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马相伯名言 1、上海交通大学(1896一至今)由晚清重臣盛宣怀创建于1896年,最初校名为南洋公学。 2、近代教育的先行者、一代名宿马相伯带着无限的遗憾和痛心, 3、学社社员劝其姊妹就
1、上海交通大学(1896一至今)由晚清重臣盛宣怀创建于1896年,最初校名为南洋公学。
2、近代教育的先行者、一代名宿马相伯带着无限的遗憾和痛心,
3、学社社员劝其姊妹就学,自此女校学生渐多。爱国学社成立后,蔡元培等几个具有进步和革新思想的人士,从此与一群热情奔放的青年学子日夕相处,彼此间互相影响,言论和思想都有了急剧的发展,不久便激起更大的浪潮,震撼了上海甚至整个中国。
4、12月4日,各省代表议决以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黄兴当选为大元帅,黎元洪当选为副元帅。孙中山亦于年底返国,旋即当选为临时大总统,以1912年1月1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此后改用阳历。是日孙中山就职于南京,着手组织内阁。各省代表会正式开会,通过国务员名单,各部门总长依次为:陆军黄兴、海军黄钟瑛、外交王宠惠、财政陈锦涛、司法伍廷芳、内务程德全、教育蔡元培、实业张謇、交通汤寿潜,中华民国第一次临时政府至此完全成立。
5、如果只允许一种声音存在,那么唯一存在的那个声音基本上就是谎言。(柏拉图)
6、平等、博爱与执着的种子在马相伯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
7、在民*主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马克思)
8、1905年2月,法国天主教会意图窃取震旦学院领导权,强迫马相伯“无病入院”。
9、1917年,胡适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有时候到济南、武昌等地办事时,仍然会到花柳巷重温旧梦。(马相伯名言)。
10、同治九年(1870年),马相伯获得神学博士衔,加入耶稣会,授司铎神职。同治十三年(1874年),马相伯调任徐汇公学校长兼教务,讲授经史子集;并兼耶稣会编撰。而在光绪二年(1876年)时,马相伯因自筹白银2000两救济灾民,竟然遭到教会幽禁“省过”,其一怒之下逐脱离耶稣会。
11、这一年,蔡元培趁暑假赴日本旅游,却遇上了东京留学界的“成城学校事件”。成城学校是专为中国学生而设的军官学校预备班,吴敬恒奉两广总督之命,带领速成师范学生到日本留学,其中9人拟入成城学校,清驻日公使拒绝保送。吴向公使抗议,被召日警驱逐出境。吴敬恒回国船中和蔡元培相遇。
12、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学校当时的教务长蔡元培和200多名学生愤然的离开了学校。
13、当时国内的革命人士主要集中策划暗杀和暴动,但暗杀工作不能顺利开展,革命的方针和步骤也无法确定,因此大家对革命的前景仍然非常黯淡。蔡元培的内心不免会有失落的感觉,因此改变一下生活环境的欲望便愈来愈强烈。到这年秋天,听闻清廷有派遣编修、检讨出洋留学之议,便决定进京销假,申请留学欧洲。临行,把同盟会干事一职托他弟子黄炎培代理,并将秘密文件及名单多种交给他保管。蔡元培离开上海,独自前往阔别了8年的北京。
14、蔡元培六岁入家塾读书,从《百家姓》、《千字文》读起,读完《四书》、《五经》。随后,老师就教他“八股文”,又称“制艺”或“时文”,作为应付科举考试之用。到光绪三年(1877),元培十一岁,父亲逝世,因他父亲为人宽厚,有贷必应,死后债台高筑,东家责令赔偿。世交分头募款欲以接济,但为元培母亲周氏所拒。由此可见,元培性情宽厚,是父亲的遗传,而不苟取,不妄言,则得诸母教。
15、这一切,张爱玲都忍了,还寄钱给胡兰成。张爱玲不计代价的默默付出,终于在1944年收到回报。这一年,胡兰成与张爱玲结婚,承诺“岁月静好,现世安稳”。3年后,胡兰成的承诺就烟消云散。1947年,胡兰成与张爱玲离婚。
16、上海南洋公学是后来交通大学的前身,成立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分为师范院、上院、中院和外院四部,外院即小学。光绪二十七年(1901)春增开一个“特班”,取录了42位私塾就读而又有志向西学的秀才、举人,预定教他们外国语言及经世之学,成绩优异者保送“经济特科”。蔡元培就是担任这个特班的总教习。
17、王晓君:《马玉章谈爷爷马相伯》(J).世纪,2003(6):41-
18、2有人将章太炎比作狂士祢衡,他不惧当道,倡导革命,清狂之风骨丝毫不输给任何前人,他是骂袁世凯骂得最露骨的同代人。他是《民报》的主编和社长,亲手主编16期,并发表文章83篇。他曾经为了震慑袁世凯等人,绝食等死,以示抗议。他的一生的最后诸病侵袭,临终前,留下遗嘱“设有异族入主华夏,世世子孙毋食其官禄”,何等气节!
19、3月底,跟着又有拒俄运动的展开,蔡元培剪了头发,和志愿加入“拒俄义勇队”的96名学生,穿上制服,早晚训练,准备抵抗俄国侵占中国东三省。可是,清廷不但没有明白青年学子的爱国热诚,反以为他们是在阴谋造反,而加以强烈的压制,结果只有迫使急进的青年走向反清的道路。
20、上海南洋公学是后来交通大学的前身,成立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分为师范院、上院、中院和外院四部,外院即小学。光绪二十七年(1901)春增开一个“特班”,取录了42位私塾就读而又有志向西学的秀才、举人,预定教他们外国语言及经世之学,成绩优异者保送“经济特科”。蔡元培就是担任这个特班的总教习。
21、学校成立后,他以"广延通儒,培养译才"为宗旨。更是强调“重视文艺、崇尚科学、不谈教理”的办学方针,当时的学子对此非常认可和推崇。
22、他们不是要去解决问题,而是去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23、蔡元培仍在中西学堂监督任内时,原配夫人为他生下了第二个儿子,叫做无忌,但不久王氏即因产后失调,与世长辞。还未满一周年,作媒请续弦的人很多,元培提出五个条件:女子须不缠足;须识字;男子不娶妾;男死后,女可再嫁;夫妇如不相合,可离婚。
24、五四时期,新旧文学的论争,白话文言的抗拒,两派人士都服务于北大。胡适、陈独秀的提倡白话文派,和提倡文言文的林琴南、严复,都在北大教书。当时的校长就是蔡元培,他虽然倾向于革新的、进取的事物,但认为这几位老古董的确有一技之长,也就延聘他们在北大任教。所以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担任校长时期,不问这个人有辫子没有辫子,只看他有没有学问,只要有一点长处的人,他没有不器重他的。这种态度,就是所谓“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25、炮火连天,只为改朝换代;尸横遍野,俱是农家子弟。(莫言)
26、“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写过著名的《再别康桥》的诗人徐志摩,堪称“渣男”的代表。
27、感悟:要“把中国叫醒”,这是需要多么大的决心和气度啊!这让人想起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们都是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来作为人生信仰,从而为自己的成长和生活增添无穷的力量。
28、严格地说来,康有为和梁启超都是清朝末期的人,过着三妻四妾的生活,似乎可以理解,可留学过英美的时髦文人,就不“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