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荀子名言荀子经典语录 1、战国·荀况《荀子·荣辱》。穷:窘迫。这几句大意是:能了解自己,有自知之明的人,从不埋怨别人;知道自己命运前途的人,从不埋怨上天;埋怨别人的人
1、战国·荀况《荀子·荣辱》。穷:窘迫。这几句大意是:能了解自己,有自知之明的人,从不埋怨别人;知道自己命运前途的人,从不埋怨上天;埋怨别人的人,常常很窘迫;埋怨上天的人,常常没有志气。这几句说明人不应"怨天尤人"。而要做到不怨天尤人,必须有自知之明,能够了解自己,战胜自己;同时能审时度势,对大环境、天气候有所了解。做不到这些,常常会在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出现问题后又怨天尤人,无助于解决问题,只能增长消极情绪,志气低落,从而产生新的、更多的同题。可用以劝勉青年人应有自知之明,不要怨天尤人。
2、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荀子
3、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荀子名言荀子经典语录)。
4、法家原本系出儒家,属于儒家中的实务论者。理念之儒、传统之儒主静,万事万物以一理惯之;实务之儒、法家之儒主动,然而万变未离其宗。儒法同源,礼教与法治原本可以并行不悖。何必偏听偏信,自存门户之见?
5、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抱怨的话常常挂在嘴边,说天气不好影响心情,说命不好做不成富二代等等。仿佛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不如意都是由旁人造成的,自己只是一个备受牵连的可怜人罢了。
6、换而言之:礼者,言儒学之礼教也。法者,言儒学之法治也。权者,纵横家与兵家事也。
7、人积耨耕而为农夫,积斫削而为工匠,积反货而为商贾,积礼义而为君子。——《儒效》
8、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9、人主有六患:使贤者为之,则与不肖者规之;使知者虑之,则与愚者论之;使修士行之,则与污邪之人疑之。虽欲成功,得乎哉?——《君道》
10、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劝学》
11、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荀子
12、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荀子·乐论》
1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篇》
14、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15、见《荀子·法行》。本句大意是:好医生的家中病人多。人有病,都希望能尽快治好,所以凡是医术高明的医生。去上门求医的人就多。本句多用来说明从病人的多少,可以看出医生技术的高明与否;也可用以比喻知识渊博、处世经验丰富的人,登门求教的人就多。
16、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17、战国·荀况《非十二子》。诱:受引诱。诽:毁谤。这两句大意是:不为赞扬所引诱,不因毁谤而畏惧。~二句是说,为人处事.应有一定的原则.应有自己的信仰,不能一听到赞扬、夸奖,便飘飘然不知所以;亦不能一受到戚胁、恐吓,便移志变节,卖身投靠。它从正面阐述了正人君子面对软硬两手的态度;不受诱惑,不受威胁,坚持真理,坚守节操。
18、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19、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20、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21、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22、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荣辱》
23、服从真理而不服从君主,服从道义而不服从父命。
24、因此,不论是早睡早起这样的小事,还是立志追梦这样的大事,都当先行动起来,切莫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25、国者,天下之制利用也;人主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王霸》
26、战国·荀况《荀子·正名》。无稽(jī积):无从查考,无根据。这几句大意是:没有根据的言论,人们见不到的行为,听不到的计谋,君子应该慎重对待。没有根据的言论,或道听途说,以讹传讹,或别有用心,造谣诬陷,人们自当慎重对待,不可轻信;“不见之行,不闻之谋”皆处隐幽之中,人们不得而知,多鬼蜮魍魉之行,往往出人不意,攻人不备,人们尤当慎重对待。这几句是从《尚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化来,用于告诫人们要警惕那些无稽之言和暗地密谋、隐蔽施行之事。
27、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劝学》
28、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篇》——荀子名言
29、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30、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王霸》
31、有狗彘之勇者,有贾盗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不苟》
32、以小人尙民而威,以非所取于民而巧,是伤国之大灾也。——《王霸》
33、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
34、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35、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荀子
36、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37、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篇》
3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荀子名言
39、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
40、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41、敬人有道:贤者则贵而敬之,不肖者则畏而敬之;贤者则亲而敬之,不肖者则疏而敬之。——《臣道》
42、战国·荀况《荀子·儒效》。这几句大意是:处理任何事情,只要是有益于公理的就树立提倡,无益于公理的就废除掉。处理任何事情,都要以合不合公理为标准,因为这符合多数人的利益,适合于社会的通行原则,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对公理有好处的就去办,就支持;对公理没有好处的就坚决废除掉。这几句多用于说明处事要符合公理的原则。
43、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荀子·劝学》
44、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
45、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荀子经典语录
46、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
47、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荀子《劝学》
48、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荀况
49、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50、见《荀子·非十二子》。当(dàng档):恰当。知:明白事理。这几句大意是:话说得恰当,这是明白事理;不说话时也很恰当,这也是明白事理。一个人是否明理,不在于说不说话,话说得多或少,而在于言语是否得当,是否恰到好处。说话时正是该说的时侯,且说得恰如其分,这是明理;沉默时恰好是不应该说的时候,这也是明理。这几句可用于说明言谈必须得当。
51、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性恶》
52、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53、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劝学》
54、出自先秦《荀子·劝学》。明,眼睛亮。聪,耳朵好。眼睛同事间看两件东西,是不可能都看清楚的,耳朵同事听两件声音,是不可能全都听清晰的。这句话以观物、听音为喻,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55、战国·荀况《荀子·大略》。身:自己。这几句大意是:口能谈论,又能亲自去实践,这种人是国家的宝贝。这里所说的“言”,是与国有益之言;所说的“行”,是与国有益之行。不但有理论,而且能实践,身体力行,这样的人实在是国家的宝贝。这几句可用于赞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
56、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57、13)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荀子
58、荀子(约公元前313年至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卿“,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59、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60、战国·荀况《荀子·解蔽》。患:毛病。蔽:蒙蔽。一曲:局部,指认识上的偏见。大理:指涉及全局的根本道理。这两句大意是:大凡人的毛病,都易于受局部偏见的蒙蔽,而不明白关系到全局的大道理。人的认识,由于受到视野和宴践范围的局限,或由于个人认识上的偏见,大都易于被局部的小道理所蒙蔽,而看不到、认不清全局的大道理。这两句可用于劝诫人们不可囿于一曲之见而认不清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