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莫言获奖中国尴尬(41句好句精选)

作者:admin 日期:2023-05-25 人气:

描述:为什么莫言获奖中国尴尬 1、但是《檀香刑》所显示的作家的叙事才华则是无可争议的。在这部小说中,他设置了一个奇特的矛盾,一个戏剧性的人物关系与叙述结构,我把这个关系叫

为什么莫言获奖中国尴尬

1、但是《檀香刑》所显示的作家的叙事才华则是无可争议的。在这部小说中,他设置了一个奇特的矛盾,一个戏剧性的人物关系与叙述结构,我把这个关系叫做“一个女人和她的三个爹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中,杀人者(公爹)与被杀者(亲爹)、统治者与其工具(钱丁)、权力与民间(孙眉娘),帮凶和知识分子,这些不同的社会势力纠结到了一起,成为盘根错节甚至血肉相连的因素,它们共同构成了“将刑罚变成狂欢”的力量。通过这些关系,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现代文明与民族情结、权力阶层的利益与知识者的良知等等观念性的东西,也产生了尖锐多向的冲突与矛盾纠结。

2、而《蛙》和《丰乳肥臀》,恐怕是莫言争议性最大的两部作品了。《蛙》的主人公“姑姑”前半生帮人接生,后半生又不停地给人堕胎。

3、第嫉妒莫言走红,文人心态不平和。第揭露中国社会不为人知的阴暗面与劣根性,在阅读上造成读者很多不适。

4、1995年,《丰乳肥臀》这部小说被紧急叫停,莫言也因此被做了检讨,最后甚至被调离了部队。直到2003年,这部小说被中国工人出版社再次出版,不曾想再次受到众议,最后不得不以出版社编辑辞职告终。(为什么莫言获奖中国尴尬)。

5、当时莫言获奖的消息传回国内之后,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铺天盖地的报道这一消息,普通民众对此的看法大多都是感动和赞誉,然而一些民间文学爱好者却不这样认为,他们甚至联名写信要求诺奖评委取消莫言的得奖,他们认为以莫言的名气和作品,根本达不到获得诺奖的水平。(为什么莫言获奖中国尴尬)。

6、其实,即使对理解起来较为容易的西方文学,诺奖的选择和评价也多有偏失。由于“诺奖”早期在价值观上的保守主义倾向,“诺奖”评委们不惜拂逆许多知识分子和作家的意愿和请求,极其固执地拒绝颁奖给托尔斯泰,——连续十年,他们完全无视托尔斯泰的存在,直到他带着巨大的文学成就和无上的精神荣耀,离开这个他无限热爱的世界;由于眼界的狭窄和判断上的失误,他们还很不应该地忽略了美国文学之父马克·吐温(1835年~1910年),——威廉·福克纳称他为“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而海伦·凯勒则说“我喜欢马克·吐温——谁会不喜欢他呢?即使是上帝,亦会钟爱他”。同时,由于反应的迟钝和心胸的狭隘,他们还很不应该地遗漏了契诃夫、高尔基、勃兰兑斯、乌纳穆诺、卡夫卡、曼德尔斯塔姆、阿赫玛托娃等一大批优秀的作家;这就说明,诺贝尔文学奖从一开始就有着自己的“傲慢和偏见”,就是一个不具有广泛包容性和绝对公正性的文学奖项。

7、其中,《生死疲劳》堪称是莫言在艺术上向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巨制,关于生命的六道轮回想象支撑起这座气势宏大的文学建筑;这部小说充分杂糅了民间想象与传统说书的精气,用气势如虹的文笔写出了半个世纪中国历史的残酷与荒诞,再现了农民的苦难和乡村社会的变迁。

8、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文学委员会主席帕·瓦斯特伯格介绍了莫言的作品,阐述了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瓦斯特伯格的颁奖辞全文如下:

9、文學陝軍专访鲁迅文学奖得主陈仓:作品是活出来的,是用皮肉熬出来的

10、在2001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檀香刑》里,莫言有意识地把他的写作大踏步地撤向了民间,特别是融入了民间说唱艺术的精髓,把小说演变成一部诉诸声音、可以用耳朵阅读的神品妙构。

11、莫言如此被黑,无非是因为他作品中对中国的丑恶以及人性的描写过于真实、过于残酷。比如小说《酒国》中就曾写到,世间美味便是烤三岁童子肉,所以男童成了人间少有能享受到的佳肴,而女童则因受人鄙视而无人食用,最后反倒因此而得以生存了下来。

