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 1、学生在课内“精读”的基础上,课外要进行大量的“略读”和“自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运
1、学生在课内“精读”的基础上,课外要进行大量的“略读”和“自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运用。
2、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叶圣陶
3、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4、 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
5、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
6、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马卡连科
7、致力于习惯的培养,艰巨却也同时很具成就感的一项工程,我将努力,同时也将继续潜心研读叶老先生的教育思想,并积极应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去。教师《叶圣陶教育名篇》的读后感2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本人读罢《陶行知教育名篇》,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8、“儿童是最容易受影响的,小学教师要从各方面给他们好的影响,是他们往后升学或者就业都得到好处,一辈子立身处世都得到好处,这是多么重要的工作。”
9、——叶圣陶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叶圣陶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10、教育之要点,当天逾养成儿童正确精神之思想能力。
11、把依赖性的?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性的?自我教育?。
12、……让受教育者“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成为一个能‘自得’的人”。……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13、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柏拉图论教育》
14、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15、 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16、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
17、 小朋友的成长和进步是我的欢快;小朋友的赢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对朋友的`忠诚本该如此,不然,我就够不上作他们的朋友,我只好辞职。——叶圣陶
18、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19、写话,粗略说是嘴里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加细一些说是,所写,从用语方面看,要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话。
20、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打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21、在现代中国做一个人,决不可放弃丰富自己,充实自己的每一个机会。
22、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能力。
23、第二辑,叶老把目光投向了教学。在《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中,叶老说:“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认,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了进入这样的境界。给指点,给讲说,却随时准备少指点,少讲说,最后做到不指点,不讲说。这好比牵着孩子的手教他学走路,却随时准备放手。我想,在这上头,教者可以下好多工夫。”叶老的话给了我们启示,我们的教学一定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反观现在的某些公开课,教师“声光电”齐上阵,“说演唱”同登场,课堂热热闹闹,学生晕头转向,但只见“老师费尽心机地教”,却很少见“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尝试学”,不是显得可叹可笑吗?
24、1916年,朱自清考上北京大学预科,并于第二年开始自己的诗歌创作。
25、教育方面,宜将儿童所固有文艺家的宇宙视善为保留,一方固须使其获得实际生活所需的知识,一方更须以艺术的陶治培养其直觉、感情和想像。
26、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27、“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为什么长期以来,相当多的语文教师还只是注重在“教”上用功夫,而不愿在“导”上花气力呢?那是因为“教”比“导”容易,“导”比“教”困难;“教”有地方搬用,如教学参考书或优秀教师的教案等,而“导”却完全得由自己去反复琢磨,精心设计。
28、贵在得法: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象不同,方法不同,结果肯定不同,达到最好效果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找到最好的方法才是得法。
29、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要熟练的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的应用,一辈子也用不尽。
30、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的实际特点直接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分析学生的特点,科学准确地研究,有针对性地选择和使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在运用任务驱动方法时,例如,根据不同层次设置学生的学习水平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31、再想想在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教师把“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妥当,指导他”这正是体现了教师引导作用、指导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真正是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位置,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32、1922年,他与叶圣陶共同创办《诗》月刊,倡导用新文(白话文)进行创作,他的作品也随着自己的月刊被人们熟知,并被称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
33、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34、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
35、要使生活向着求充实的路,有两个致力的目标,就是训练思想与培养情感。
36、各种学科除了各自的目标之外,有个共通的总目标,就是:教育学生,使之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
37、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叶圣陶
38、阅读大师,我不仅在教育思想上得到陶冶,而且在人格魅力上也得以熏陶。在《假如我当教师》的文章中,他说:“我决不‘外慕徙业’可是我也希望精神和物质的环境使我安于其业。”实实在在的话语,彰显出大师率性的人格魅力——教师就是凡夫俗子,教师也要生活。不像现在的一些“名师”,把“爱”与“奉献”唱得老高,仿佛自己是那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不知道他对他的亲人是不是也唱“我拿什么献给你,我的爱人?”
39、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
40、将来的固然重要,因为有跨到那里的一天;但现在的至少与将来的一样重要,因为已经踏在脚底下了。
41、教师只管讲,教师是演员,是主角;学生只管听,学生是观众,即使偶尔举举手回答个问题,也不过是个配角。叶圣陶说:“这在学生很轻松,听不听可以随便。但是,想到那后果,可能是很不好的。学生会不会习惯了教师都给讲,变得永远离不开教师了呢?永远不离开教师是办不到的,毕业了,干什么工作去了,决不能带一位教师在身边,看书看报的时候请教师给讲讲,动笔写什么的时候请教师给改改。那时候感到不能独自满足当前的实际需要,岂不是极大的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