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57句好句精选)

作者:admin 日期:2023-06-07 人气:

描述:维特根斯坦 1、他不仅对逻辑经验主义哲学、日常语言哲学的发展(维特根斯坦)。 2、维特根斯坦这时十分推重罗素的成就,明确表示他完全赞同特称描述语理论,这主要因为罗素区分了

维特根斯坦

1、他不仅对逻辑经验主义哲学、日常语言哲学的发展(维特根斯坦)。

2、维特根斯坦这时十分推重罗素的成就,明确表示他完全赞同特称描述语理论,这主要因为罗素区分了句子的语法形式和逻辑形式,而这被维特根斯坦视为哲学的主要工作:“不相信〔传统〕语法是从事哲学的第一项要求”。不过,维特根斯坦对罗素的分析工作并非亦步亦趋,这一时期,他开始在逻辑领域进行独立探索,对和、或、所以等逻辑常项的思考把他引向原子语句的想法,认为由逻辑常项连结的所有语句都是复合语句,可以分析为原子语句。在此后的几年里,通过当面讨论,以及维特根斯坦离开英国后寄来的笔记,罗素受到这位弟子的“深刻影响”。这些影响首先是纯逻辑方面的,但也涉及一般性的哲学见解。1918年初,罗素提出了“逻辑原子主义”这个名号来概括自己的哲学,逻辑原子主义无疑建立在他早年主张的外在关系理论的基础上,但其中也不乏维特根斯坦的影响。这个时期的罗素,极热心于政治和社会事务,颇有心把逻辑学研究的衣钵传给维特根斯坦。(维特根斯坦)。

3、维特根斯坦尽管在根本的意义上,不满于卡尔纳普等人拒斥形而上学的激进主张;但早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写作,正如前面已提及的,确与其关于数学基础、现代逻辑的思考有着内在的深层联系。

4、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连他的老师罗素都说,维特根斯坦是“天才人物最完美的范例”。实际上,维特根斯坦出生欧洲最显赫的豪门家族之他的家族有着超过数百年的悠久历史。

5、天才并不比任何一个诚笃的人有更多的光,但他有一个特别的透镜,能够将光线聚集至燃点。

6、《维特根斯坦与哲学》由伦敦大学伯克贝学院哲学高级讲师、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特约研究员A.C.格雷林撰写,力图将维特根斯坦的思想精华介绍给读者,说明其哲学观点的本质与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学者王炳文作序推荐。

7、由于卡尔·维特根斯坦的子女不是早逝就是热衷于艺术,家族的产业开始陷入了困境当中,这也是维特根斯坦家族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卡尔·维特根斯坦的专制,他的孩子们都有着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女儿赫敏·维特根斯坦终身未嫁,对家族事业几乎不闻不问;二儿子多拉刚出世就死去;三儿子汉斯25岁即自杀;四儿子库尔特40岁时自杀;五女儿嫁给了一名政府官员;六儿子鲁道尔夫23岁自杀;七女儿玛格丽特婚姻多变,性情大变;八儿子保罗失去了右臂,而且钟情于钢琴;九儿子路德维希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大哲学家,对家族事业毫不关心。

8、今天维特根斯坦来我(德鲁里)房间和我一起喝茶。我注意到,虽然他喜欢标准杯的咖啡(normalcupofcoffee),但喝不惯浓茶,他只喝比牛奶和热水稍浓一点的。

9、在上引维特根斯坦所写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几层意思:其大量地阅读哲学史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因为这不仅无助于澄清自己的混乱,事实上也很难学到什么东西。之所以会是这种情况,在于大多数经典的哲学家都生活在遥远的过去时代,他们操着各自时代的哲学语言,这使得我们很难理解他们所说的究竟是什么。其在认识到理解的难度之后,我们能做的唯一事情,是保持一种理智上的诚实,“告诉你自己你不理解他们究竟在说什么”,而不是谬托知己、自欺欺人地以为自己理解了他们。其抛开时代的因素不论,一位真正的思想者会认识到,哪怕是同时代的人,思想上的相互理解也是一件极难的事。其哲学教授们因为职业的关系,会声言自己理解了每个哲学家所说的东西,但对于并非哲学教授的人而言,这种“声言”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

10、《维特根斯坦与维也纳学圈》(1929-1932记录,WittgensteinandViennaCircle,1967);

11、维特根斯坦家族的产业遍及钢铁、铁路、轮胎、金融和建筑业,对整个世界的影响更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领域。世界上有许多的豪门望族,而如此显著地将财富、音乐、哲学、怪癖、品位糅合在一起的,爱恨交织、悲喜交加、既荣耀又悲惨、既犹太又雅利安的,或许只有维也纳的维特根斯坦之家。

12、《关于伦理学的讲演》(ALectureonEthics);

13、KarlWittgensteinwasoneoftherichestmeninEurope.