12、另外还有一些规则,比如不接受作者自荐,奖金只颁发给在世的作家,瑞典和挪威政府不得干预评奖工作,每项奖项只设五位评委,获奖者完全由评委投票决定等。

13、没想到的是,黑历史还没有被扒出来,反倒是拿奖的作品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在莫言的作品上,不仅有不懂的网友表示低俗,不堪入目,就连曾经的同行,都认为他不配。这种在人品以及作品之间来回切换谩骂的方式,让每一次接受采访的莫言都很无奈,毕竟只要他一说话,就有人发起攻击,仿佛他们才是站在道德的最高处,审判所有人的那个上帝。

14、  尽管如此,对莫言来说,这个奖来得也并非最好的时候。获奖作品《蛙》是否达到诺奖平均水平暂且不论,但这部稀松平常的“小长篇”肯定不是莫言本人的上乘之作。在《丰乳肥臀》之后大举加入“小长篇”市场竞争的莫言,和许多以同样的暧昧与现实媾和的先锋作家一样,都失去了昔日的魔法。或许那是模仿学习得来的魔法,或许这以后他们都陆续走上了独立创造之路,但作为读者,我宁可看他们前期模仿学习得来的魔法表演,也不愿看他们晚近所谓独立创作的稀松平常的“小长篇”。前者还有发展的可能性,后者却陷入呆板、僵化、单薄、封闭;前者带着上升期的稚气和锐气,后者则显出枯槁的暮气——虽然这种暮气(还有愈演愈烈的邪气)也许正是有些人所要寻找的大师气和经典气。

15、  诺贝尔文学奖并非高不可攀,中国作家并非必须达到上面几位的水准才能获奖,但不妨借此机会想想曾经被反复炒作的老问题:当代中国文学是否超过现代文学?当代文学是否真的到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我的答案很简单:包括莫言在内的中国当代作家尽管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如果要在整体上与现代作家相比,则差距之大,何可以道里计!

16、除此之外一些看了作品而感受不到期待值的粉丝也加入到了嘲讽的圈子里,很多人都觉得莫言作品里面有丑化中国人的形象,不够真实,是暗箱操作。

17、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此前我国的文学创作其实一直都有着较好的反响,只不过并没有真正的得到诺贝尔文学奖这种比较有分量的荣誉称号。因此一时之间也免不得让很多的文学创作者灰心,认定自己恐怕没有机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甚至会有作者放弃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18、2012年11月,老牌文学季刊《凯尼恩评论》(KenyonReview)发表了“70后”华人学者和小说家孙笑冬(AnnaSun)的题为《莫言的病态语言》(TheDiseasedLanguageofMoYan)的文章,她认为,“莫言的语言是‘病态的’,而且是与伟大的中国文学传统割裂的;这种语言的病态体现在它杂糅了多种不同的语言种类(旧的、新的、粗鲁的、优雅的以及革命化的),而他的主要翻译者葛浩文(HowardGoldblatt)为莫言作品创造出的翻译文体在艺术上其实比原作要强”。莫言是德国汉学家顾彬“批评得最多的中国作家”,在题为《莫言讲的是荒诞离奇的故事》的访谈中,顾彬从翻译的角度分析了莫言获奖的原因:莫言的获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遇到了一个杰出的翻译家:“葛浩文采用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翻成英文。他不是逐字、逐句、逐段翻译,他翻的是一个整体。这是欧洲大约从18世纪以来流行的翻译方法。也就是说,葛浩文对作者的弱点知道得一清二楚。他把一切都整理好,然后翻成英文,语言比原来的中文更好。”(2012年10月12日11:11“德国之声中文网”)

19、无思想和无深度,也是莫言写作的一个致命问题。在2005年的那次演讲中,莫言这样谈到了自己对“思想”的理解:“我认为一个作家如果思想太过强大,也就是说他在写一部小说的时候,想得太过明白,这部小说的艺术价值会大打折扣。因为作家在理性力量太过强大的时候,感性力量势必受到影响。小说如果没有感觉的话,势必会干巴巴的。”这里的判断其实是很靠不住的。因为,在长篇小说叙事里,“思想”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没有思想的叙事,必然是浅薄而混乱的叙事,也就是说,在小说的世界里,“思想”与“感觉”、“理性力量”与“感性力量”,从来就不是冰炭不可同器的对立关系,而是相得益彰的同一关系。在真正的文学大师那里,感觉是渗透了思想力量的感觉,而思想则是充满感觉血肉的思想,——他们既是理性的“善思”的思想家,也是感性的“善感”的诗人。

