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人而不仁 1、在《老子>八章》中,老子认为真正有智慧和聪明的人应该是这样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充分说明了了解他人和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1、在《老子>八章》中,老子认为真正有智慧和聪明的人应该是这样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充分说明了了解他人和认识自我的重要性。(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人而不仁)。
2、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不合礼制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孔子说:“夷狄)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3、《无衣》中,“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描写君王要发兵了,要修理好戈矛准备战斗。(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人而不仁)。
4、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不合礼制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孔子说:“夷狄)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5、《论语》十二章的翻译:孔子说:“学习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是有品德的人吗?”
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8、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9、 孔子一生要求自己严格按照周礼的规定事奉君主,这是他的政治伦理信念。但却受到别人的讥讽,认为他是在向君主谄媚。这表明,当时的君臣关系已经遭到破坏,已经没有多少人再重视君臣之礼了。
10、(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11、5子曰:“道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2、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 ,意思是
14、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1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6、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
17、 22 子曰:“管仲(1)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18、 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19、试译:孔子说:“领导一个有千辆兵车的公侯之国,就要兢兢业业工作,以取得信用;要节约官府开销,以爱养百姓;征用民力要注意天时。”
20、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漫长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
21、 (4)救:挽求、劝阻的意思。这里指谏止。
22、8子曰:“君子不重(zhòng),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3、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24、试译: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行孝道的,只晓得说能够养爹妈。可是你看狗啊马啊,我们也都能把它们养起来。没有孝敬心,怎么区别这两种养呢?”
25、 26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26、试译:仲孙、叔孙、季孙三家大夫祭祀祖先时,唱着《雍》这首天子祭祖诗来撤除祭品。孔子说:“‘各方诸侯助祭,肃穆天子主祭。’《雍》诗的这一句如何用到三家大堂去呢?”
27、《将进酒》中由悲而乐,表面上宣扬及时行乐,实为宣泄愤激之情,暂时沉醉酒乡的诗句是: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8、 (2)鄹:音zōu,春秋时鲁国地名,又写作“陬”,在今山东曲阜附近。“鄹人之子”指孔子。
29、 21 哀公问社(1)于宰我,宰我(2)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0、“克己复礼”中的“克己”并不是克制、约束的意思。“克”的意思在此为能、能够的意思。孔子教学生因材施教,颜渊是孔子学生里面最没有欲望的。(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对于一个最没有欲望的学生你跟他说你要克制欲望这不是搞错了吗?如果前面“克己”讲成克制自己的欲望,后面“由己”讲成要由自己来做。这不是矛盾吗?难道是将一个自己分两半,一个是不好的自己要克制,一个是好的自己要由己?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孔子非常认真看待颜渊请教是仁这件事,而孔子的回答也一定是孔子一生学问的精华,就是把人生从被动变为主动。
3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 ;今义: 。习,古义: ;今义: ) 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
32、 因此一部经典作品就像一道特殊的光源,不同时代的读者去赏析它时,都会被这道光源照进内心中不曾被照亮的部分。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去读它,也会因为想法和境遇的改变而产生不同的领悟。
33、(翻译)颜渊向孔子请怎么做到任,孔子说:“能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34、有人说《无衣》这首诗的语言有强烈的动作性,主要表现在“ 修我戈矛”“ 修我矛戟 ”“ 修我甲兵”三句上,这使人想象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
35、 (5)反坫:坫,音diàn。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36、 就:靠近。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正:匡正、端正
37、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38、 (1)太庙:君主的祖庙。鲁国太庙,即周公旦的庙,供鲁国祭祀周公。
3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0、①里:可作名词讲,居住之地;也可以作动词讲,居住。均通。今从第二义。
4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42、注释: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
43、 士:有抱负的人。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毅:刚强,勇毅。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已:结束。
44、老子在《老子>八章》中指出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危害的句子是“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
45、孔子称赞泰伯的道德,高到了极处。他曾经以天下三度让给季历,人民不知道如何称颂他的至德。泰伯与仲雍托辞要到南方时,古公,季历,心里都明白,他们父子兄弟均以国事为重,彼此在心照不宣中完成让国大事。我们读这一章书,当学太王的眼力、泰伯、仲雍让国的道德。最难得的是泰伯,让得那样和平,而且处置得合情合理,所以孔子称许他至德。