14、《逻辑笔录》(NotesonLogic,1913);

15、维特根斯坦认为当对象是无法言说之物时应保持沉默。比如一个简短的哲学理论,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但即使用上成千上万的字去解释它,也难以把它说个透彻和明晰,因为往往在这个时候,人们心里虽然对它有个了解,但无从寻找合适的字眼去把这个理论解释到自己心中所想的程度,才导致没有办法把这个理论清楚地解释出来。再比如谈论人生和理想这类虚有的事物,即使口若悬河,也难以说个明白、道个清楚。每个人的思想各异,导致不同的人对事物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人生”或者“理想”的畅谈也将各式各样,没有一个准确、统清楚的答案。

16、1913年秋,维特根斯坦离开剑桥到挪威,隐居在那里,研究逻辑问题。1914年春,摩尔曾到挪威访问他,他向摩尔口述了一份笔记,这份笔记的摘要,连同1913年九月他交给罗素的一份《逻辑笔记》,成为了解这一时期维特根斯坦思想的重要材料。

17、那个时代的精英人士,普遍渴望高尚的精神生活和智性创造。在剑桥的这段时间里,维特根斯坦结识了一些朋友,其中包括哲学家摩尔、经济学家凯恩斯、数学家品生特等。他与品生特结为挚友。尽管他待人严厉,尤其对愚蠢的思想极不耐烦,但他是个热心而忠实的朋友。

18、--而这当然同这本书的性质本身有关系。这种探索迫使我们穿行在一片广阔的思想领地之上,在各个方向上纵横交错地穿行。

19、LudwigJosefJohannWittgenstein

20、对于维特根斯坦,似乎不像海德格尔一样那么的有名气,但事实上,许多人将其列为是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就连时代周刊等的大众传媒都将其评价为最重要的世纪人物等等。

21、去世后由弟子安斯康姆和里斯(RushRhees)出版了

22、维特根斯坦家族恰逢其时地兴盛于拿破仑时代,这一时期欧洲政治动荡,但经济也高速发展,法兰西帝国对外扩张的同时也缔造了新的资本主义文化,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战争的不断爆发以及机械时代的来临,欧洲各国对钢铁的需要简直如饥似渴。

23、维特根斯坦:这本书的唯一价值在于,它展现了人们借以解释福音书故事的方式是如何地多种多样。

24、早期维特根斯坦对哲学问题的思考,与这种理想性的语言观有深刻的内在联系。但当他转而从语言的日常使用出发来进行哲学思考时,就会发现以往那种语言观的狭隘性。

25、这一哲学思想的灵感来源,据维特根斯坦本人说,源于生活中一次偶然事件的激发。一次他在法庭上看见,有人用图像的方式,来演示一场车祸。维特根斯坦敏锐地觉察到,这样的演示之所以可能,至少可以认为,在图像演示和实际发生的车祸之间,有某些相似的逻辑结构。

26、凡能够说的,都能够说清楚;凡不能谈论的,就应该保持沉默。

27、前者主要是解构,让哲学成为语言学问题,哲学必须直面语言,“凡是能够说的事情,都能够说清楚,而凡是不能说的事情,就应该沉默”,哲学无非是把问题讲清楚。

28、尤其应注意的,是不能以读经典为理由,而放弃对当代前沿问题的关注。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维特根斯坦虽然对哲学史不熟,但他的哲学思路,的确也是"接着讲"(弗雷格、罗素)的。而且这种"接着讲",对他的老师罗素亦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

29、而且,传记资料显示,维特根斯坦对哲学史根本就不熟悉。在哲学史上,他比较熟悉的哲学家,可能只有柏拉图、叔本华和克尔凯郭尔。按我们哲学教育的标准,维特根斯坦可能因不怎么读经典原著,而被视为浮躁、不读书的典型。但问题在于,维特根斯坦真的不读书吗?不是。