20、原本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对我们国家在此奖项无记录的刷新,这是一个可喜可贺的好事情,然而从奖项再到作品内容的评论来看,则出现了不小的分歧。包括一些知名学者、教授都发文批评,其中像李斌、陈桂婷就出了《莫言批判》,对莫言作品的“罪状”进行归纳和总结。

21、  诺奖评委错过现代中国作家而看中当代中国作家,不知道他们是否觉得中国当代文学已经超过了中国现代文学?如果这样,他们对中国文学的整体认识还大可商榷。也不知道他们这次仅仅是因为欣赏莫言作品,还是冲着具有“诺奖情结”的中国和中国人而给莫言发奖?若是后者,文学奖的文学性或通常所谓含金量就要打点折扣了。

22、莫言骑着那辆吱嘎作响的自行车出现在我们面前,单脚停下,然后用一条链子锁,将它牢牢锁在马路边的栏杆上。

23、一个文学奖项的水准和影响力,决定于它的评委的素质和修养。然而,任何一个文学奖的评委会,无论其专业精神有多强,鉴赏水平有多高,判断能力有多好,也总有它力所不逮的地方。例如,对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们来讲,由于文化的同构性和语言的可转换性,阅读、理解和评价包括俄罗斯文学在内的西方文学,通常来讲,并无太大的滞碍,但是,一旦涉及迥乎不同的中国文学,他们便难免不陷入茫然的尴尬状态。

24、  此次莫言获奖,已经被说成是继“奥运”、“世博”之后本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三大标志,这样兴高采烈之际,个人的获奖行为一下子被提升到国家民族的高度(有媒体甚至说莫言这次是代表中国去领奖),但不知有没有想过,是否因为莫言获奖,莫言本人或者跟莫言差不多的当代中国其他作家的水平顿时就超过了梁启超和鲁迅?或者超过了巴金、老舍、沈从文、钱钟书、汪曾祺等人,并且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准?

25、在我看来,这是莫言对近代以来大面积影响中国文学的西方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写作的有力抵制。虽然在这部十足本土化的小说里不乏魔幻现实主义的描写,但这就是我们真实的民间,这就是我们真实的现实。

26、莫言只当张清华在戏说,笑而不语,不时掏出一只牛角梳,拢拢那稀疏的头发。那时的莫言,真是一个心无旁骛、自由飞翔的莫言。

27、  我因为读了点鲁迅的书,对当代文学,总忘不了尝试用鲁迅的标准衡量一下,用鲁迅的眼光打量一番。评论界前辈程德培老师开玩笑说,你的评论不好玩,要么开头引鲁迅,要么结尾引鲁迅,总是鲁迅,“吃大弗消”。这种写法好不好玩我不知道,但积习难改,只好对德培老师以及有同感的朋友们道一声惭愧了。前几天遇见陈村,他说你这样写我倒没意见,只怕鲁迅不干,他老先生愿意跟我们排一块儿吗?我想这种担心应该是多余的。鲁迅固然说过“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子也不转过去”,但在现实的文学交往中他并不怕“破骨脚”的粪勺战术,也没有害洁癖到不肯沾上别人或被别人沾上。一部《鲁迅全集》与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主动或被动挤在鲁迅身边的作家还少吗?要不要跟鲁迅排一块儿,不是鲁迅而是别人需要考虑的。

28、而莫言在被无端指责时,他却没有选择顾及这些。有人认为莫言的作品大多都聚焦在社会底层的阴暗面,反映出我国社会一定历史时期内的发展问题,也有人认为他肆意抹黑人性,作品中充斥着负能量。但不管怎样,莫言的作品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这一点获得了众多文学大家的认可。

29、他这种高难度的驾驭风格,融合中国传统志怪小说和拉丁美洲式的魔幻,一般作家的水平很难超越。

30、要知道,摘得这样一个奖项,本该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甚至有可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人。但是莫言却出现了不受国人认可,甚至还带有辱骂的词语。尽管一直以来,我们都有荣耀的追求是前进的,可是在得到之后,却出现了模棱两可的一面,喜欢的人为他庆祝,讨厌的人为他谩骂,这些都是为了一件事情,就是他的作品。

