杀死了克劳狄斯并嘱托朋友霍拉旭将自己的故事告诉后来人。
26、当然这只是一个夸张的说法。《奥赛罗》是莎士比亚争议最大的作品之一和其他三大悲剧都不同,《奥赛罗》没有讲述王室故事,而是讲的“男人听信谗言杀害了自己的无辜妻子”。
27、封建主义自然是禁锢人的思想的,而资产主义的萌发,正是文艺复兴思潮的结果。
28、这句话翻译到哈姆雷特里面,就叫: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29、葛罗斯特受到作为冒险家、阴谋家的儿子陷害后所说的“城市里有暴动,国家发生内乱,宫廷之内潜藏着逆谋;父不父,子不子,纲常伦纪完全破灭”这番话,正点出了封建主义解体、资本主义兴起的过渡时期封建伦理道德趋于崩溃,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替代旧的纲纪伦常的历史真实。
30、英国著名戏剧史家约翰·尼科尔在其皇皇六卷本的《英国戏剧史(1660-1900)》中说:“在一些悲剧,尤其伊丽莎白时代的悲剧中,男主人公不仅有一个,还会有两个,而悲剧情绪就来自这两位主人公的个性冲突。《奥瑟罗》的男主人公到底是谁?可以说,奥瑟罗本人在最后一幕之前,没做过任何事。我们在这部剧中看到了两个主人公:伊阿古以一种人性中的可怕弱点,玩弄着一个冷酷无情的欺骗把戏;奥瑟罗则以另一种不同于伊阿古的人性弱点,逐步走向自我毁灭。它不像《哈姆莱特》和《李尔王》那样的戏,只有单一的男主人公。”
31、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
32、这个故事被记载在《汉书》中,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33、 莎士比亚是英国,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剧作家,他一生创作勤奋,共写了三十七个剧本。在这些剧作中,有著名的“四大喜剧”和“四大悲剧”。
34、尤其是阿伽门农,用不正当手段得到阿喀琉斯的一个战俘,从而令阿喀琉斯大为恼火,拒绝出兵作战。
35、《哈姆雷特》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它描述的是一位名叫哈姆雷特的王子,为了向那位谋杀自己父亲,霸占自己母亲并夺取了属于自己的王位的叔叔复仇的故事。因丹麦的时局等多种因素,哈姆雷特王子错过了复仇的良机,最终,他虽然手刃了仇人,却也死在了敌人的毒剑下。王族均共赴皇权,而丹麦混乱的政治局面却仍没改变。
36、在《麦克白》一书中,麦克白既渴望王位,又不愿意用不当的手段来获得,终于被欲望一点点的腐蚀,最终失败。
37、我想到《琅琊榜》里面梁帝指着龙椅,声音嘶哑地对梅长苏说:你知道吗?这个位置会让人变的!
38、公元前44年,已经独揽大权的凯撒在一次庆功仪式上,对一些追随者要拥立他为“大帝”半推半就。
39、《麦克白》一剧充满诱惑、罪恶和惩罚。勇冠三军的苏格兰大将麦克白和班戈在班师回朝途中,遇到三名女巫。这些女巫称呼麦克白为葛莱密斯爵士、考特爵士、未来的君王,更预言班戈的子孙将要君临一国。很快,麦克白先后成为葛莱密斯爵士和考特爵士,他欣喜若狂,连忙写信告知妻子。麦克白夫人见信大喜,后又得知国王邓根将驾临麦克白府并住上一晚,于是,她决定激起丈夫的斗志实现君王梦。当晚,麦克白夫人用麻药迷倒国王的侍卫,麦克白也在妻子羞辱的激将法作用下杀死了国王,但他因恐惧不自主地将染血的匕首带了回来。见此情景,麦克白夫人果断地将匕首拿回国王的寝.室,将上面的血迹涂抹在侍卫身上以嫁祸他人。当贵族迈克特夫等人发现国王被害时,麦克自杀死侍卫,麦克白夫人则昏倒在地。国王的两个儿子玛尔康、唐纳本感到事情不妙,于是分别逃往英格兰和爱尔兰,他们因此被怀疑为弑君元凶。麦克白加冕为王,他大宴群臣,但班戈和迈克特夫拒绝赴宴。麦克白派人暗杀班戈得逞,但班戈之子的逃脱却令他深为痛苦。此后的麦克白渐渐成为暴君,他杀掉迈克特夫的家人,靠暴政来抵挡那时时袭来的梦魇。惩罚最终到来,麦克白夫人积郁而死,玛尔康也率英军前来征讨暴君,一度所向披靡的麦克白被迈克特夫取下首级。暴君已死,苏格兰挥却了往日的阴霾,迎来了光明。
40、《奥赛罗》、《哈姆雷特》、《李尔王》和《麦克白》
41、希腊人发话,只要特洛伊人交还他们的王后海伦(她与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的私每导致了特洛伊战争),希腊人就自动撤离。
42、可以看到,悲剧必然伴随着痛苦和死亡,人们着迷于悲剧,正是着迷于在欣赏的过程中人物的遭遇与自身遭遇类似而产生的共鸣。然而,悲剧并非悲观,在不了避免的结局之外,在更多的情节上,悲剧往往透析着剧作家对人性和人生,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悟,在这过程中往往表现出了人作为万物的灵长宇宙的灵魂的积极性~明知遥不可及却至死不渝的追求,这种看似无力的抗争体现着的是人类不甘摆布无所畏惧的精神,因此,死亡是生命的结束,但决不是生命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