30、我书架上另一本书引起他的注意,施韦泽(Schweitzer)的《追寻历史上的耶稣》(TheQuestoftheHistoricalJesus)。

31、每堂课程开始,主讲人都会以一部电影,一本小说或一首乐曲切入,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从鲜活的感情经验和体悟出发,再上升到哲学性的疑问和反思,让听众更轻松地打开哲学思考大门。

32、《哲学语法》(PhilosophischeGrammatik);

33、如果一个形而上学家或神学家要保留这种惯用的语言外衣,那么他自己就必须清楚地了解并使人们知道,他并不是在描述,而是在表达;并不是在提出理论或传达知识,而是在写诗歌或讲神话。如果一个神秘主义者声称他有凌驾和超越一切概念的经验,人们无法否认这一点。

34、杜瑞后来说他一直困扰于是否这样安排葬礼是合适的

35、1847年,卡尔·维特根斯坦出生在德国莱比锡,他是赫尔曼11个孩子中的第六个。在卡尔出生后的三年,他们举家迁往奥地利的富森多尔夫,卡尔四个弟弟妹妹随后在那里出生。1860年卡尔随家人搬到了维也纳,年少时期的卡尔非常饭逆,17岁时,因为在一篇文章中对灵魂是否不朽提出了质疑,他被学校开除。退学后不久,因为跟家人发生严重冲突,卡尔离家出走。他前往美国纽约,在那里呆了两年。当过侍者、账房先生、教师和守夜人,这对卡尔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艰难的生活让卡尔逐渐明白了人生的真谛,他知道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经历无休止的努力。1867年家人将卡尔接回维也纳,几年后卡尔与布拉格著名钢琴家莱奥波底内(LeopoldineKalmus)结婚了。

36、维特根斯坦二十年代初在哲学界开始崭露头角。早年他曾受罗素的影响而成为逻辑经验主义的先驱之后来他脱离了该哲学流派而成为日常语言哲学的主要代表。

37、这就意味着,一个兼具哲学家和科学家双重身份的人,其对世界的认知及对这种认知的反思本身,有可能与他的日常生活,在根本上没什么关系。而在哲学史上,将哲学与生活完美统一为一体的,著名者有苏格拉底,斯宾诺莎,康德,维特根斯坦也算一个。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是一种活动,而且在自己的生活中亲身践行这一主张,为其思想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范例。

38、但这个神秘主义者不可能对这种经验有所说,因为说就意味着用概念来把握和还原到可在科学上加以分类的事实。"(陈波、韩林合主编《逻辑与语言--分析哲学经典文选》)

39、结婚后的卡尔变得更加稳重,也逐渐获谓了父亲的信任,卡尔首先被派往特普利采的碾轧厂工作,由于在维也纳工业大学通过了技术绘图员和工程师的学习,卡尔对工作得心应手,1876年他就被选入该厂的管理会,一年后又成为了厂长,并逐渐控制了该厂大部分股份。1886年,卡尔接手布拉格钢铁工业协会,他开始着手建立第一个钢铁垄断组织。通过大量并购钢铁厂,他几乎占据了奥斯曼帝国钢铁行业的半壁江山。1897年他购买了奥地利阿尔卑斯冶金集团的大部分股份,幵始实施合理化和集中化管理,通过统一管理,他的钢铁帝国秩序井然,生产量大增,这个时候维特根斯坦家族已经掌握了奥匈帝国境内80%的钢铁工业,卡尔成为奧匈帝国的首富,也成为跺跺脚就能震动欧洲的大人物。

40、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德文:LudwigWittgenstein,又译维特根施泰因;1889年4月26日-1951年4月29日),出生于奥地利,后入英国籍。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语言哲学的奠基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 维特根斯坦是分析哲学及其语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思想的最初源泉主要来自弗雷格的现代逻辑学成果、罗素与怀特海写的《数学原理》和G.E.摩尔的《伦理学原理》。他的主要著作《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分别代表了横贯其一生的哲学道路的两个互为对比的阶段。 

41、维特根斯坦在现代西方哲学界独树一帜,其影响经久不衰

42、在《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问的是,我们形成关于世界正确或错误的想法,这何以可能?需要哪些条件?他的回答是,这是因为,世界、语言和思想这三者的元素和可能的排列有着同样的形式。维特根斯坦称之为“逻辑形式”,我们的思想的元素之间的关系,跟事态的元素之间的关系一致。现实、语言和思想相互映照。维特根斯坦对这种传统认识论概括得很妙、很准确,其实它就是科学的认知方式:我们的意识或心灵能够反映外在世界,获得关于世界的真理。