46、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47、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48、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49、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50、1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措诸枉,则民服;举枉错措诸直,则民不服。”
51、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不合礼制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孔子说:“夷狄)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52、《礼记》中《大学之道》一篇中用三句话概括了大学的道理:“__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_。”
53、 (4)从:音zòng,意为放纵、展开。
5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55、①南面:古时尊者的位置是坐北朝南,天子、诸侯时皆面南而坐。此以“南面'代指卿大夫之位。
56、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57、(翻译)与:赞同、肯定。意为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却赞成天命和仁德。出自《论语·子罕》。
58、《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的句子是: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59、试译:孟武伯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子最挂念的只有一件,就是希望父母身体好,不要得病。”
60、 孔子对《关睢》一诗的这个评价,体现了他的“思无邪”的艺术观。《关睢》是写男女爱情、祝贺婚礼的诗,与“思无邪”本不相干,但孔子却从中认识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庸思想,认为无论哀与乐都不可过分,有其可贵的价值。
61、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62、在《将进酒》中,诗人以黄河之水开篇,气势磅礴,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__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63、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64、字词解释: 故:旧的知识,知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可以凭借。 以:凭借为:做,成为。
6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6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7、质:质朴 文:文饰 史:虚浮不实。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68、 (2)宰我:名予,字子我,孔子的学生。
69、孔子阐述了对“仁”的内涵的理解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现“仁”。“仁”的关键是克己复礼,具体是要“视、听、言、动”都符合礼。
70、 就:靠近。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正:匡正、端正
71、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72、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73、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74、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
75、“以天下让”一句,古注争议很多,郑康成注,太王死后,泰伯接到告丧的讣闻,并未奔丧回来。刘宝楠认为郑注比较合理。但韩诗外传,论衡,吴越春秋等书,都说泰伯和仲雍奔丧回国,在丧事完了,又到吴地。究竟事实如何,已难考证。若以情理推论,古公既有遗嘱,季历不能不遵嘱接回伯仲。伯仲到南方,并非不告而别,只说为采药而去,迨闻父丧,没有理由不回来。至于回来以后,是否能如原意让得了位,因已文身,不能治国,且有古公默契在前,自无问题。
7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7、快;朋同门为朋,同志为友;愠,生气,发怒;
78、关于个人成长,孔子强调了外部环境的重要影响。在他看来,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外部的人文环境密切相关。因此,他就居住的环境的选择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正所谓环境改变人,只有与德行高尚的人在一起,才能在耳濡目染之下培养出高尚的情操。
7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80、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81、在人的一生中,重要的不是你能做出什么伟大功业,而是能否战胜自己。战胜自己,就是促使自己内心向善力量的增长,去除心中的不良念头,塑造和重建自己的人格,而要做到这一点,没有自省是办不到的。自省的方法很多,比如慎独和曾子的三省吾身,这两个方法都注重内在的感悟。而孔子这里提出的方法则是由外而内,避免了独坐枯思可能带来疲倦和迷茫,从而使自省变得生动和活泼起来。
82、择其善者而从之( )
83、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84、 克己复礼:克制自己,使自己的为归到礼的方面去,即合于礼。复礼,归于礼。
85、在《老子>八章》中,老子对善于行道的人做出高度评价,认为他们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一般人理解不了的句子是: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86、殷朝时代,陕西邠2113州有一小国,因5261受异族狄人侵犯,国君古公亶4102父迁居陕西1653凤翔岐山之下,改国号为周。后来周武王伐纣而有天下,追尊古公为太王。
87、 (3)郁郁:文采盛貌。丰富、浓郁之意。
88、 20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89、 学而时习之( )
90、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9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9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的句子是: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93、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欤?抑与之与欤?”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欤!”
94、 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1)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95、儒家思想核心是“博爱、厚生、公平、正义、诚实、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谐、法治等德道思想‘’。它对于我们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理论支援以夯实、筑高舆论阵地,对于社会树立核心价值观以寻求长治久安良策,对于我们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国际化,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都有重大意义。儒家思想中仁、利等思想有许多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我国进一步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