31、我想,这恐怕是与莫言出生于纯朴的农民家庭,对乡村现实具有丰厚的感性认识有关。对莫言来说,谦卑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或姿态。我发现,自觉的谦卑使他获得了一种观察现实和世界的方式。而且,他把这种谦卑意识渗透进了他的所有写作之中。

32、张清华对各种文类有着驳杂的爱好。他的心中装着一部中国诗歌地理,同时,他长期阅读和研究先锋作家和新潮小说作家,主要包括莫言、余华、苏童、格非、王朔、张炜、王安忆、贾平凹等等。这是风云际会的一代人,他们赶上了历史的大变动,这对文学创作来说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机遇。张清华与他们基本是同一代人,共同的阅历、共同的知识构造、共同的趣味,让他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他们。

33、投稿须注重文学艺术,不涉及政治敏感问题的纯文学作品。一旦投稿,则视为授权本平台。

34、《檀香刑》可能是莫言小说中迄今“艺术含量”最大的一部小说,也是他的风格大变的一部小说,但与《丰乳肥臀》比,它就只是一部“奇书”或者“类书”了,比《丰乳肥臀》这样的作品,还是“人为”地稍逊一筹。这样说或许不尽公平,但在美学的品质上,它们显然是经过了一个从崇高到荒谬的“滑落”。同样是悲剧,但一位伟大的母亲和一位风尘式的“妇人”,却使她们分别列入了两个“品级”。甚至前者的粗砺和庞杂也成为了它作为天籁之响的一部分,这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35、  据说获奖消息传来之后,莫言的书开始热卖,这也成了许多人大肆庆贺的理由。但获奖之前读者为什么并不爱读莫言?获奖之后为什么立刻趋之若鹜?只有两种可能解释:第若无诺奖刺激,莫言对中国读者本来并没有什么吸引力;其次,许多中国读者的文学欣赏能力和鉴别能力太差,只有等“洋大人”发下话来,才晓得该看谁的书。用鲁迅的话说,就是我们因为对自己的文学并无“印象”,所以只好急得团团转,向各类的外国人“打听印象”。

36、最早的那一次,就不去说它了,现在单说最近的这一次。

37、1927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来到中国,对鲁迅的文学成就有了较多的了解。这位爱好文学的瑞典人,便与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便通过鲁迅好友台静农探询鲁迅的意见。9月25日,鲁迅在写给台静农的信中这样说道:“诺贝尔奖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奖赏金的人,瑞典最好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的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以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38、注:授权发布,转载须统一注明来自长安街读书会公众平台:changanjie-read。

39、  鲁迅在一篇题为《未来的光荣》的杂文中说,西欧文艺家们喜欢为主顾们贡献“奇特的(grotesque),色情的(erotic)”两件宝贝,他提醒国人注意,不要因为被西欧文艺家写成这个样子而感到光荣,“我们要觉悟着被描写,还要觉悟着被描写的光荣还要多起来,还要觉悟着将来会有人以有这样的事为有趣”。莫言早期小说已经开始而 《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蛙》变本加厉的醉心描写肉体和肉体经验的倾向,总是顽强地伴随着他向城里人和外国人诉说乡村知识的冲动,由此展示的中国的一部分形象,是否也属于鲁迅当年所说的那两件宝贝?中国人的身体,或者奇特的色情的中国人的身体经验,是否就是中国的魔幻的一种?花几分钟想想这个问题,应该还是值得的。

40、在长期的评奖过程中,诺贝尔文学奖的逐渐形成了以下几个评定标准:第要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第作品候选人的标准必须是在前一年有举世瞩目的工作成就;第不限定国籍;第必须在文学上有极其出色的贡献;第作品必须趋向于理想主义色彩。其奖项与国家无关,是授予得奖者本人的。诺贝尔奖不仅重视纯文学作品(诗歌、小说、剧本),文学领域其他类型的作品也可以获奖。

相关经典

用疲惫不堪造句子(52句好句精选)

论语第二章原文(62句好句精选)

关于诚信的成语有哪些要带故事的(60句好句精选

扎心文案短句配图(52句好句精选)

qq轻聊版(54句好句精选)

为什么穷人不要搞哲学(103句好句精选)

小时代互怼台词发烂发臭(34句好句精选)

愿往后余生(63句好句精选)

描写太阳的两字词语(44句好句精选)

春夏秋冬40个四字词语(23句好句精选)

千千古诗网 http://www.juzi6549.com  
闽ICP备202300652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