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曾国藩家书经典名句摘抄 1、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2、曾国藩非常认真地想过家族子孙的出路,他说:“我仔
1、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2、曾国藩非常认真地想过家族子孙的出路,他说:“我仔细想过,大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便将福分享用完了。他们的子孙开始骄佚,接下来便四处流荡,最后死无葬身之地,福分延至一二代的很少。商贾之家,勤俭的则可将福分延至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将福分延至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将福分绵延到十代八代。我现在靠着祖宗的积累,年纪轻轻便得到功名,深恐自己一个人将祖宗的积累享用尽,故而教导诸弟及儿辈,但愿为耕读之家、孝友之家,不愿为仕宦之家。”
3、凡人言行,如青天白日,毫无文饰者,必成大器。
4、四事勉儿辈:一曰看生书宜求速,不多读也太陋。一曰温旧书亦求熟,不背诵则易忘。一曰习字宜有恒,不善写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马之跛不能行。
5、耕读之家,也就是以治农与读书为根本的家庭,一般可兴旺六代;
6、这个时候的曾国藩的作文读起来真的是酣畅淋漓,大呼过瘾。排比用的是溜溜的。曾国藩讲大道理,但讲得很扎实,不是夸夸而谈。很容易让人听得进去。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讲道理的方法很值得学习。(曾国藩家书经典名句摘抄)。
7、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8、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9、看大部头的书,一个是要能摘抄典故和词汇,这些都是自己将来写作的素材。这也是咱们所说的摘抄;一个是不能死记硬背,需要理解作者成书的逻辑,也就是曾国藩所说的“意味”。记住这些意味和章法,也就能记住个大概了。
10、几个弟弟道理上明白,但实际行动起来,总是差强人意。如国潢懒散,国荃浮躁,国华受不得挫折,国葆缺乏自制。对此,曾国藩谆谆教导诸弟一要立志有恒,二要专心致志。曾国藩关心弟弟们的学业,择学择师均一一参与意见,支持弟弟们赴省城读书,并负担他们的学费。几个弟弟都曾到京城曾国藩身边读书。曾国藩除身体力行,教弟读书外,又为他们捐监,创造科考的条件。但最根本的还是希望诸弟通过读书,明晓事理,修身齐家。曾国藩鼓励并重视诸弟对自己的批评。
11、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12、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13、◆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14、人才是最难得到的,我之前在幕府的时候,我只是平等的对待那些幕僚。今天想想,在什么地方还能找到像他们一样的人才呢?
15、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16、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17、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18、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19、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20、八本之说: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八宝:书、蔬、鱼、猪、早、扫、考、宝;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三不信:不信僧巫,不信地仙,不信医药;四字诀:勤俭孝友(勤劳俭朴持家,孝敬父母长辈,友好兄弟姐妹,团结左右邻居)曾国藩家训核心思想为:以八本为经,以八宝为纬,以四字要诀(勤俭孝友)、三致祥、三不信穿插其中,经纬连贯,脉络相通,形成的一套治家的完整可师的理论体系。
21、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2、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23、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轻营。有必不可劝之人,不必多费唇舌。《曾国藩家书》。
24、日慎一日,以求其事之济,一怀焦愤之念,则恐无成耳。千万忍耐,久而敬之四字,不特处朋友为然,即凡事亦莫不然。《曾国藩家书》。
25、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26、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27、先静之:先静下心来,尽量排除干扰,人在情绪波动大的时候很容易判断失误。再思之:开动脑筋想办法。五六分:很多事不是一蹴而就的,会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28、真正读书的方法是看、读、写、作合而为每天都应该这么去做。所谓看,就是博览群书,年年所读各不同。所谓的读,首先要根本作者与文体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李白、杜甫等的诗如果不是高声朗诵,很难领略其中雄伟的气慨,韩愈、欧阳修等的文章,如果不是反复斟酌,很难领会其中深远的韵味。
29、对待自己严格要求,对待别人能宽心不为难,这就是敬和恕吧。但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做反了,不敬不恕,最后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