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论语文言文 1、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2、(我)教给你的,
1、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2、(我)教给你的,(你)懂得了吗!(薛金星《中学生教材全解》)(论语文言文)。
3、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6、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7、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8、✦川上:河边。川,河流。✦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9、(2)是知也。 是:古义,这,这个,这样。 今义,表示肯定判断的动词。
1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1、 ②温故而知新。 知:领悟。
12、点击☞顾之川,我为什么学语文,学语文有什么用,怎样学好语文?
13、第七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14、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1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6、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17、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18、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然后枕着它,乐趣也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19、这一句讲的是学习方法。“学”是“思”的基础,“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要掌握好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二者不能偏废,要学思结合,才能使“学”不断深化和扩大。
20、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2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23、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24、 (11)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5、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7、如何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
28、②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
29、《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语言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文字简括,一般只叙说自己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的论证。《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是儒家学派的经书。
3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31、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3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33、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杨伯峻《论语译注》)
3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35、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36、(2)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首省略动词“择”
37、(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
38、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39、(方法引路)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4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4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3、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