43、正如一个人不可能在死亡到来时报道死亡一样……

44、这里所谓"哲学与历史",主要讨论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问题。

45、但从上面的考核中可以看出,维特根斯坦并不反对科学,但他反对对科学进步的盲目崇拜。而且在我看来,维特根斯坦清楚地认识到科学有其限度,而这也正是科学自身所承诺的。因此,相对于那种基于表面的浅见而崇拜或反对科学的鲁莽之举,维特根斯坦对科学有更深刻的理解。

46、但哲学不是科学,并不意味着它有自己独立的地盘,能以某种形式单独存在。维特根斯坦对物理学、数学、逻辑学、心理学、人类学、音乐、建筑、文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涉猎,并能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哲学意义上的反思与批评。这一点可以告诉我们,哲学探求必须与诸学科保持一种对话关系,而不应闭门造车、以思辨的方式营构宏大体系。

47、父亲卡尔·维特根斯坦(KarlWittgenstein)

48、另外一句是维特根斯坦的临终遗言。1951年4月28日,62岁的维特根斯坦躺在病床上,医生的夫人对他说,他的英国朋友第二天会来看他。就要失去意识的维特根斯坦说:“告诉他们,我度过了幸福的一生。”这不是一般的鸡汤,其实很苦涩:维特根斯坦是一个悲观主义者,精神上遭受过严重的痛苦,坚持不懈地思考,需要爱又无情地排斥爱,他的一生是非常不快乐的,他为什么会说自己幸福?对于如何理解维特根斯坦这句临终遗言,2010年美国斯泰森大学哲学系教授罗纳德·豪尔写了一篇18页的论文。他说,也许维特根斯坦临终前说的并不是“我度过了幸福的一生”,但维特根斯坦的一生确实是幸福的,因为他后来意识到了生命的神奇,比如人类有语言、能够说话就很神奇,我们的日常对话有着神奇的丰富性。

49、在早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中,有所谓"图像论"一说,简而言之,即可认为命题是事实的逻辑图像。而这一主张之所以成立,是因为在基本命题与事态之间,共有一结构相同的逻辑形式。

50、凡能够说的,都能够说清楚;凡不能谈论的,就应该保持沉默。

51、《今日伟大思想》1979年卷和1980年卷

52、在我的理解中,维特根斯坦的确说过,科学的进步并不能解决人生的意义问题。这是相当理智的认识。但在此之外,维特根斯坦对人类在现代性处境中的意义问题,即心灵归于何处,确有深度的困惑与焦虑。

53、今日,一个优异的建筑师和一个糟糕的建筑师的差异在于,糟糕的建筑师屈服于每一种引诱,而优异的建筑师则予以抵抗。

54、从1933年到1935年,路德维希在剑桥大学讲述自己的哲学,并掀起了一场持续至今的崇拜潮。阐释《逻辑哲学论》的书不计其数,但真正能读懂此书的人屈指可数。甚至罗素也承认,在读了几遍后,书中一些重要观点他仍无法把握。路德维希本人也曾经讲过自己的一个噩梦:人们无法把握他的思想,而他也无法将思想解释清楚。二战期间,路德维希厌倦了教哲学,去伦敦一家医院当了护工。一位医生认出了他,而他脸色苍白地说:“别告诉任何人我是谁。”

55、这门课程不追求“效率”,并非把教科书式的哲学导论直接扔给你,而是精心地把艰深的思想“研磨”成生动的故事和轻松的讲述,用一整年的时间,通过104堂课程,带你一点点了解漫长的哲学史和哲人的思想精髓。

56、德鲁里:对,我读过。看威廉·詹姆士的任何书都令我愉悦。他是一个有人性的人(humanperson)。

相关经典

为什么穷人不要搞哲学(103句好句精选)

关于诚信的成语有哪些要带故事的(60句好句精选

春夏秋冬40个四字词语(23句好句精选)

扎心文案短句配图(52句好句精选)

描写太阳的两字词语(44句好句精选)

论语第二章原文(62句好句精选)

愿往后余生(63句好句精选)

用疲惫不堪造句子(52句好句精选)

小时代互怼台词发烂发臭(34句好句精选)

qq轻聊版(54句好句精选)

千千古诗网 http://www.juzi6549.com  
闽ICP备202300652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